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673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包括预固化装置和二次固化装置,预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组件、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一光源组件,第一反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反光单元,第一光源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灯体单元,两个第一反光单元与两个第一灯体单元交错连接围成第一容纳腔;二次固化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组件、第二反光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包括三个第二灯体单元,第二反光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反光单元,三个第二灯体单元和三个第二反光单元交错连接围成第二容纳腔;将沉降管中心管放置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紫外光源成型装置难以达到稳定的高度聚焦和全面辐照的效果的问题。到稳定的高度聚焦和全面辐照的效果的问题。到稳定的高度聚焦和全面辐照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爆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用于爆珠表面固化成型。

技术介绍

[0002]爆珠,也称作香丸、脆性胶囊或珠子。爆珠有大有小,直径一般在2.6~4.6mm之间,是可挤破的珠子,挤破时具有爆开的感觉,主要应用在烟卷的过滤嘴中,也就是常说的爆珠烟。爆珠的生产设备包括有滴定系统、成型系统、过滤系统、清洗固化系统、灌装封口系统、杀菌系统和PLC中心控制系统等,其中的成型系统主要用于爆珠表面的固化成型。
[0003]近年来,爆珠成型系统的固化方式除传统的热固化、冷却固化和固化液固化之外,也逐步设计了紫外光源固化的技术。所谓紫外固化是指在紫外光源辐照下,利用光引发剂的感光特性,采用紫外光引发形成激发态分子,并分解成自由基或离子,进而使小分子不饱和有机物进行聚合交联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紫外固化过程。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0280197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多层UV光固化爆珠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由进料系统A、成型系统B、循环系统C与控制系统D组成,成型系统B由剪切杯10、成型立管11、左UV固化灯21、右UV固化灯22、圆柱形UV固化灯14、第一升降电机及配套螺杆12、成型盘管13与出料管16构成,显然,上述爆珠生产设备使用的就是紫外固化技术。然而,从该专利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可知,左UV固化灯21和右UV固化灯22对称设置在成型立管11的两侧,这种结构形式仅仅能够对成型立管11正对UV固化灯的两侧进行照射,光照有限,不能对成型立管11进行全方位的照射,导致紫外光对爆珠表面的辐照并不理想,难以达到稳定的高度聚焦和全面辐照的效果,爆珠生产效率低,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紫外光源成型装置难以达到稳定的高度聚焦和全面辐照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包括按固化工艺顺序依次设置的预固化装置和二次固化装置,其中:
[0006]所述预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组件、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反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反光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前后的两个内侧面上,且设置在前侧面的所述第一反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灯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左右的两个内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与两个所述第一灯体单元交错连接围成一圆柱状的用于容纳沉降管中心管的第一容纳腔;
[0008]所述二次固化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组件、第二反光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三个第二灯体单元,三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组件轴
心方向120
°
的三个内侧面上,
[0009]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组件内底面的三个第二反光单元,且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单元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的正对面,三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和三个所述第二反光单元交错连接围成一圆柱状的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管中心管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同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主体、第一上盖及第一下盖,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的上下两个敞口处,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反光单元的开口。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光板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板的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开口两端,所述第一反光板具有用于反射所述第一灯体单元发出的光的弧形反射面。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灯体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盖板,第一透镜,第一COB发光模组及第一散热器,从所述沉降管中心管至所述第一外壳组件侧面方向依次安装的是所述第一光源盖板、第一COB发光模组和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在所述第一光源盖板靠近所述沉降管中心管的一侧凹槽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组件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由第二外壳主体、第二上盖及第二下盖组成,所述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主体的上下两个敞口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主体包括第二前外壳主体和第二后外壳主体,所述第二前外壳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外壳主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前外壳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外壳主体的另一端卡接,且所述第二前外壳主体上设置有便于打开的拉手。
[001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单元包括第二反光板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反光板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下盖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反光板具有用于反射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发出的光的弧形反射面。
[001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盖板,第二透镜,第二COB发光模组及第二散热器,从所述沉降管中心管至所述第二外壳组件侧面方向依次安装的是所述第二光源盖板、第二COB发光模组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在所述第二光源盖板靠近所述沉降管中心管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透镜为半圆柱透镜。
[0017]进一步地,所述预固化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灯体单元远离所述沉降管中心管一侧的第一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由风扇架和风扇罩组成。
[0018]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固化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远离所述沉降管中心管一侧的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二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通过将沉降管中心管依次穿过预固化装置和二次固化装置,如此,沉降管中心管中的爆珠滴剂在经过预固化装置时,设置在沉降管中心管两侧的第一灯体单元相互照射,并通过两个第一反光单元可以让光均匀照射到爆珠滴剂表面,使得爆珠滴剂表面能够得到高度聚焦的且全面的辐照效果,有利于爆珠成型;之后成型的爆珠经过二次固化装置,通过在沉降管中心管轴心方向120
°
各设置一个第二灯体单元,并且通过每一个第二灯体单元正前方的第二反光单元
可以让第二灯体单元发出的光均匀照射到爆珠表面,使得爆珠表面能够得到高度聚焦的且全面的辐照效果,有利于爆珠表面的进一步固化。总之,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起到了爆珠在生产过程中固化效果良好的作用,使得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所述固化成型系统安装在爆珠生产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

A向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所述固化成型系统的固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所述预固化装置的横向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固化工艺顺序依次设置的预固化装置和二次固化装置,所述预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组件、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反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反光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前后的两个内侧面上,且设置在前侧面的所述第一反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灯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左右的两个内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与两个所述第一灯体单元交错连接围成一圆柱状的用于容纳沉降管中心管的第一容纳腔;所述二次固化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组件、第二反光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三个第二灯体单元,三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组件轴心方向120
°
的三个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组件内底面的三个第二反光单元,且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单元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的正对面,三个所述第二灯体单元和三个所述第二反光单元交错连接围成一圆柱状的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管中心管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主体、第一上盖及第一下盖,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的上下两个敞口处,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反光单元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光板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板的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开口两端,所述第一反光板具有用于反射所述第一灯体单元发出的光的弧形反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紫外光源固化的爆珠表面固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灯体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盖板,第一透镜,第一COB发光模组及第一散热器,从所述沉降管中心管至所述第一外壳组件侧面方向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风邬建伟李灯秦瑞军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