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53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分析方法和系统,基于获取到的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从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和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多个维度来对配网线路的供电能力进行分析,为配电网网架改造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大幅提升了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为保障电力用户的可靠供电提供了基础,实现了智能、准确、全面地对配网线路供电能力进行分析,以便于为配网线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电力数据分析
,尤其涉及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直接负责为电力用户供电,其网架结构水平直接影响电力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为了保障用户的可靠供电,供电企业电网规划人员每年需对配网线路的供电能力进行分析,对于供电能力较差的线路,通过改造来尽快完善配电网网架结构。
[0003]对于配电网线路供电分析,需要由电网规划人员根据每条线路的负荷结合其联络情况,分析线路在故障或失压情况下,配网线路供电的负荷是否能快速转移至其他线路来复电作为评价依据。由于配网线路数量庞大,同时供电能力分析涉及负荷、联络情况等复杂繁琐的数据,导致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分析的工作量巨大,电网规划人员难以准确、全面地对配网线路供电能力进行分析,难以为配网线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提供一种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分析方法,用于智能、准确、全面地对配网线路供电能力进行分析,以便于为配网线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和系统,用于智能、准确、全面地对配网线路供电能力进行分析,以便于为配网线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任意两条线路总体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直接联络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线路和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
[0006]可选地,还包括:对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和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
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进行数据输出展示。
[0007]可选地,还包括:统计每一条配网线路的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和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若存在任一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定义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则将配网线路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定义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
[0008]可选地,获取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包括:以配网线路的联络点为基础,获取配网线路通过每一个联络点形成的整条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包括本侧线路载流量和对侧线路载流量;以每15分钟一个点采集电流值获取全地区高峰时刻时每条配网线路的本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和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
[0009]可选地,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一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负载率,第一负载率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负载率,为本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对侧线路载流量;对于每一条配网线路,若转供电后所有对侧线路的负载率均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若配网线路转供电后有任一条对侧线路的负载率不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
[0010]可选地,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任意两条线路总体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二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第二负载率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为第一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二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一条对侧线路载流量,为第二
条对侧线路载流量;对于任意两条联络线路,若转供电后所有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均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若存在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后有任一条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不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
[0011]可选地,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直接联络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三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二总体负载率,第三负载率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二总体负载率,为第N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N条对侧线路载流量,N为对侧线路的数量;若第二总体负载率大于100%,则定义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否则,定义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
[0012]可选地,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线路和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四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线路和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三总体负载率,第四负载率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三总体负载率,为第M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M条对侧线路载流量,M为与配网线路直接联络和间接联络的线路数量;若第三总体负载率大于100%,则定义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否则,定义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任意两条线路总体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直接联络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直接联络线路和间接联络的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总体过载,得到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和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进行数据输出展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统计每一条配网线路的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考虑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和考虑间接转供的配网线路全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若存在任一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定义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则将配网线路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定义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包括:以配网线路的联络点为基础,获取配网线路通过每一个联络点形成的整条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包括本侧线路载流量和对侧线路载流量;以每15分钟一个点采集电流值获取全地区高峰时刻时每条配网线路的本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和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线路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一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负载率,第一负载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负载率,为本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对侧线路载流量;对于每一条配网线路,若转供电后所有对侧线路的负载率均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若配网线路转供电后有任一条对侧线路的负载率不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一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可转供条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网线路供电能力多维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分析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是否会导致对侧任意两条线路总体过载,得到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基于配网线路联络台账数据和配网线路负荷运行数据,根据第二负载率计算公式计算配网线路负荷同时全部转移至任意两条联络线路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第二负载率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转供电后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为第一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二条对侧线路高峰负荷电流值,为第一条对侧线路载流量,为第二条对侧线路载流量;对于任意两条联络线路,若转供电后所有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均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线路满足本侧配网线路不可转供条件,若存在任一条联络线路转供电后有任一条对侧线路的第一总体负载率不大于100%,则定义配网线路两次可转口径供电能力分析结果为配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桂华吴龙腾汤志锐区伟潮周俊宇邝梓佳肖锋郭志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