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588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刀装置,包括可视化导管、多腔切开刀导管及导丝,可视化导管包括光纤镜手柄、光纤镜导管,一根手柄线和一根外置光纤束,手柄线末端连接手柄线航插头,外置光纤束末端连接光纤接头,光纤镜导管端部的导管端帽包括导光原件、观测原件;多腔切开刀导管包括后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和前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段,可视化导管和导丝分别通过入口A和入口B插入多腔切开刀导管。本申请提供的镜刀装置,通过将可视化导管、多腔切开刀导管及导丝结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ERCP手术的操作难度,减少了操作者的操作时间,使ERCP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并且手术风险低。作过程简单并且手术风险低。作过程简单并且手术风险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内窥镜
,具体涉及一种镜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
[0003]选择性插管是顺利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经活检孔插入导管,调节导管角度及抬钳器,使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将导管插入乳头。由于十二指肠乳头开头非常狭窄,直接将导管插入乳头是很困难的,有很高的胰胆管出血和穿孔风险,一旦发生会危及病人生命,目前临床一般会先插入一根导丝,导丝直径一般为0.025英寸或者0.035英寸,金属材质,前端有柔软的头部并且头部会在X射线下显影,医生将导丝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并进入正确的方向(胰管或者胆管)后,再插入导管。
[0004]目前一般使用带有切开功能的导管(又称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来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并将其切开,扩大通道直径,便于后续插入治疗器械及取石。切开刀中间有导丝腔道,在插入时需要将导丝放入导丝腔道中,使得切开刀沿导丝的方向前进,从而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因此,当前ERCP术的一般临床操作步骤是:
[0005](1)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0006](2)从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中插入导丝,在X光引导下,将导丝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胰管或者胆管;
[0007](3)再沿着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保持导丝位于切开刀的导丝腔内),将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至合适大小,再继续插入切开刀直到其进入胆管或胰管的目标位置;
[0008](4)此时插管工作已经完成,医生可以在导丝和切开刀的辅助下,开展后续的手术操作。
[0009]现有技术当前的操作中,第二步将导丝插入胰管或者胆管的过程,风险最高,难度最大,这个重大难点限制了ERCP手术的开展;同时,后续器械的交换的时候会进行频繁的器械穿插动作。这些操作的主要风险点在于:
[0010](1)插错了方向,本来想进入胆管但是错误的进入了胰管(或者反之),有可能导致重症胰腺炎等一些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0011](2)没有插入胆管或胰管,反而刺破了胆管壁或者胰管壁,造成穿孔,穿孔后如不能立即发现并处置,也会危及患者生命。
[0012](3)在进行其他器械交换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操作风险,a.导丝丢失,需要再次进行上述找目标位置操纵;b.多次穿插对患者组织的二次伤害;c.增加操作者的手术时间。
[0013]因此,本技术针对ERCP操作过程中的导丝插入和后续操作而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提出一种ERCP用的镜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1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5]一种镜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化导管、多腔切开刀导管及导丝,所述可视化导管包括光纤镜手柄2,位于光纤镜手柄2前端的光纤镜导管1,位于光纤镜手柄2后端的一根手柄线3和一根外置光纤束4,所述手柄线3末端连接手柄线航插头5,外接电源,所述外置光纤束4末端连接光纤接头6,外接光源,所述光纤镜导管1端部设有导管端帽7,所述导管端帽7包括端帽帽体10和位于帽体内的导光原件8、观测原件9;
[0016]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包括后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22和前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段23,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22包括支撑柄13和套设在支撑柄上的操作手柄14,操作手柄14中部沿导管方向连接有电极刀丝16,操作手柄上设有电极接口15,电极刀丝16通过电极接口15与外部电极连接,操作手柄前端导管段设有两个入口,入口A11和入口B12;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内设有两个器械通道,器械通道A20和器械通道B21,器械通道A20与入口A11连通,器械通道B21和入口B12连通;
[0017]所述可视化导管和导丝24分别通过入口A11和入口B12插入多腔切开刀导管。导丝24主要配合多腔切开刀导管使用,当多腔切开刀导管进入十二指肠乳头肌开口或胆管时,插入引导导丝,同时沿着引导导丝推入多腔切开刀导管,确保导管能够顺利进入。
[0018]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前端18为柔韧可弯曲材质,电极刀丝16位于多腔切开刀导管前端18部分暴露在导管外部,其余部分位于导管内刀丝通道内,电极刀丝16一端固定在导管前端端部,另一端与操作手柄14连接。多腔切开刀导管与高频手术设备配套使用,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通过电极接口15与高频手术设备电极连接,实际使用的时候,把多腔切开刀导管旋转到需要的位置,通过拉操作手柄14使导管前端外露的电极刀丝16形成一定的角度,完成切开胆管括约肌工作。
[0019]所述可视化导管通过外置光纤束4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图像处理器显示器,图像处理器为可视化导管提供光源,并处理由观测原件9观测到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器显示器进行显示。所述图像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显示器使用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114569874A的专利申请《一种应用于可视化导丝的成像控制器主机及图像处理方法》中的成像控制器主机和显示设备。
[0020]所述外置光纤束4外接光源的波长可调整,既能满足可见光要求也能满足红外光的要求,能够进行二者的同时切换,外接可见光光源波长范围在380~460nm,外接红外光光谱范围在780~840nm。
[0021]本技术镜刀装置由可视化导管、多腔切开刀导管及导丝组成,三者在临床应用时是配合关系,首先把多腔切开刀导管插入十二指肠镜器械通道指定位置,可视化超选导管和导丝分别通过多腔切开刀导管内部的器械通道,根据需求依次推送到指定位置。
[0022]本技术镜刀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1、把十二指肠镜25送入指定位置;
[0024]步骤2、沿着十二指肠镜器25的器械通道把多腔切开刀导管送入器械通道,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
[0025]步骤3、把可视化导管和导丝分别送至多腔切开刀导管两个入口处;
[0026]步骤4、通过调节多腔切开刀导管的电极刀丝的刀弓来引导多腔切开刀导管前端对准乳头肌口,然后依次推入引导导丝和可视化导管使二者进入乳头肌内部;如果乳头肌开口过小,此时需要打开多腔切开刀导管切开刀功能进行括约肌操作,(反之可以直接推入多腔切开刀导管);
[0027]步骤5、以上操作确认完成,多腔切开刀导管能够顺利进入乳头肌开口,此时可以打开图像处理器主机使可视化导管可以开始工作,外界主机可以选择性输出所需光源,通过荧光信号来对胆管进行识别和引导,从而确认引导导丝能够顺利找对方向。
[0028]现有技术ERCP手术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几个难点1.困难乳头以及术后乳头的开头不好发现;2.通过乳头肌开口进入组织内部,然后插入引导导丝找位置,盲插很难一次找准位置,盲插会导致组织水肿、损伤提高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操作者长时间站立操作,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化导管、多腔切开刀导管及导丝,所述可视化导管包括光纤镜手柄(2),位于光纤镜手柄(2)前端的光纤镜导管(1),位于光纤镜手柄(2)后端的一根手柄线(3)和一根外置光纤束(4),所述手柄线(3)末端连接手柄线航插头(5),用于外接电源;所述外置光纤束(4)末端连接光纤接头(6),用于外接光源,所述光纤镜导管(1)端部设有导管端帽(7),所述导管端帽(7)包括端帽帽体(10)和位于帽体(10)内的导光原件(8)、观测原件(9);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包括后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22)和前端多腔切开刀导管段(23),所述多腔切开刀导管操作部(22)包括支撑柄(13)和套设在支撑柄(13)上的操作手柄(14),操作手柄(14)中部沿导管方向连接有电极刀丝(16),操作手柄(14)上设有电极接口(15),电极刀丝(16)通过电极接口(15)与外部电极连接,操作手柄(14)前端导管段设有两个入口:入口A(11)和入口B(12);所述多腔切开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骁萧朱海洋冯宇
申请(专利权)人:精微致远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