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74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PCB板上的双层连接器本体,所述双层连接器本体包括壳体,且壳体内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模块、第二上端子模块、第一下端子模块和第二下端子模块,所述第一上端子模块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通过第一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且第二下端子模块通过第二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端子模块通过第三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该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在能够实现双层应用的基础上,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更加简单,同时,结构密度高,在同样的空间下可以实现双倍通道,并且,使得屏蔽片与接地端子的接触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和通信领域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信号的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双层连接器属于连接器的一种,常用于将印刷电路板(PCB)与子卡(card)进行连接。
[0003]然而,现有的双层连接器基本都是全molding(注塑)结构,结构复杂且加工难度高,并且,其内部设置的屏蔽片的屏蔽效果较差。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包括设置在PCB板上的双层连接器本体,所述双层连接器本体包括壳体,且壳体内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模块、第二上端子模块、第一下端子模块和第二下端子模块,所述第一上端子模块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通过第一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且第二下端子模块通过第二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端子模块通过第三安装机构与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一上端子模块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均包括绝缘本体、屏蔽片和多个阵列设置的接地端子,且相邻两个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平坦接触部,且屏蔽片和接地端子之间通过第四安装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下端子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插针,且第二下端子模块包括多个第二插针。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开设在壳体两个相对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容纳槽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容纳槽,且第一上端子模块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在第一容纳槽以及第二容纳槽内滑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的安装块,且安装块的上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三容纳槽,各个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槽,且各个第二插针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三容纳槽底部的第四容纳槽,且各个第四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槽,各个所述第一插针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条。
[0010]优选的,所述第四安装机构开设在平坦接触部处的接地端子孔,且屏蔽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鱼眼接地部,所述鱼眼接地部包括凸部、卡槽和镂空槽。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第一上端子模块、第二上端子模块、第一
下端子模块以及第二下端子模块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壳体侧壁多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槽,且各个滑动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内插设有导热绝缘管,且导热绝缘管内固定插设有铜管,所述移动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形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通过复位机构与壳体的侧壁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齿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齿条的移动通过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0012]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各个第一齿条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侧壁插设有T形导杆,所述T形导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与壳体的侧壁固定,所述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的多个L形板,且L形板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移动板,且移动板通过升降机构与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且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的侧壁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顶部的套管,且套管内插设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上端与移动板的下侧壁固定,且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上端与移动板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摇轮。
[001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屏蔽片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侧壁的多个转动盘,且转动盘的端部贯穿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屏蔽片的侧壁贯穿设置有插槽,且条形开口内插设有插条,所述转动盘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001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转动盘侧壁的第二齿轮,且第三连接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设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能够实现双层应用的基础上,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更加简单,同时,结构密度高,在同样的空间下可以实现双倍通道,并且,使得屏蔽片与接地端子的接触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上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四安装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上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下端子模块以及第一下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3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4为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5为图6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6为图8中E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7为图12中F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与现有结构的串扰对比图。
[0020]图中:1、双层连接器本体;201、第一容纳槽;202、第二容纳槽;203、导向块;301、安装块;302、第三容纳槽;303、第一导向槽;304、第一导向条;401、第四容纳槽;402、第二导向槽;403、第二导向条;501、接地端子孔;502、鱼眼接地部;503、卡槽;504、镂空槽;505、凸部;601、滑动槽;602、移动套;603、第一连接板;604、第一齿条;605、导热绝缘管;606、铜管;701、第三连接板;702、移动板;703、第二连接板;801、L形板;802、转轴;803、第一齿轮;901、转动盘;902、条形开口;903、插槽;904、插条;1001、连接块;1002、T形导杆;1003、支撑块;1004、弹簧;11、壳体;12、第一上端子模块;13、第二上端子模块;14、第二下端子模块;1401、第二插针;15、绝缘本体;16、接地端子;1601、平坦接触部;17、信号端子;18、屏蔽片;19、第一下端子模块;1901、第一插针;2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包括设置在PCB板(22)上的双层连接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连接器本体(1)包括壳体(11),且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模块(12)、第二上端子模块(13)、第一下端子模块(19)和第二下端子模块(14),所述第一上端子模块(12)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13)通过第一安装机构与壳体(11)的内部连接,且第二下端子模块(14)通过第二安装机构与壳体(11)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端子模块(19)通过第三安装机构与壳体(11)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一上端子模块(12)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13)均包括绝缘本体(15)、屏蔽片(18)和多个阵列设置的接地端子(16),且相邻两个接地端子(16)之间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子(17),所述接地端子(16)包括平坦接触部(1601),且屏蔽片(18)和接地端子(16)之间通过第四安装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下端子模块(19)包括多个第一插针(1901),且第二下端子模块(14)包括多个第二插针(1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开设在壳体(11)两个相对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容纳槽(20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容纳槽(202),且第一上端子模块(12)以及第二上端子模块(13)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向块(203),所述导向块(203)在第一容纳槽(201)以及第二容纳槽(202)内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的安装块(301),且安装块(301)的上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三容纳槽(302),各个所述第三容纳槽(302)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槽(303),且各个第二插针(14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条(3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三容纳槽(302)底部的第四容纳槽(401),且各个第四容纳槽(401)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槽(402),各个所述第一插针(19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条(4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机构开设在平坦接触部(1601)处的接地端子孔(501),且屏蔽片(1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鱼眼接地部(502),所述鱼眼接地部(502)包括凸部(505)、卡槽(503)和镂空槽(50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连接器及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第一上端子模块(12)、第二上端子模块(13)、第一下端子模块(19)以及第二下端子模块(14)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壳体(11)侧壁多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槽(601),且各个滑动槽(601)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套(602),所述移动套(602)内插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林屈峰成邓瑞林张茂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