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46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所述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支撑部,大底包括对应覆盖脚掌不同区域的第一、二大底,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不同区域设置三个防滑部;第二大底对应覆盖后脚跟不同区域设置三个防滑部,每个防滑部的触地面分布若干条形凸起,其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分别形成对应的预设夹角;“X”字形状的支撑部的四个自由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防滑部之间,分别对应前脚掌中心、后脚跟中心、足弓外侧边缘、足弓内侧边缘进行设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大底划分不同区域的防滑部,且在相邻两个防滑部之间设置一支撑部的自由端,从而在鞋底形成稳定支撑机构,提供良好的稳定支撑性能。稳定支撑性能。稳定支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0003]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尤其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鞋底要提供一定的弹力,一般市场上的运动鞋底部的韧性和弹性较差,使得鞋底很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在运动员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脚部对鞋底本体施加的作用力时能够起到稳定支撑作用,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支撑部,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包括:第一防滑部,对应覆盖脚尖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防滑部的触地面设置若干个防滑单元,每个所述防滑单元均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防滑凸起组成,且所述三个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并且所述位置均朝向脚尖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均朝向足弓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二防滑部,对应覆盖前脚掌中心至外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以及第三防滑部,对应覆盖前脚掌中心至内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三防滑部为近似椭圆形形状的区域,其椭圆形区域对应长轴的圆弧方向与前脚掌内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第二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包括:第四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部为近似“C”字形状凸起区域,其“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朝向足弓所在区域的方向,“C”字形状凸起的部分圆弧沿着后脚跟后跟外侧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四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m;第五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中心至外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五防滑部为近似扇形的凸起区域,其扇形区域的圆弧沿着后脚跟外侧边缘进行延伸分布,其扇形区域的顶点设置在后脚跟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五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n;以及第六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中心至内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六防滑部为近似扇形的凸起区域,其扇形区域的圆弧沿着后脚跟内侧边缘进行延伸分布,其扇形区域的顶点设置在后脚跟中心的位置;所述第六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
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h;所述支撑部,为近似“X”字形状的支撑区域,其“X”字形状支撑区域的第一自由端设置在前脚掌中心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防滑部和第三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二自由端设置在后脚跟中心区域,位于所述第五防滑部和第六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三自由端设置在足弓外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防滑部与第五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四自由端设置在足弓内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三防滑部与第六防滑部之间的区域。
[0006]其中,所述第二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部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单元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组成,所述三个第一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且所述位置朝向前脚掌外侧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第一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朝向前脚掌中心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二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单元远离所述第一防滑部的一端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单元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组成,所述三个第二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且所述位置朝向前脚掌中心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第二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朝向前脚掌外侧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三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防滑单元与足弓之间的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三防滑单元为近扇形的凸起,其扇形凸起的圆弧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三防滑单元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三防滑部,包括:第四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单元的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四防滑单元为近似“C”字形状的凸起,其“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朝向足弓所在区域的方向,“C”字形状凸起的部分圆弧沿着前脚掌内侧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四防滑单元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x;第五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四防滑单元与足弓所形成的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五防滑单元为近似“C”字形状的凸起,其“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四防滑单元的“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其“C”字形状凸起的部分圆弧沿着前脚掌内侧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五防滑单元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第三条形凸起,所述第三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y;以及第六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四防滑单元和第五防滑单元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六防滑单元为椭圆形形状、且内部中空的环形凸起。
[0007]其中,在所述第一大底的前脚掌外侧边缘上,对应每个防滑单元之间的区域还开设一凹槽;在所述第二大底的后脚跟外侧边缘上,对应每个防滑部之间的区域还开设一凹槽。
[0008]其中,分布在所述第一防滑部的防滑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三个第一防滑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三个第二防滑凸起,触地端外缘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布在所述第四防滑部的防滑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五防滑部的防滑凸起,分布在所述第六防滑部的防滑凸起,触地端外缘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
[0009]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外环部上还设置若干个凹槽,每个凹槽对应大底上的防滑部/防滑单元/支撑部之
间开设的凹槽在脚掌外侧边缘的一端为起点向远离触地面方向延伸而形成的;以及第一防护部,环绕所述外环部对应后脚跟后跟边缘,覆盖在所述外环部的表面。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所述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0011]其中,所述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的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支撑部,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包括:第一防滑部,对应覆盖脚尖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防滑部的触地面设置若干个防滑单元,每个所述防滑单元均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防滑凸起组成,且所述三个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并且所述位置均朝向脚尖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均朝向足弓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二防滑部,对应覆盖前脚掌中心至外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以及第三防滑部,对应覆盖前脚掌中心至内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三防滑部为近似椭圆形形状的区域,其椭圆形区域对应长轴的圆弧方向与前脚掌内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第二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包括:第四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部为近似“C”字形状凸起区域,其“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朝向足弓所在区域的方向,“C”字形状凸起的部分圆弧沿着后脚跟后跟外侧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四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m;第五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中心至外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五防滑部为近似扇形的凸起区域,其扇形区域的圆弧沿着后脚跟外侧边缘进行延伸分布,其扇形区域的顶点设置在后脚跟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五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n;以及第六防滑部,对应覆盖后脚跟中心至内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其中,所述第六防滑部为近似扇形的凸起区域,其扇形区域的圆弧沿着后脚跟内侧边缘进行延伸分布,其扇形区域的顶点设置在后脚跟中心的位置;所述第六防滑部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脚尖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h;所述支撑部,为近似“X”字形状的支撑区域,其“X”字形状支撑区域的第一自由端设置在前脚掌中心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防滑部和第三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二自由端设置在后脚跟中心区域,位于所述第五防滑部和第六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三自由端设置在足弓外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防滑部与第五防滑部之间的区域,第四自由端设置在足弓内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三防滑部与第六防滑部之间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部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单元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组成,所述三个第一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且所述位置朝向前脚掌外侧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第一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朝向前脚掌中心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二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单元远离所述第一防滑部的一端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单元由三个近似椭圆形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组成,所述三个第二防滑凸起的椭圆形一端彼此固定连接在同一位置,且所述位置朝向前脚掌中心所在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三个第二防滑凸起未连接的椭圆形另一端朝向前脚掌外
侧所在方向进行设置;第三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部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防滑单元与足弓之间的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三防滑单元为近扇形的凸起,其扇形凸起的圆弧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三防滑单元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三防滑部,包括:第四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触地面,且靠近所述第一防滑单元的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四防滑单元为近似“C”字形状的凸起,其“C”字形状凸起的开口方向朝向足弓所在区域的方向,“C”字形状凸起的部分圆弧沿着前脚掌内侧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四防滑单元的触地面平行地并排分布若干个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向形成预设夹角x;第五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部的触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伟张松青余常彬周建国陈茂柏
申请(专利权)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