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7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包括第一针头、第二针头、针管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在针管内,所述针管上端与第二针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针头上端与第一针头卡接;所述第一针头包括第一管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管体内壁的挡凸,所述第二针头包括第二管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外壁上的限位凸,第一管体套在第二管体外,限位凸扣合在挡凸上,安装拆卸方便,整体连接牢固,耐压强度高,便于半流体的药物或敷料的给药。或敷料的给药。或敷料的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注射剂和注射型医疗器械及医美产品被研发、注册、生产并上市使用,随之带来注射器的用量的不断增大,对新型注射器的研制也有需求;常见的注射器包括针头和针管,一般分为针头针管分离式或针管针头一体式。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方式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静脉滴注等。
[0003]据报道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有4.25亿,其中75%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病作为糖尿病所导致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折磨,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0004]部分糖尿病足患者虽创面小,但伤口深,形成的窦道存在彻底清创困难及给药困难、使用敷料困难等系列问题,困难点包括:对于窦道较长伤口难以彻底实现清创及给药、使用敷料,窦道伤口仍可能存有部分盲端未能得到充分处理。而糖尿病足的窦道在临床清创后所给予药物或敷料,有的药物类型或敷料为半流体状态,尤其是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类敷料,属于有一定黏度的流体,而现有市售的常见注射器,往往是为常见的临床注射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将半流体状态的药物或敷料有效给予到糖尿病足的窦道内并实现充分给药。现有市售的注射器不适用于给予半流体的药物或敷料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常见注射器所配的针头一般为金属材质,刚性强度过高,几乎不会发生弹性形变,金属针头是以扎入皮肤为目的,不是为了窦道给药设计,与糖尿病足窦道往往存在深度及弯曲不相适应,且窦道在清创后为空腔,窦道给药属于空腔填充式给药,与常见注射给药存区别;2、常见注射器与金属针头之间的固定强度很低,即在注射中可承受的压力也很小,加之金属针头尖端的孔径普遍较小,一般只能用于注射稀溶液或黏度极小的较浓溶液,不适用于半流体的药物或敷料的给药;3、常见注射器的金属针头,容易对患者造成医疗损伤,不适应于窦道状态充分给药、给予敷料。
[0005]现有专利1(公告号为CN202236673U)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针头注射器,该注射器包括针头、针管,前端设置有定位凸起的针管上设置有拆卸筒,拆卸筒套在针管前端并与其滑动连接,拆卸筒下端设置有凸缘,凸缘上方即拆卸筒上设置有滑槽;定位凸起设置在滑槽内并与其相配合。
[0006]现有专利2(公告号为CN207314900U)公开了墙地砖修复注胶注射装置,包括储液腔,储液腔包括推拉杆、活塞、注射器壳体与旋转把手,活塞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注射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活塞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活塞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注射器壳体内部,注射器壳体外侧设置有刻度线,推拉杆固定连接在活塞右端,旋转把手固定连接在推拉杆右侧,注射器壳体左侧与注射针可拆卸连接,注射针包括注射针座与针头,注射针座一端与注射器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注射针座另一端连接针头,针头包括硬质直针头、塑性软针头、硬质
直角针头。
[0007]现有专利1

CN202236673U只是提供了拆卸筒和针管通过滑槽连接锁定的连接方式,针头拆卸需要连同拆卸筒一起拆卸;专利2

CN207314900U的针头虽然可单独拆卸,但并未公开针头的固定方式,针头具有安装不牢、密封性不可靠的风险,且存在刚性过高,不适合调整敷药位置且容易对患者造成医疗损伤,孔径过小,导致可承受压力小不适合窦道状态充分给半流体药、给予敷料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针头存在刚性过高,不适合调整敷药位置且容易对患者造成医疗损伤,安装不牢、固定强度低、密封性不可靠且孔径过小,导致可承受压力小不适合窦道状态充分给半流体药、给予敷料的问题,现提出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包括第一针头、第二针头、针管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在针管内,所述针管上端与第二针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针头上端与第一针头卡接;所述第一针头包括第一管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管体内壁的挡凸,所述第二针头包括第二管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外壁上的限位凸,第一管体套在第二管体外,限位凸扣合在挡凸上。
[0010]优选地,所述挡凸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所述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均为上下对称楔形环状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限位凸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和第二限位凸,所述第一限位凸和第二限位凸的下端面分别抵接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的上端面。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第二限位凸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的上端面重合。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和第二限位凸横截面为三角形。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上端面径向长度与轴向长度之比小于1。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针头还包括中空的连接座,连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下;针管包括第三管体、中空的固定端头,所述固定端头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三管体,所述固定端头与连接座螺纹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第一管体下端伸入限位槽中。
[0017]优选地,第一针头内侧通过挡凸抵接于第二管体外壁,第一针头外侧通过第一管体外壁抵接于限位槽外侧内壁。
[0018]优选地,第一针头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9]有益效果:
[0020]1、通过限位凸扣合在挡凸上实现第一针头与第二针头的固定,拆卸安装方便;
[0021]2、限位凸包括第一限位凸、第二限位凸,挡凸包括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第一限位凸、第二限位凸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挡凸和第二挡凸的上端面重合,防止第一针头固定不牢而向上移动;
[0022]3、第一限位凸上端面径向长度与轴向长度之比小于1,使第一针头与第二针头卡接过程更加顺滑省力;
[0023]4、第一针头为硅胶软管,便于弯曲,调整给药或敷料位置,并且避免对给药或敷料部位的损伤;
[0024]5、第一针头上设置有刻度线,对第一针头伸入窦道等伤口的深度可以定量,以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注射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1、第一针头;11、第一管体;12、挡凸;121、第一挡凸;122、第二挡凸;2、第二针头;21、连接座;22、第二管体;23、限位凸;231、第一限位凸;232、第二限位凸;24、第三限位凸;25、限流槽;3、针管;31、第三管体;32、固定端头;4、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针头(1)、第二针头(2)、针管(3)和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滑动连接在针管(3)内,所述针管(3)上端与第二针头(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针头(2)上端与第一针头(1)卡接;所述第一针头(1)包括第一管体(11)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管体(11)内壁的挡凸(12),所述第二针头(2)包括第二管体(22)和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22)外壁上的限位凸(23),第一管体(11)套在第二管体(22)外,限位凸(23)扣合在挡凸(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凸(12)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凸(121)和第二挡凸(122),所述第一挡凸(121)和第二挡凸(122)均为上下对称楔形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2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凸(231)和第二限位凸(232),所述第一限位凸(231)和第二限位凸(232)的下端面分别抵接第一挡凸(121)和第二挡凸(122)的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头可分离式流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231)、第二限位凸(23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薛秀生杨茂伟徐勇猛
申请(专利权)人:稳得希林沈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