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559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属于金属粉末制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漏嘴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包体(4)和下包体(33),上包体(4)含有上壳体(11)、上电磁感应层、上石墨套(31)和冒口(3),所述上电磁感应层内的上感应线圈(8)能够对上石墨套(3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下包体(33)含有下壳体(21)、下电磁感应层、下石墨套和下流道,所述下电磁感应层内的下感应线圈(13)能够对所述下石墨套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可持续升温,中间包的温度可升至≥1500℃,解决钢液与中间包温度温差大的问题,避免雾化漏眼堵塞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粉末制备
,具体的是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真空紧耦合气雾化技术中,雾化的过程需要采用大坩埚熔炼,然后倒入小的中间包中,通过中间包流入导流的漏嘴中最终通过喷盘喷出的高压气体进行雾化成细小的粉末,在金属液(如钢液)流从漏嘴流出后会与高压惰性气体进行充分接触,在接触的瞬间要考虑流出钢液与气体的比例,比例过高会出现钢液流出的速度相对比较快,也就是单位时间流出的钢液量越多,此时可能使钢液的温度过高,温度过高对材料的烧损程度大幅度上升,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异常,同时也会伴有一定的黑颗粒产品产生,比例过低大概率会出现钢液不能完全的流出漏嘴,导致漏嘴处的钢液进行结瘤堵塞,雾化风险大幅度上升,一旦出现漏嘴堵塞,不仅会大大的降低雾化生产过程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一炉金属原材料的浪费,后续处理比较困难。
[0003]漏嘴堵塞钢液流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中间包系统加热的漏嘴温度过低,金属熔体进入中间包系统后快速降温,最终导致金属熔体在导流嘴最小直径处发生凝固堵塞,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经验的师傅均会对钢液进行小幅度的提升,增加钢液的过热度,以提升钢液的流动性,防止漏嘴堵塞。目前,对中间包装置结构设计及保温能力的研究较少,导致中间包的温度持续处于一种低温的状态,而坩埚熔炼的钢液温度持续高升,巨大的温度差使得熔炼坩埚内的钢液温度降低较大,最终只能采用高熔炼温度配套小漏嘴或低温配套相对大一些漏嘴以保证顺利雾化,但产生的细粉收得率降低,成本不可控,大幅度上升,同时中间包装置的稳定性比较差,往往加热过程会出现漏钢的风险,耗材成本也会增加,对有杂质的合金不能有效的过滤,导致杂质进入漏嘴发生堵塞,终止雾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漏嘴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可持续升温,中间包的温度可升至≥1500℃,解决钢液与中间包温度温差大的问题,避免雾化漏眼堵塞的风险。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包体和下包体,上包体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上壳体、上电磁感应层、上石墨套和冒口,所述上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上感应线圈,上感应线圈能够对上石墨套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下包体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下壳体、下电磁感应层、下石墨套和下流道,所述下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下感应线圈,下感应线圈能够对所述下石墨套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所述下流道含有上下连接的中间包和漏嘴。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可持续升温,中间包的温度可升至≥1500℃,解决钢液与中间包温度温差大的问题,避免雾化漏眼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0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中右侧部分的示意图。
[0012]图4是冒口的示意图。
[0013]图5是下石墨套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5]1、中过滤片;2、上过滤片;3、冒口;4、上包体;5、上盖板;6、上耐火棉层;7、内盖板;8、上感应线圈;9、上线圈接头;10、镁砂;11、上壳体;12、下耐火棉层;13、下感应线圈;14、支撑板;15、喷盘;16、漏嘴;17、中间包;18、石墨内套;19、石墨外套;20、下保温棉层;21、下壳体;22、下铜板;23、隔热板;24、上铜板;25、下盖板;26、中间隔板;27、下过滤片;28、螺旋流道;29、镁砂块层;30、上保温棉层;31、上石墨套;32、侧过滤片;33、下包体;34、内盲孔流道;35、下线圈接头;
[0016]301、第一内径段;302、第二内径段;303、第三内径段;304、第四内径段;305、第一环形过渡面;306、第二环形过渡面;307、第三环形过渡面;308、第一外径段;309、第二外径段;3010、第三外径段;
[0017]1801、石墨内套上段;1802、石墨内套下段;
[0018]1901、石墨外套上段;1902、石墨外套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0]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包体4和下包体33,上包体4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上壳体11、上电磁感应层、上石墨套31和冒口3,所述上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上感应线圈8,上感应线圈8能够对上石墨套3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下包体33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下壳体21、下电磁感应层、下石墨套和下流道,所述下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下感应线圈13,下感应线圈13能够对所述下石墨套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所述下流道含有上下连接的中间包17和漏嘴16,如图1至图3所示。
[0021]在本实施例中,冒口3呈直立的筒形结构,冒口3含有内外设置的内部通道和侧壁,冒口3的内表面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径段301、第二内径段302、第三内径段303和第四内径段304,第一内径段301、第二内径段302和第三内径段303均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圆锥台形结构。
[0022]第一内径段301的轴线、第二内径段302的轴线、第三内径段303的轴线和第四内径段304的轴线重合,第一内径段301的下端内径大于第二内径段302的上端内径,第二内径段302的下端内径大于第三内径段303的上端内径,第三内径段303的下端内径大于第四内径段304的上端内径,第四内径段304的圆柱形结构,如图3至图4所示。
[00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径段301的锥度、第二内径段302的锥度和第三内径段303的锥度基本相同,第一内径段301和第二内径段30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过渡面305,第二内径段302和第三内径段303形成第二环形过渡面306,第三内径段303和第四内径段304形成第三环形过渡面307。
[0024]在本实施例中,冒口3的内部通道内设置有上过滤片2、中过滤片1和下过滤片27,上过滤片2与第一环形过渡面305上下层叠连接,上过滤片2的直径等于第一环形过渡面305的外径,中过滤片1与第二环形过渡面306上下层叠连接,中过滤片1的直径与第二环形过渡面306的外径,下过滤片27与第三环形过渡面307上下层叠连接,下过滤片27的直径与第三环形过渡面307的外径。
[0025]在本实施例中,冒口3的侧壁内设置有螺旋流道28,螺旋流道28套设于冒口3的内部通道外,螺旋流道28的上端为入口端,螺旋流道28的上端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包体(4)和下包体(33),上包体(4)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上壳体(11)、上电磁感应层、上石墨套(31)和冒口(3),所述上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上感应线圈(8),上感应线圈(8)能够对上石墨套(3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下包体(33)含有沿水平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下壳体(21)、下电磁感应层、下石墨套和下流道,所述下电磁感应层内含有下感应线圈(13),下感应线圈(13)能够对所述下石墨套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所述下流道含有上下连接的中间包(17)和漏嘴(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冒口(3)呈直立的筒形结构,冒口(3)含有内外设置的内部通道和侧壁,冒口(3)的内表面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径段(301)、第二内径段(302)、第三内径段(303)和第四内径段(304),第一内径段(301)、第二内径段(302)和第三内径段(303)均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圆锥台形结构,第三内径段(303)的下端内径大于第四内径段(304)的上端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径段(301)和第二内径段(30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过渡面(305),第二内径段(302)和第三内径段(303)形成第二环形过渡面(306),第三内径段(303)和第四内径段(304)形成第三环形过渡面(3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冒口(3)的内部通道内设置有上过滤片(2)、中过滤片(1)和下过滤片(27),上过滤片(2)与第一环形过渡面(305)上下层叠连接,中过滤片(1)与第二环形过渡面(306)上下层叠连接,下过滤片(27)与第三环形过渡面(307)上下层叠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冒口(3)的侧壁内设置有螺旋流道(28),螺旋流道(28)套设于冒口(3)的内部通道外,螺旋流道(28)的上端位于第一环形过渡面(305),螺旋流道(28)的下端位于冒口(3)的下表面,螺旋流道(28)的下端和冒口(3)的内部通道的下端均与中间包(17)的上端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冒口(3)的侧壁内还设置有多个内盲孔流道(34),内盲孔流道(34)沿冒口(3)的直径方向延伸,内盲孔流道(34)的入口端位于第三内径段(303),内盲孔流道(34)的入口端设置有侧过滤片(32),螺旋流道(28)与内盲孔流道(34)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加热的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冒口(3)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韶山顾孙望刘伟兵周浩闫慧栋顾雯兰志超袁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上材增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