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5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包括地弄,所述地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填筑坡,所述填筑坡坡面作为导料面,所述导料面上端与地面齐平,所述导料面下端与所述地弄顶面连接,所述地弄顶面还设有多个卸料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矿场附近采集土石方填筑形成填筑坡,一方面,提高了矿场附近废弃土石方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填筑坡坡面作为导料面,使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能够沿着导料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滚入卸料口,从而使砂石骨料能够及时通过胶带机等输送设备及时输出,避免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长期堆存占用场地,提高了地弄结构砂石骨料的输出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采矿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砂石生产系统砂石骨料堆存常采用栈桥式堆场,并在底部设置混凝土地弄,通过安装在地弄内部的给料机及胶带机完成骨料取料及输送工作,具有储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863312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堆场地弄加固结构。所述堆场地弄加固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第一侧墙、第二侧墙;所述顶板、底板、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内均预埋有钢筋;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加固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加固底板,所述加固底板的一端与第一侧墙固定相连,该加固底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墙固定相连;所述加固顶板和加固底板内预埋有钢筋。该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强了地弄本省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0004]现有的地弄结构一般埋设于地面以下,并且地弄顶面与地面齐平,然而,矿场所采集的各种砂石骨料堆存时一般呈上小下大的锥体形状,地弄内的胶带机则只能够将位于地弄正上方的砂石骨料输出,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则无法及时输出,并且需要借助挖掘机等其它机械设备辅助输出,因此,现有地弄结构砂石骨料输出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包括地弄,所述地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填筑坡,所述填筑坡坡面作为导料面,所述导料面上端与地面齐平,所述导料面下端与所述地弄顶面连接,所述地弄顶面还设有多个卸料口。
[0007]所述导料面坡度为1:1.5。
[0008]所述导料面包括引料面和缓冲面,引料面、缓冲面自上而下首尾相连,引料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α,缓冲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则α>β。
[0009]所述引料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30
°
至37
°

[0010]所述缓冲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20
°
至25
°

[0011]所述缓冲面宽度不少于3300mm。
[0012]所述地弄采用混凝土浇筑制备,混凝土内埋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布置位置与所述卸料口边沿接近。
[0013]所述地弄横断面整体为矩形形状。
[0014]所述卸料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地弄顶面宽度的25%。
[0015]所述填筑坡顶面还设有排水沟。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技术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矿场附近采集土石方填筑形成填筑坡,一方面,提高了矿场附近废弃土石方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填
筑坡坡面作为导料面,使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能够沿着导料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滚入卸料口,从而使砂石骨料能够及时通过胶带机等输送设备及时输出,避免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长期堆存占用场地,提高了地弄结构砂石骨料的输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卸料口的俯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地弄横断面结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地弄纵向断面结构剖视图。
[0021]图中:1

地弄,2

填筑坡,3

导料面,4

卸料口,5

加强筋,6

排水沟,31

引料面,32

缓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地弄1,地弄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填筑坡2,填筑坡2坡面作为导料面3,导料面3上端与地面齐平,导料面3下端与地弄1顶面连接,地弄1顶面还设有多个卸料口4。
[0024]采用本技术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矿场附近采集土石方填筑形成填筑坡,一方面,提高了矿场附近废弃土石方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填筑坡坡面作为导料面,使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能够沿着导料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滚入卸料口,从而使砂石骨料能够及时通过胶带机等输送设备及时输出,避免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长期堆存占用场地,提高了地弄结构砂石骨料的输出效率。
[0025]进一步地,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料面3整体为连续表面,导料面3坡度为1:1.5。使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能够沿着导料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滚入卸料口,从而使砂石骨料能够及时通过胶带机等输送设备及时输出,避免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长期堆存占用场地,提高了地弄结构砂石骨料的输出效率。
[0026]另外,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料面3为表面分段结构,导料面3包括引料面31和缓冲面32,引料面31、缓冲面32自上而下首尾相连,引料面31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α,缓冲面32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则α>β。优选引料面31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30
°
至37
°
。缓冲面32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20
°
至25
°
。缓冲面32宽度不少于3300mm。从而使位于地弄上方左右两侧的砂石骨料能够沿着引料面3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快速滚落,而在进入缓冲面32时,能够减缓砂石骨料的滚落速度,从而减少砂石骨料对地弄1顶面的冲击,保护地弄结构完整,防止地弄结构受到破坏,延长地弄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7]此外,地弄1采用混凝土浇筑制备,混凝土内埋设有加强筋5,该加强筋5布置位置与卸料口4边沿接近。从而增强地弄1结构自身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减少砂石骨料对地弄1顶面的冲击,保护地弄结构完整,防止地弄结构受到破坏,延长地弄结构的使用寿命,地弄1横断面整体为矩形形状。
[0028]具体地,卸料口4宽度不小于地弄1顶面宽度的25%。填筑坡2顶面还设有排水沟6。
排水沟6用于收集赋存于砂石骨料内的各种水流并排除,避免水流逐渐渗透至地弄结构内部,对地弄结构造成侵袭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弄(1),所述地弄(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填筑坡(2),所述填筑坡(2)坡面作为导料面(3),所述导料面(3)上端与地面齐平,所述导料面(3)下端与所述地弄(1)顶面连接,所述地弄(1)顶面还设有多个卸料口(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面(3)坡度为1: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面(3)包括引料面(31)和缓冲面(32),引料面(31)、缓冲面(32)自上而下首尾相连,引料面(31)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α,缓冲面(32)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则α>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石骨料堆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料面(31)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30
°
至3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晓波钱永亮张延王俊李金军汪凯凯冯圣翔朱坤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