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21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量传感器,包括光源发射器,用于发射光;发射端透镜,与光源发射器具有预设距离,发射端透镜包括主凸透镜和设置在主凸透镜一侧的至少一个子凸透镜,主凸透镜的焦点及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的焦点均与光源发射器的发光中心重合,主凸透镜及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用于对光源发射器发射出来的光进行收集、并对光源发射器发射的光进行折射以形成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平行光射出;玻璃,用于全反射从发射端透镜射出来的光,在玻璃进行全反射的区域形成为感测区域;接收端透镜,用于对玻璃全反射的光进行聚焦;感光元件,用于接收接收端透镜所聚焦的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检测面积,增强了感雨灵敏度及可靠性,且成本较低,体积小,性价比更高。性价比更高。性价比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量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雨量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车载雨量传感器的装配率也快速提升,同时,由于用户的增多,车厂与用户对自动雨刮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当下能否持续获得市场的认可,雨量传感器的性价比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0003]现阶段的雨量传感器基本上都是利用红外光从光密物质入射到光疏物质,并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一基础原理来进行感雨设计。即当有水滴落在雨量传感器探测区域时,由于水和空气的折射率差异,部分红外光发生折射现象,反射的红外光就会减少,再通过光电感应和软件算法来计算红外光的变化量以及变化频次,从而来判断雨量的大小,最后根据雨量的大小控制雨刮的刮刷速度和刮刷频次。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感雨灵敏度,大多雨量传感器通过两发两收、三发两收等设计来形成多感雨通道,以增强传感器的感雨灵敏度和感雨概率,由于此种设计需要运用比较多的光敏器件和采样芯片资源,导致成本较高,且光学结构的体积较大,不利于传感器的集成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量传感器,该雨量传感器能够提高红外光源所发射出的红外光线的收集率,增大在玻璃上的感测区域的面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雨量传感器为了提高感雨灵敏度及可靠性造成制作成本高和体积较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量传感器,包括光源发射器,用于发射光;发射端透镜,与所述光源发射器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发射端透镜包括主凸透镜和设置在所述主凸透镜一侧的至少一个子凸透镜,所述主凸透镜的焦点及所述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的焦点均与所述光源发射器的发光中心重合,所述主凸透镜及所述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射器发射出来的光进行收集、并对所述光源发射器发射的光进行折射以形成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平行光射出;玻璃,用于全反射从所述主凸透镜及所述至少一个子透镜射出来的光,从而在所述玻璃进行全反射的区域形成为感测区域;接收端透镜,用于对所述玻璃全反射的光进行聚焦;感光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透镜所聚焦的光。
[0007]优选的,所述玻璃与所述发射端透镜之间,及所述玻璃与所述接收端透镜之间填充有透明胶状物,且所述透明胶状物与所述玻璃、所述发射端透镜及所述接收端透镜的折射率相近。
[0008]优选的,所述发射端透镜与所述接收端透镜为一体设计。
[0009]优选的,所述子凸透镜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子凸透镜均呈齿状。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子凸透镜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2mm。
[0011]优选的,所述光源发射器包括LED红外光源。
[0012]优选的,所述主凸透镜的材质为聚碳酸脂。
[0013]优选的,所述光源发射器有两个,所述发射端透镜有两个,所述接收端透镜有两个,所述感光元件有一个,其中,两个所述光源发射器与两个所述发射端透镜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接收端透镜相连接为一个整体,且两个所述接收端透镜的焦点均与所述感光元件的光接收点重合,定义两个所述接收端透镜的构成的夹角为α,50≤α≤180
°

[0014]优选的,所述α为60
°

[0015]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雨量传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雨量传感器通过在发射端凸透镜中增设至少一个子凸透镜即增加了至少一个折射表面,以对光源发射器所发射的光进行全面的收集,光源发射器所发射出来的光线穿透新增的折射表面(子凸透镜)折射之后与主凸透镜所折射的光汇合在一起射向玻璃,从而在玻璃上形成的感测区域面积更大,使得该雨量传感器在玻璃检测的面积更大,有效提高了单个雨量传感器的感雨灵敏度及可靠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雨量传感器在不需要设置较多的光敏器件和采样芯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在玻璃上的检测面积,进而增强感雨灵敏度及可靠性,且成本较低,体积精小,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射端透镜与接收端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雨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雨量传感器工作时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光源发射器
[0022]20发射端透镜
[0023]21主凸透镜
[0024]22子凸透镜
[0025]30玻璃
[0026]40接收端透镜
[0027]50感光元件
[0028]60透明胶状物
[0029]101第一光源发射器
[0030]102第二光源发射器
[0031]201第一发射端透镜
[0032]202第二发射端透镜
[0033]401第一接收端透镜
[0034]402第二接收端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6]本专利技术所附图式所绘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发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到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涵盖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中间”及“第一”、“第二”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者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请参阅图1至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9]具体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量传感器,该雨量传感器包括光源发射器10、发射端透镜20、玻璃30、接收端透镜40及感光元件50,其中,光源发射器10用于发射光;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发射器,用于发射光;发射端透镜,与所述光源发射器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发射端透镜包括主凸透镜和设置在所述主凸透镜一侧的至少一个子凸透镜,所述主凸透镜的焦点及所述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的焦点均与所述光源发射器的发光中心重合,所述主凸透镜及所述至少一个子凸透镜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射器发射出来的光进行收集、并对所述光源发射器发射的光进行折射以形成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平行光射出;玻璃,用于全反射从所述主凸透镜及所述至少一个子透镜射出来的光,从而在所述玻璃进行全反射的区域形成为感测区域;接收端透镜,用于对所述玻璃全反射的光进行聚焦;感光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透镜所聚焦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与所述发射端透镜之间,及所述玻璃与所述接收端透镜之间填充有透明胶状物,且所述透明胶状物与所述玻璃、所述发射端透镜及所述接收端透镜的折射率相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纲梁厚勋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文襄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