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及穿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39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护颈套上端面包覆在帽子下端面外,下端面包覆在上衣衣领外,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所使用面料从外至内均包括复合织物层、相变降温层和亲肤层,复合织物层包括辐射降温层和隔热层,相变降温层外表面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对应的亲肤层连接。其穿戴方法包括衣物预制,穿戴,调整,更换及服装回收等五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较当前传统的降温服,能够反射外界热量,阻挡外界热量,穿戴者可以随时随地有效快速的进行穿戴,相变降温层可以吸收人体的代谢热,达到主动降温的目的,亲肤层保证了服装穿戴过程中的舒适性。亲肤层保证了服装穿戴过程中的舒适性。亲肤层保证了服装穿戴过程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及穿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及穿戴方法,属氧化自燃实验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从事生理学、职业健康和安全专业的工作人员,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时,防护服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效防护降温防护,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使用者极易受到高温、湿热等恶劣环境影响而造成人体多余的热不能散失,身体无法弥补流失的液体和电解质时,体核温度升高、血压升高,导致心情烦躁,甚至影响人体感知、记忆、识别和智力等方面,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发生脱水、中暑等热疾,危害身体健康。
[0003]现有的降温服在使用时,气体降温服需电源、制冷器等,影响工作人员操作,液体降温服体积大、质量中,需电源、制冷器,相变降温度则降温时间有限,温度不可控,需反复蓄冷。而且上述降温服对使用场合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气体、液体降温服不能在易爆,防电场合使用。同时,以上降温服具有较高生产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辐射降温作为一种无污染、无能耗的降温技术,可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降温方式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有关人体热管理的辐射降温织物的研究较少,且大都制备复杂,不利于商业化生产。其次,传统的辐射降温织物长期暴露与户外环境,难免会受雨水冲刷和灰尘覆盖,从而影响其表面的太阳光反射率和红外发射率,进而影响其降温寿命。
[0004]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及穿戴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及穿戴方法。
[0006]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护颈套上端面包覆在帽子下端面外,下端面包覆在上衣衣领外,其中上衣下摆、袖口处、裤子裤腿处及护颈套上端面及下端面处均设收紧机构,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所使用面料从外至内均包括复合织物层、相变降温层和亲肤层,复合织物层包括辐射降温层和隔热层,隔热层嵌于辐射降温层内,相变降温层外表面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对应的亲肤层连接,亲肤层从里到外包括接触层、吸汗层、透气层,所述吸汗层位于接触层和透气层之间,其中接触层位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透气层与复合织物层连接,且复合织物层位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外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辐射降温层采用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构成,隔热层由二氧化硅气凝胶构成,其中所述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为机织间隔三维织物,由若干组纱线通过机织的方式形成至少三层的织物,且各层织物间送经量一致,同时相邻两层织物间由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间隔腔,同时相邻两层间隔腔间相互间隔分布并
构成蜂巢状结构,同时所述隔热层嵌于各间隔孔内,且间隔孔对应的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边缘部位通过纱线缝合,并在真空位置处涂抹覆盖粘接剂。
[0008]进一步的,连接机构为纱线及织物带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粉状及块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所述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由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

HFP))、疏水二氧化硅(SiO2)、丙酮与水混合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为:第一步,涤纶处理,首先将涤纶用无水乙醇在20℃—60℃恒温环境下下浸泡10—30分钟,然后用压力为1.5—5倍标准大气压的去离子水对浸泡后的涤纶进行冲洗,最后以60℃—80℃恒温环境对涤纶进行干燥;第二步,二次浸泡,将干燥后的涤纶材料进行修剪,得到加工作业所需要产品形状,然后将修剪后的涤纶材料浸泡在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并在20℃—60℃恒温环境下下浸泡10—30分钟后取出,在通风无光线直接照射环境下静置立杆,即可得到涂层织物;第三部,隔热层设置,根据辐射降温层设计需要,选若干层第二步制备得到的涂层织物,并各层涂层织物之间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分布且相互平行分布,然后利用缝合设备对摆放整齐的涂层织物边缘进行缝合,并在边缘位置处留下长度为织物边缘周长10%—40%的灌装口,然后将隔热层灌装至相邻两层涂层织物之间位置,并在灌装完成后对灌装口进行缝合,得到毛坯面料,其中隔热层添加两不大于各涂层织物间空间容积的80%,且毛坯面料边缘位置均设宽度不小于5厘米的未灌装隔热层的预加工条;第四步,塑性作业,将毛坯面料水平放置并通过超声波震荡机构对毛坯面料进行震荡均布,使隔热层均匀平铺,然后通过连接机构对各层涂层织物间进行缝合并得到间隔孔,同时在缝合过程中通过缝合设备的挤压作用力使隔热层集中在各间隔孔内,最后对毛坯面料边缘及连接机构缝合位置涂抹覆盖粘接剂今次那个二次粘接,即可得到成品面料,并利用成品面料服装加工制备,且服装加工制备中,通过预加工条实现各服装连接部位间的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P(VDF

HFP)和SiO2的体积比为1—5:1,同时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另添加占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总体积10%—50%的去离子水,同时涤纶在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浸泡时,同时对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及涤纶进行超声波震荡作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的内表面的亲肤层均布若干定位机构,并通过定位机构使相变降温层和亲肤层连接,其中护颈套设置相变降温层其中一个位于颈椎部位;上衣设置的各相变降温层分别位于上衣的前胸、后背、两肋位置,裤子设置的相变降温层分别位于大腿、小腿的内侧和外侧部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为拉链、魔术贴、按扣、纽扣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相变降温层包括承载囊袋及相变调温材料,其中所述承载囊袋至少一个,且各承载囊袋内均填充体积不小于气容积80%的相变调温材料,且所述的承载囊袋外表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机构,并通过定位机构与亲肤层连接,所述承载囊袋上端面及下端面位置均设一条与其轴线垂直分布的柔性塑性条,所述柔性塑性条为钢丝、弹性金属条、弹性橡胶条中的任意一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衣、裤子外表面设若干定位机构,并通过定位机构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储物袋,其各储物袋中,其中至少一个储物袋为透明袋结构。
[0014]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的穿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衣物预制,首先对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及外表面进行辐照灭菌处理并存储,同时对各相变降温层在调温机构中存放并进行初始温度预处理;S2,穿戴,在穿戴时,首先根据穿戴需要,在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相应位置设置连接经过始温度预处理的相变降温层,然后依次进行上衣、帽子、裤子穿戴,并通过收紧机构对袖口、领口、裤腿、及帽子进行收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所述护颈套上端面包覆在帽子下端面外,下端面包覆在上衣衣领外,其中上衣下摆、袖口处、裤子裤腿处及护颈套上端面及下端面处均设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所使用面料从外至内均包括复合织物层、相变降温层和亲肤层,所述复合织物层包括辐射降温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嵌于辐射降温层内,所述的相变降温层外表面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对应的亲肤层连接,所述亲肤层从里到外包括接触层、吸汗层、透气层,所述吸汗层位于接触层和透气层之间,其中接触层位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内表面,透气层与复合织物层连接,且复合织物层位于上衣、帽子、裤子、护颈套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降温层采用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构成,隔热层由二氧化硅气凝胶构成,其中所述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为机织间隔三维织物,由若干组纱线通过机织的方式形成至少三层的织物,且各层织物间送经量一致,同时相邻两层织物间由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间隔腔,同时相邻两层间隔腔间相互间隔分布并构成蜂巢状结构,同时所述隔热层嵌于各间隔孔内,且间隔孔对应的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边缘部位通过纱线缝合,并在真空位置处涂抹覆盖粘接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为纱线及织物带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粉状及块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所述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由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

HFP))、疏水二氧化硅(SiO2)、丙酮与水混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织物隔热相变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维纳双阶多孔结构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为:第一步,涤纶处理,首先将涤纶用无水乙醇在20℃—60℃恒温环境下下浸泡10—30分钟,然后用压力为1.5—5倍标准大气压的去离子水对浸泡后的涤纶进行冲洗,最后以60℃—80℃恒温环境对涤纶进行干燥;第二步,二次浸泡,将干燥后的涤纶材料进行修剪,得到加工作业所需要产品形状,然后将修剪后的涤纶材料浸泡在P(VDF

HFP)/SiO2聚合物混合液中,并在20℃—60℃恒温环境下下浸泡10—30分钟后取出,在通风无光线直接照射环境下静置立杆,即可得到涂层织物;第三部,隔热层设置,根据辐射降温层设计需要,选若干层第二步制备得到的涂层织物,并各层涂层织物之间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分布且相互平行分布,然后利用缝合设备对摆放整齐的涂层织物边缘进行缝合,并在边缘位置处留下长度为织物边缘周长10%—40%的灌装口,然后将隔热层灌装至相邻两层涂层织物之间位置,并在灌装完成后对灌装口进行缝合,得到毛坯面料,其中隔热层添加两不大于各涂层织物间空间容积的80%,且毛坯面料边缘位置均设宽度不小于5厘米的未灌装隔热层的预加工条;第四步,塑性作业,将毛坯面料水平放置并通过超声波震荡机构对毛坯面料进行震荡均布,使隔热层均匀平铺,然后通过连接机构对各层涂层织物间进行缝合并得到间隔孔,同时在缝合过程中通过缝合设备的挤压作用力使隔热层集中在各间隔孔内,最后对毛坯面料边缘及连接机构缝合位置涂抹覆盖粘接剂今次那个二次粘接,即可得到成品面料,并利用成品面料服装加工制备,且服装加工制备中,通过预加工条实现各服装连接部位间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锟张坛晁江坤李聪贾海林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