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离子、原子、电子、光子、激发态分子及自由基,是物质除气态、液态和固态之外的第四种状态。其中,当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一般10000K以上)远高于离子温度(300~500 K)时,称为热力学非平衡状态等离子体(NTP),又称为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废气治理领域。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包括电晕放电、微波放电、辉光放电、介质阻挡放电(DBD)等。
[0003]对于其中的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其催化降解废气装置大都包括高压电源、高压电极、低压电极、绝缘双介质等部件。应用中发现大部分反应装置的电极不易更换,当需要更换电极时,费时费力,且很容易将填充电极的玻璃或石英等介质损坏;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放电一段时间后,催化剂表面出现老化和烧结等现象后,催化剂装填和更换难度也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实验的进行;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包括内管(1)、外管(2)、内电极(4)、外电极、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3)、上塞(5)、下塞(6)、旋帽(7)、上端盖(8)、下端盖(9)、旋紧螺栓(10)、分流板(12)和筛板(13);内管(1)、外管(2)、套管(3)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同轴线设置,内管(1)与外管(2)之间为废气降解通道,外管(2)与套管(3)之间充入循环水;内管(1)的上端设置上塞(5),旋帽(7)与上塞(5)螺纹连接,内管(1)的下端设置下塞(6);套管(3)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一个旋紧螺母(10),上端盖(8)与上方的旋紧螺母(10)螺纹连接,下端盖(9)与下方的旋紧螺母(10)螺纹连接;分流板(12)套装在内管(1)外周且设置在外管(2)的管口下方;筛板(13)套装在内管(1)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3)上设置了入水口(19)、出水口(20)和导线通道(21),入水口(19)设置在套管(3)的下部,出水口(20)和导线通道(21)设置在套管(3)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电极(4)为实心金属棒或金属粉末,放置或者填充在内管(1)与上塞(5)、下塞(6)形成的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电极为金属带或金属片,固定在外管(2)的外侧管壁上;或者外电极为外管(2)与套管(3)之间的循环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塞(5)的中央设置通道,上塞(5)包括插接部(5
‑
1)和连接部(5
‑
2),插接部(5
‑
1)与内管(1)的上管口紧密插接连接,连接部(5
‑
2)设有外螺纹,与旋帽(7)螺纹连接;所述旋帽(7)由上小、下大两段同轴线的圆柱组成,上方的圆柱用于与上端盖(8)定位,下方的圆柱中央设置螺孔,旋帽(7)通过该螺孔与上塞(5)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塞(6)由直径不同的两段圆柱组成,分别为与内管(1)的下管口紧密插接的密封部(6
‑
1)和固定部(6
‑
2),固定部(6
‑
2)开设螺孔(6
‑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螺母(10)包括两段内径不同的孔段,内径较小的孔段与外管(2)间隙配合;内径较大的螺孔段用于与上端盖(8)或下端盖(9)螺纹连接;旋紧螺母(10)内包括环形平台,密封圈(11)放置在该平台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降解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8)包括主体(8
‑
1)和螺母连接部(8
‑
2),螺母连接部(8
‑
2)设置外螺纹,上端盖(8)通过螺母连接部(8
‑
2)与上方的旋紧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招莲,王群,臧鑫芝,赵松建,刘昌灵,郑纯智,刘全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