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25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尿管,包括尿管本体,所述尿管本体的头部位置依次设置有注水口、引流端和冲洗端,所述尿管本体的外侧靠近导管头的位置设置有气囊,所述尿管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液腔,所述尿管本体的内部靠近排液腔的上端设置有注水腔,且尿管本体的内部靠近排液腔的下端设置有注药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向阀开口处连接尿袋,可进行单向引流,将病人的尿液由单向阀导引至尿袋内,即能防止尿液回流,也能预防病人尿液堆积导致感染,通过注水口外接膀胱冲洗液,冲洗液经注水口到注药腔,再从冲洗孔流出,达到了清洗尿管本体的作用,即能使病人保持尿道健康,也提高了该新型尿管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该新型尿管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该新型尿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尿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是一种新型尿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医院临床使用过程中,尿管被广泛使用;尿管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广泛用于排尿困难、麻醉、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尿量观察等,尿管留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尿管漏尿和堵塞的情况,给患者带来痛苦,漏尿也可增加患者下尿路感染、会阴皮肤感染的风险,增加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此外尿管漏尿和堵塞也需要医生和护士及时处理,增加了医疗工作量,频繁地尿管堵塞和漏尿也易引起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对现有的尿管进行结构改进显得极为重要。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损伤尿管(授权公告号CN216091824U),该专利技术包括尿管本体以及水囊,同时水囊包括椭球形形状的水囊本体以及设置在水囊本体顶端的凹坑部;凹坑部为向内凹陷的棱锥形状凹坑,凹坑部用于对伸出水囊本体的主导尿管的顶端处实施包裹,即凹坑部的凹陷深度仍然大于该主导尿管的顶端伸出水囊本体的长度的最大值B的长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使凹坑部对主导尿管的顶端伸出水囊本体的部分进行包裹保护,从而避免该处的尿管触碰损伤到膀胱的上皮组织,研究还发现,即便是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该主导尿管的顶端伸出水囊本体的部分也不会触碰到膀胱的上皮组织,从而有效的实施了保护作用,避免了损伤膀胱的上皮组织,但是其没有考虑到尿道清洗消毒的独立性,不能保证尿道及尿管洁净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尿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尿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尿管,包括尿管本体,所述尿管本体的头部位置依次设置有注水口、引流端和冲洗端,所述尿管本体的尾端设置有导管头,所述尿管本体的外侧靠近引流端的位置设置有总阀,所述尿管本体的外侧靠近导管头的位置设置有气囊,所述尿管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液腔,所述尿管本体的内部靠近排液腔的上端设置有注水腔,且尿管本体的内部靠近排液腔的下端设置有注药腔。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端位于冲洗端和注水口之间,所述排液腔的一端与引流端连通,且排液腔的另一端与导管头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腔的一端与注水口连通,且注水腔的另一端与气囊连接,所述注水口的一端端口设置有注水软阀。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管塞,所述引流端的外侧靠近管塞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孔,所述导管
头的顶端设置有冲洗孔,所述注药腔的一端与冲洗端连通,且注药腔的另一端与冲洗孔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开设有开口,开口通过外接导管可以连接尿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单向阀开口处连接尿袋,可进行单向引流,将病人的尿液从排液腔由单向阀导引至尿袋内,即能防止尿液回流,也能预防病人尿液堆积导致感染。
[0014]2、本技术通过注水口外接膀胱冲洗液,冲洗液经注水口到注药腔,再从冲洗孔流出,在对膀胱进行消毒的同时,也达到了清洗尿管本体的作用,即能使病人保持尿道健康,也提高了该尿管的使用寿命,将尿管两个侧孔分别向远端及近端修剪延长,通过扩大侧孔有利于引出膀胱内出血的大型血块,适用于感染致分泌物增多的患者,降低感染发生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医务强度,节约了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新型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新型尿管中导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新型尿管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尿管本体;2、总阀;3、引流端;4、冲洗端;5、注水口;6、注水软阀;7、管塞;8、导管头;9、排液腔;10、单向阀;11、尿袋;12、注水腔;13、注药腔;14、气囊;15、侧孔;16、冲洗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尿管,包括尿管本体1,尿管本体1的头部位置依次设置有注水口5、引流端3和冲洗端4,尿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有导管头8,尿管本体1的外侧靠近引流端3的位置设置有总阀2,总阀的作用控制引流端3、冲洗端4和注水口5是否与尿管本体1内部接通,尿管本体1的外侧靠近导管头8的位置设置有气囊14,尿管本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液腔9,尿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排液腔9的上端设置有注水腔12,且尿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排液腔9的下端设置有注药腔13。
[0020]在图1中,引流端3位于冲洗端4和注水口5之间,排液腔9的一端与引流端3连通,且排液腔9的另一端与导管头8连接,尿液经过导管头8,从导管头8流入排液腔9,再流入引流端3,最后进入到尿袋11中。
[0021]在图1中,注水腔12的一端与注水口5连通,且注水腔12的另一端与气囊14连接,注水口5的一端端口设置有注水软阀6,注水软阀6与注水口5连接,注射器内含有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将气囊14充大,能将导管头8固定在膀胱内,进而起到固定尿管本体1的作用,能够避免尿管本体1从膀胱内滑出。
[0022]在图1中,引流端3的开口处设置有管塞7,引流端3的外侧靠近管塞7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开口处连接尿袋11,进行单向引流。
[0023]在图2中,导管头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孔15,尿液和冲洗液都从侧孔15流入至排液腔9中,导管头8的顶端设置有冲洗孔16,注药腔13的一端与冲洗端4连通,且注药腔13的
另一端与冲洗孔16连通,冲洗液经注水口5到注药腔13,再从冲洗孔16流出,用于对膀胱内部冲洗消毒过后,冲洗液同尿液一样由引流端3流入尿袋11中,在对膀胱进行消毒的同时,也达到了清洗尿管本体1的内部作用。
[0024]在图3中,单向阀10的一端开设有开口,开口通过外接导管可以连接尿袋11,单向阀10开口处连接尿袋11,可将病人的尿液由单向阀10导引至尿袋11内。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给病人安装该新型尿管时,首先需要注水口5外接注射器,注射器通过注水软阀6与注水口5连接,注射器内含有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将气囊14充大,能将导管头8固定在膀胱内,进而起到固定尿管本体1的作用,能够避免尿管本体1从膀胱内滑出,所以可以长时间的留置,以达到充分引流尿液的目的,当病人需要排尿时,打开管塞7,将单向阀10开口处连接尿袋11,进行单向引流,病人的尿液从两侧侧孔15进入从排液腔9中,由单向阀10导引至尿袋11内,即能防止尿液回流,也能预防病人尿液堆积导致感染,通过注水口5外接膀胱冲洗液,冲洗液经注水口5到注药腔13,再从冲洗孔16流出,用于对膀胱内部冲洗消毒过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尿管,包括尿管本体(1),所述尿管本体(1)的头部位置依次设置有注水口(5)、引流端(3)和冲洗端(4),所述尿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有导管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管本体(1)的外侧靠近引流端(3)的位置设置有总阀(2),所述尿管本体(1)的外侧靠近导管头(8)的位置设置有气囊(14),所述尿管本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液腔(9),所述尿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排液腔(9)的上端设置有注水腔(12),且尿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排液腔(9)的下端设置有注药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端(3)位于冲洗端(4)和注水口(5)之间,所述排液腔(9)的一端与引流端(3)连通,且排液腔(9)的另一端与导管头(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婷万沐君王毅香刘畅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