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58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及其生产工艺,该棒状活性炭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功能化活性炭颗粒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
,具体涉及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水资源的保护应当受到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水污染问题不断曝光,各种具有持续性、剧毒性和难以降解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尤其是Pb
2+
、Cu
2+
、Ni
2+
等,可以通过富集在微生物、水生植物或者动物等生物体内,再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者通过饮用水直接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高效去除水资源中的重金属离子,提高饮用水安全,成为研究热点。
[0003]当下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方法主要还是采用吸附技术,由于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且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因此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在吸附技术中广泛应用,但是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只能通过物理作用,不仅吸附容量低,而且吸附的重金属离子未及时清除,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对活性炭材料进行改进,申请号为CN201911294431.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活性炭

Ag2O

CuO

Bi2O3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超声波搅拌组合法制备活性炭

Ag2O

CuO

Bi2O3吸附材料,实现了均匀化合成活性炭
r/>Ag2O

CuO

Bi2O3吸附材料,通过对活性炭含量和Ag2O、CuO、Bi2O3摩尔比的选择,使得材料具有不同形状的混合结构,对废水中的汞离子、镉离子等具有很强的吸附去除作用,但是仅通过改变形状对活性炭材料进行改进,依然无法改变活性炭只能以物理作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本质,难以有效提高活性炭材料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及其生产工艺,解决了活性炭材料只能通过物理作用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导致其吸附容量较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功能化活性炭颗粒60

80份、羧甲基纤维素5

15份、硅藻土1

5份;
[0007]所述功能化活性炭颗粒是通过将活性炭表面氧化,然后引入环氧基团,再接枝氨基硫脲基团制备。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化活性炭颗粒的生产工艺包括具体为:
[0009]①
将活性炭置于浓硝酸中,在90

100℃下回流1

3h,使用去离子水将反应产物洗涤至中性后干燥,将经后处理过程的产物置于氯化亚砜中,搅匀,滴加N,N

二甲基甲酰胺,于70

80℃下反应24

48h,得酰氯改性活性炭;
[0010]②
将酰氯改性活性炭材料超声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1,3

二环氧甘油醚甘油,搅匀,将反应体系置于60

80℃的温度下,反应6

18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固体样品,使用去离子水对产物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环氧改性活性炭;
[0011]③
向N,N

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环氧改性活性炭,超声分散,加入1,3

二氨基硫脲和氢氧化钠溶液,搅匀后,将体系置于70

90℃下,搅拌反应12

24h,反应结束后过滤收集滤饼,洗涤滤饼,真空干燥,研磨粉碎,得功能化活性炭颗粒。
[0012]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1,4

二氧六环或者氯仿中的任意一种。
[0013]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酰氯改性活性炭材料和1,3

二环氧甘油醚甘油的质量比为1:0.2

0.6。
[0014]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超声分散时的超声功率为200

400W,超声时间为20

40min。
[0015]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

1.5mol/L。
[0016]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洗涤时,使用去离子水将滤饼洗涤至pH为6

7。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经硝酸氧化后,表面会含有羧基等含氧基团,以N,N

二甲基甲酰胺为催化剂,氯化亚砜为酰氯化试剂,对其进行酰氯化改性,得酰氯改性活性炭,由于酰氯基团反应活性较高,可以与1,3

二环氧甘油醚甘油结构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氧改性活性炭,在氢氧化钠溶液提供的碱性环境下,环氧改性活性炭可以与1,3

二氨基硫脲结构中的氨基进一步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得功能化活性炭颗粒。
[0018]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将功能化活性炭颗粒、羧甲基纤维素和硅藻土倒入混料机中,在60

100rpm的转速下进行干混,得干混料;
[0020]S2:向步骤S1中制备的干混料中加水,在20

40rpm的转速下进行湿混,得湿混料;
[0021]S3:将步骤S2制备的湿混料进行压缩密实,去除水分,压缩结束后在20

35℃下干燥24

36h,再使用捏合机将其捏合成圆柱形活性炭棒;
[0022]S4:将S3制备的圆柱形活性碳棒置于40

5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

18h,干燥完成后,将其切割成符合规格的尺寸,得棒状活性炭材料。
[0023]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干混料与水的固液比为1:5

10。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级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利用纳米级活性炭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孔道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暴露出活性炭材料的活性吸附位点,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活性炭材料的重金属离子储存位点,促使污水中的Pb
2+
、Cu
2+
、Ni
2+
等重金属离子与活性炭材料的物理吸附作用增强,因此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
[0026](2)本专利技术首先将活性炭材料氧化,并将其酰氯化,再经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将1,3

二环氧甘油醚甘油连接在活性炭材料表面,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功能化活性炭颗粒60

80份、羧甲基纤维素5

15份、硅藻土1

5份;所述功能化活性炭颗粒是通过将活性炭表面氧化,然后引入环氧基团,再接枝氨基硫脲基团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活性炭颗粒的生产工艺具体为:

将活性炭置于浓硝酸中,在90

100℃下回流1

3h,使用去离子水将反应产物洗涤至中性后干燥,将经后处理过程的产物置于氯化亚砜中,搅匀,滴加N,N

二甲基甲酰胺,于70

80℃下反应24

48h,得酰氯改性活性炭;

将酰氯改性活性炭材料超声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1,3

二环氧甘油醚甘油,搅匀,将反应体系置于60

80℃的温度下,反应6

18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固体样品,使用去离子水对产物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环氧改性活性炭;

向N,N

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环氧改性活性炭,超声分散,加入1,3

二氨基硫脲和氢氧化钠溶液,搅匀后,将体系置于70

90℃下,搅拌反应12

24h,反应结束后过滤收集滤饼,洗涤滤饼,真空干燥,研磨粉碎,得功能化活性炭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状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1,4

二氧六环或者氯仿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威振候明富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亚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