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49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包括,转子、套设在转子上的滚动轴承和设置在滚动轴承外的轴承套,轴承套的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内盖,轴承套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外盖,其还包括,与滚动轴承并排设置的甩油盘,甩油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叶片筋,甩油盘的另一侧设置有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和第二叶片筋,与第一甩油面固定连接的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甩油盘为旋转件,轴承外盖为静止件,两者之间形成迷宫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甩油盘的结构以及甩油盘与轴承外盖之间的间隙结构,增加轴承室甩出废油脂的能力,并且搅动轴承室附近空间、加强散热能力。附近空间、加强散热能力。附近空间、加强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轴承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电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轴承作为电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十分重要,而轴承故障一直都有反馈,所占电机总体故障的比例比较高。轴承室内废油脂堵塞引发轴承温度高是其中一种失效形式,会减少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售后维护成本。
[0003]目前现有的电机轴承结构的甩脂能力较弱,不带自散热冷却能力,电机长时间运行时可能会导致废油脂堆积,出现轴承温度高等失效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增加轴承室甩出废油脂的能力,并且搅动轴承室附近空间、加强散热能力,降低轴承温度,保护轴承,保证电机可靠运行,降低售后维护成本。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包括,转子、套设在所述转子上的滚动轴承和设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外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套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外盖,
[0007]其还包括,与所述滚动轴承并排设置的甩油盘,甩油盘与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甩油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叶片筋,甩油盘的另一侧设置有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和第二叶片筋,与第一甩油面固定连接的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
[0008]甩油盘为旋转件,轴承外盖为静止件,两者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所述甩油盘和所述轴承外盖之间形成油脂腔,所述油脂腔的腔底部对应的轴承外盖上设有出油脂口。
[0011]所述第一叶片筋为扇形状,其围绕甩油盘环形四周间隔均匀设置数个。
[0012]所述第一叶片筋沿甩油盘的外边沿延伸至甩油盘的环孔位置。
[0013]所述第二叶片筋为扇形状,其围绕所述甩油盘环形四周间隔均匀设置数个。
[0014]所述第二叶片筋设置在第一甩油面上。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通过甩油盘上设有的第一叶片筋,甩油盘旋转起来后能搅动外部空气,加强散热,降低轴承室温度,降低轴承温度。
[0017]2.通过甩油盘上设有的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甩油盘旋转起来后能帮助废油脂进入出油脂腔。
[0018]3.通过甩油盘上设有的第二叶片筋和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甩油盘旋转起来后的搅动宽度范围能基本接近覆盖整个出油脂腔,能快速搅动出油脂腔内的废油脂,加强废油脂的排出,避免废油脂堆积、堵塞。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方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3是图1中甩油盘的剖视图;
[0022]图4是图1中甩油盘的正视图;
[0023]图5是图1中甩油盘的后视图;
[002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0025]1、转子;2、螺母;3、甩油盘;4、轴承外盖;5、轴承套;6、轴承内盖;7、滚动轴承;8、迷宫结构;9、出油脂腔;31、第一叶片筋;32、第二叶片筋;33、第一甩油面;34、第二甩油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关于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8]参照图1所示,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包括,转子1、套设在转子1上的滚动轴承7和设置在滚动轴承7外的轴承套5,轴承套5的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内盖6,轴承套5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外盖4,滚动轴承7的内圈通过螺母2与滚动轴承7并排设置的甩油盘3锁紧固定。
[0029]参照图2所示,甩油盘3为旋转件,轴承外盖4为静止件,两者之间形成了迷宫结构8,能有效防止废油脂从此处溢出。
[0030]参照图3

5所示,甩油盘3一侧自设置有第一叶片筋31,第一叶片筋31沿甩油盘3的外边沿延伸至甩油盘3的环孔位置,甩油盘3旋转起来后,第一叶片筋31能搅动外部空气,加强散热,降低轴承室温度,降低轴承温度。
[0031]第一叶片筋31为扇形状,围绕甩油盘3环形四周间隔均匀设置数个第一叶片筋31。
[0032]甩油盘3另一侧自设置有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33和设置在第一甩油面33上方的第二叶片筋32,在甩油盘3旋转起来后的搅动范围能基本接近覆盖整个出油脂9,能快速搅动出油脂腔9内的废油脂,加强废油脂的排出,避免废油脂堆积、堵塞;与第一甩油面33固定连接的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34,在甩油盘3旋转起来后旋转起来后能帮助废油脂进入出油脂腔9。
[0033]第二叶片筋32为扇形状,围绕甩油盘3环形四周间隔均匀设置数个第二叶片筋32。
[0034]甩油盘3和轴承外盖4之间形成的腔室为出油脂腔9,废油脂进入油脂腔9后再从油脂腔9的腔底部对应的轴承外盖4上的出油脂口排出。
[0035]本技术的装配过程及工作原理:
[0036]先将轴承内盖6装到转子1上,然后热套滚动轴承7到转子1上,待滚动轴承7自然冷却到室温后热套轴承套5,再将轴承内盖6固定到轴承套5上,将轴承外盖4固定到轴承套5上,最后安装甩油盘3和锁紧螺母2。
[0037]甩油盘3上自带第一叶片筋31,旋转起来后能搅动外部空气,加强散热,降低轴承室温度,降低轴承温度;甩油盘3上自带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34,旋转起来后能帮助废油脂进入出油脂腔9;甩油盘3上自带第二叶片筋32和带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33,其旋转起来后的搅动宽度范围能基本接近覆盖整个出油脂腔9,能快速搅动出油脂腔9内的废油脂,加强废油脂的排出,避免废油脂堆积、堵塞。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甩油盘的结构以及甩油盘与轴承外盖之间的间隙结构,增加轴承室甩出废油脂的能力,并且搅动轴承室附近空间、加强散热,降低轴承温度,保护轴承,保证电机可靠运行,降低售后维护成本。
[00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包括,转子、套设在所述转子上的滚动轴承和设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外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套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轴承外盖,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滚动轴承并排设置的甩油盘,甩油盘与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甩油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叶片筋,甩油盘的另一侧设置有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一甩油面和第二叶片筋,与第一甩油面固定连接的具有倾斜切面的第二甩油面;甩油盘为旋转件,轴承外盖为静止件,两者之间形成迷宫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散热甩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和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希王松彬许明宇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