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电网络、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49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馈电网络、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具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分支部,并将第一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将第二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这样,当将辐射单元中同一极化方向的两个辐射部分分别与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电连接时,该馈电网络的传输结构可向辐射单元的两个辐射部分分别馈入两个射频信号例如等幅反向的两个射频信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馈电网络,本申请实施例的馈电网络线路简单,从而减小了馈电网络对信号的损耗量,也减小了馈电网络的尺寸,从而缩小了馈电网络在天线装置中的占用空间,为阵列天线的设置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列天线的设置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列天线的设置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馈电网络、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馈电网络、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简称5G)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基站天线向多频段、多阵列发展,天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通常,基站阵列天线包括多个辐射单元和多个馈电网络,每个辐射单元与各自对应的馈电网络电连接,以使辐射单元通过各自的馈电网络接收或者发送射频信号。
[0003]相关技术中,天线的馈电网络包括传输结构,传输结构的一端与射频信号端口电连接,传输结构的另一端分成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直接与辐射单元的其中一个部分例如一个振子臂电连接,以向该振子臂传输相位为0
°
的射频信号,另一个支路与一耦合件进行反向耦合,使得支路与耦合件共同形成的交趾线的相位为180
°
,且该交趾线与辐射单元的其中一个部分例如另一振子臂电连接,以向该振子臂传输相位为180
°
的射频信号,从而使得馈电网络向辐射单元的两个振子臂馈入等幅反向的射频信号。
[0004]然而,上述天线中,馈电网络的传输结构的线路复杂,导致信号损耗较大,另外,该馈电网络中传输结构的尺寸较大,从而增大了馈电网络在天线中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电网络、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该馈电网络能够与辐射单元之间传输等幅反向的射频信号,且线路简单,从而减小了馈电网络的信号损耗以及空间尺寸。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电网络,包括传输结构,该传输结构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分支部,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且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存在间距。两个分支部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第一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分支部的另一端与天线装置中辐射单元的第一辐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向第一辐射部分馈入射频信号,第二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第二分支部的另一端与辐射单元的第二辐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向第二辐射部分馈入射频信号,且第一辐射部分和第二辐射部分分别为辐射单元中同一个极化方向的两个辐射部分。
[000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具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分支部,并将第一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将第二分支部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这样,当将辐射单元上同一极化方向的两个辐射部分分别与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电连接时,该传输结构可通过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向辐射单元的两个辐射部分分别馈入射频信号,例如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传输等幅反向的射频信号,传输结构可通过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向两个辐射部分分别馈入等幅反向的射频信号,一方面,该馈电网络的设置保证了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另一方面,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馈电网络,本申请实施例的馈电网络线路简单,从而减小了馈电网络对信号的损耗量,也减小
了馈电网络的尺寸,从而缩小了馈电网络在天线装置中的占用空间,为阵列天线的设置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馈电网络也便于制作,从而提高了馈电网络的制作效率。
[0008]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主体部包括微带线,第一导电件为微带线的内导体,第二导电件为微带线的外导体。
[0009]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微带线结构,合理利用了微带线结构中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等幅反向特性,使得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一端分别与内导体和外导体电连接,以在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另一端与辐射单元电连接时,能够为该辐射单元的其中两个部分馈入等幅反向的射频信号。另外,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微带线结构,也简化了主体部的结构,从而简化了主体部与两个分支部的连接结构,提高了整个馈电网络的制作效率。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馈电网络还包括基板,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导电件位于第一表面,第二导电件位于第二表面,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表面,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表面。
[0011]通过将基板作为微带线结构的中间介质层,使得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稳定地设置在基板的两侧表面,提高了主体部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一部分也设置在第一表面,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表面,以合理利用基板的两个表面的空间,避免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集中在其中一个表面上,而对其中一个表面上的其他元器件或者电路走线造成干涉的情况发生。
[00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支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电连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一辐射部分电连接。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第二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错开设置。
[0013]通过将第一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一分支部的第一部分在第二表面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导电件内部,使得该第一分支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形成部分微带线结构,以提高第一分支部的阻抗匹配效果。
[0014]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分支部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第四部分的一端与第三部分电连接,第四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辐射部分电连接。其中,第三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第四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错开设置。
[0015]通过将第三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三部分在第二表面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导电件内部,使得第二分支部的第三部分与第二导电件形成微带线结构,以提高第二分支部的阻抗匹配效果。
[0016]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传输结构还包括两个电连接件,两个电连接件与两个分支部对应设置,每个电连接件与对应的分支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电连接,辐射单元中的对应部分与对应的电连接件电连接。另外,每个电连接件沿垂直于分支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分支部的宽度。
[001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每个分支部的一端电连接一电连接件,且将该电连接件沿垂直于分支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大于分支部的宽度,这样,可增大传输结构与辐射单
元之间的电连接面积,从而保证馈电网络的传输结构与辐射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0018]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电连接件包括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子电连接件,其中一个子电连接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另一个子电连接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两个子电连接件之间电连接,辐射单元与对应的电连接件中的任意一个子电连接件电连接,以提高辐射单元与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的灵活性,例如,辐射单元可与第一表面的子电连接件连接,也可穿过该电连接件,并与第二表面的子电连接件连接,这样,当辐射单元的辐射体位于第一表面时,辐射单元的馈电件可穿过电连接件,并焊接在第二表面的子电连接件上,以避免辐射体对焊接工序造成空间上的干涉而影响焊接效率。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结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分支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两个分支部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另一端与天线装置中辐射单元的第一辐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辐射部分馈入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分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第二辐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辐射部分馈入射频信号,且所述第一辐射部分与所述第二辐射部分分别为所述辐射单元中同一个极化方向上的两个辐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微带线,所述第一导电件为所述微带线的内导体,所述第二导电件为所述微带线的外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分支部和所述第二分支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分支部和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所述馈电网络的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错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部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所述馈电网络的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错开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还包括两个电连接件;所述两个电连接件与所述两个分支部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电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分支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辐射单元中的对应部分与对应的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分支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分支部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子电连接件,其中一个所述子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另一个所述子电连接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子静吴超王晓晓肖伟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