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馈电片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28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馈电片支撑件,包括基板和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均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两个安装部,且每组的两个安装部以基板为中心对称布置,安装部上设有插孔;基板的顶面设有多个钩爪,钩爪与安装部一一对应设置;基板的外边缘朝外凸出延伸形成弹臂,弹臂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本馈电片支撑件通过安装部与馈电片的端脚插接配合,并将馈电片夹持于钩爪与基板之间,随后将安装部伸入辐射单元中部的安装孔中直至弹臂穿过辐射单元的辐射臂之间的间隙,即可将馈电片固定安装在辐射单元的预设位置上。本馈电片支撑件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馈电片和辐射单元,装配效率高;插孔和钩爪能够稳固约束馈电片,有效保证了天线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馈电片支撑件


[0001]本技术涉及基站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馈电片支撑件。

技术介绍

[0002]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辐射与接收电磁波的系统部件。一副高性能的天线不仅能够放宽通信系统的要求,而且可以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在天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保证天线具备优良的电气性能与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还要求结构简洁,便于批量快速地生产装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馈电片支撑件,用于快速便捷地将馈电片固定安装在辐射单元的预设位置上,同时保证电性能要求及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馈电片支撑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馈电片支撑件,包括基板和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均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两个安装部,且每组的两个安装部以基板为中心对称布置,安装部上设有插孔;基板的顶面设有多个钩爪,钩爪与安装部一一对应设置;基板的外边缘朝外凸出延伸形成弹臂,弹臂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
[0005]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钩爪之间形成夹持区。
[0006]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凸台,多个所述定位凸台分别设于所述夹持区两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相连的连接臂和插接端,所述连接臂由所述基板的边缘朝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由所述连接臂的底端朝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上设有所述插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陷的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呈倒圆台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朝上弯折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弹臂的一端朝一侧倾斜形成所述限位凸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臂与所述基板的连接处设有卸力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钩爪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馈电片支撑件通过每组安装部的插孔与馈电片的端脚插接配合,并将馈电片夹持于钩爪与基板之间,随后将安装部伸入辐射单元中部的安装孔中,直至弹臂穿过辐射单元的辐射臂之间的间隙,此时限位凸块将抵触于辐射臂的底面以防止本馈电片支撑件退出安装孔,实现了将馈电片固定安装在辐射单元的预设位置上。本馈电片支撑件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馈电片和辐射单元,装配效率高,且插孔和钩爪能够稳固约束馈电片,有效保证了天线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与一个馈电片组装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电片支撑件与两个馈电片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标号说明:
[0022]1、基板;11、钩爪;111、导向斜面;12、弹臂;121、限位凸块;13、限位凸台;14、定位凸台;15、卸力槽;
[0023]2、安装部;21、连接臂;22、插接端;221、插孔;222、缺口;
[0024]3、馈电片;
[0025]4、辐射单元;41、安装孔;42、辐射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7]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馈电片支撑件,包括基板1和多个安装部2,多个安装部2均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两个安装部2,且每组的两个安装部2以基板1为中心对称布置,安装部2上设有插孔221;基板1的顶面设有多个钩爪11,钩爪11与安装部2一一对应设置;基板1的外边缘朝外凸出延伸形成弹臂12,弹臂12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121。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馈电片支撑件通过每组安装部2的插孔221与馈电片3的端脚插接配合,并将馈电片3夹持于钩爪11与基板1之间,随后将安装部2伸入辐射单元4中部的安装孔41中,直至弹臂12穿过辐射单元4的辐射臂42之间的间隙,此时限位凸块121将抵触于辐射臂42的底面以防止本馈电片支撑件退出安装孔41,实现了将馈电片3固定安装在辐射单元4的预设位置上。本馈电片支撑件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馈电片3和辐射单元4,装配效率高,且插孔221和钩爪11能够稳固约束馈电片3,有效保证了天线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
[0029]进一步的,所述基板1上设有限位凸台13,所述限位凸台13与钩爪11之间形成夹持区。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凸台13能够限制多个馈电片3的相对位置,防止多个馈电片3相互干涉。
[0031]进一步的,所述基板1上设有多个定位凸台14,多个所述定位凸台14分别设于所述夹持区两侧。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凸台14能够限制馈电片3和馈电片支撑件之间的相对角度,利于保证装配精度。
[003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2包括相连的连接臂21和插接端22,所述连接臂21由所述基板1的边缘朝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22由所述连接臂21的底端朝外弯折延伸形成,所
述插接端22上设有所述插孔221。
[0034]由上述描述可知,安装部2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0035]进一步的,所述插孔22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陷的缺口222。
[0036]由上述描述可知,缺口222能够提升插孔221侧壁的弹性变形模量,方便馈电片3的端脚穿过插孔221。
[0037]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22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0038]由上述描述可知,插接端22的外形结构方便插入辐射单元4的安装孔41中。
[0039]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22呈倒圆台状。
[0040]进一步的,所述弹臂12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端朝上弯折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弹臂12的一端朝一侧倾斜形成所述限位凸块121。
[0041]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凸块121由弹臂12弯折延伸形成有利于提升弹性变形模量,利于弹臂12穿过辐射单元4的辐射臂42之间的间隙,从而方便本馈电片支撑件拆装于辐射单元4。
[0042]进一步的,所述弹臂12与所述基板1的连接处设有卸力槽15。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卸力槽15能够改善弹臂12与基板1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提高本馈电片支撑件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本馈电片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0044]进一步的,所述钩爪11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11。
[0045]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馈电片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均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两个安装部,且每组的两个安装部以基板为中心对称布置,安装部上设有插孔;基板的顶面设有多个钩爪,钩爪与安装部一一对应设置;基板的外边缘朝外凸出延伸形成弹臂,弹臂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片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钩爪之间形成夹持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片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凸台,多个所述定位凸台分别设于所述夹持区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片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相连的连接臂和插接端,所述连接臂由所述基板的边缘朝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由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钢龚宇翔林勇李凯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