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81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由背部、左前部、右前部、一对袖部以及帽部组成,所述背部内部设置有第一发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羽绒服内部设置多个发热片,并控制温度控制键通过接通电源的温控板,激活多个发热片,进而对羽绒服进行穿戴前预加热,还在帽部开口一侧边缘内侧设置有独立控制的发热条,可在外出时,在脸部周围形成热源,可缓和受到冷风吹袭的面部温度,通过可进行预热,并且在穿戴过程中可进行保温加热的羽绒服,提高在初穿戴时,提高羽绒服温度,进而提高穿戴者穿戴时的舒适性,优化其穿戴体验。戴体验。戴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羽绒服


[0001]本技术是一种发热羽绒服,属于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由于轻便温暖,深得消费者喜欢。普通的羽绒服发挥了羽绒良好的保暖性能,但不同的环境人们由于地域差距对寒冷抗性不同,使得对衣着的保暖需求也不同,例如南北方冬季,北方由于冬季严寒,故室内通常供有暖气,反而温度能够保持舒适的状态,而南方一般不设有暖气,冬季屋内温度也处于较低的状态。
[0003]现有羽绒服在穿戴后,一般通过降低体表温度的流失,保存身体散发的热量,达到保温的效果,但这一过程需要有一段较长的温度吸收期。
[0004]由于现有羽绒服无法在穿戴前进行发热,在初穿戴时,羽绒服温度与室温接近,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穿戴者穿戴时会有较冰冷的体感,且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回温,导致其穿戴体验较差。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羽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羽绒服,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羽绒服无法在穿戴前进行发热,在初穿戴时,羽绒服温度与室温接近,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穿戴者穿戴时会有较冰冷的体感,且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回温,导致其穿戴体验较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发热羽绒服,包括:
[0009]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由背部、左前部、右前部、一对袖部以及帽部组成,所述背部内部设置有第一发热片;
[0010]所述左前部与右前部内部均设置有一第二发热片;
[0011]任意一所述袖部外侧设置有一温度控制键,另一所述袖部外侧缝接有一口袋,所述口袋内设置有USB连接线,所述温度控制键底部焊接有一温控板,所述温控板与USB连接线、第一发热片以及第二发热片电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内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板电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为硅胶加热片。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温控板外边缘包覆一层硅胶套,所述温控板缝接固定在袖部内部。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温度控制键表面包覆一层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与袖部缝接在一起,所述防水层为半透明。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温控板上还焊接有若干个提示灯。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口袋内部可容纳充电宝,所述充电宝与USB连接线电连接。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帽部开口一侧边缘内侧设置有发热条,且在所述帽部开口一侧边缘设置有一按键开关,所述发热条通过按键开关与温控板电连接。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羽绒服本体外层为防水布料。
[00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羽绒服本体内层采用银离子里布料。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通过在羽绒服内部设置多个发热片,并控制温度控制键通过接通电源的温控板,激活多个发热片,进而对羽绒服进行穿戴前预加热,其中,第一发热片可对背部整体进行加热,两个第二发热片可对左前部、右前部进行加热,故而令整体躯干部位实现充分加热。
[0023]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温度,向温控板传递温度信号,在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温控板断开发热片的电流供应,停止加热,从而确保安全性。
[0024]并通过设置多个提示灯,用不同颜色灯光状态提示用户羽绒服内部加热状态。
[0025]还在帽部开口一侧边缘内侧设置有独立控制的发热条,可在外出时,在脸部周围形成热源,可缓和受到冷风吹袭的面部温度。
[0026]通过可进行预热,并且在穿戴过程中可进行保温加热的羽绒服,提高在初穿戴时,提高羽绒服温度,进而提高穿戴者穿戴时的舒适性,优化其穿戴体验。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是本技术一种发热羽绒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一种发热羽绒服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一种发热羽绒服的内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一种发热羽绒服的温控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一种发热羽绒服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由于现有羽绒服无法在穿戴前进行发热,在初穿戴时,羽绒服温度与室温接近,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穿戴者穿戴时会有较冰冷的体感,且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回温,导致其穿戴体验较差,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36]参照图1

5所示,一种发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所述羽绒服本体1由背部11、左前部12、右前部13、一对袖部14以及帽部15组成,所述背部11内部设置有第一发热片111;所述左前部12与右前部13内部均设置有一第二发热片112;任意一所述袖部14外侧设置有一温度控制键141,另一所述袖部14外侧缝接有一口袋144,所述口袋144内设置有USB连接线143,所述温度控制键141底部焊接有一温控板142,所述温控板142与USB连接线143、第一发热片111以及第二发热片112电连接。
[0037]穿戴者在穿戴前,需要将温控板142接通电源,具体的,所述口袋144内部可容纳充电宝,所述充电宝与USB连接线14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口袋144设置在一所述袖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所述羽绒服本体(1)由背部(11)、左前部(12)、右前部(13)、一对袖部(14)以及帽部(1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11)内部设置有第一发热片(111);所述左前部(12)与右前部(13)内部均设置有一第二发热片(112);任意一所述袖部(14)外侧设置有一温度控制键(141),另一所述袖部(14)外侧缝接有一口袋(144),所述口袋(144)内设置有USB连接线(143),所述温度控制键(141)底部焊接有一温控板(142),所述温控板(142)与USB连接线(143)、第一发热片(111)以及第二发热片(11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片(111)、第二发热片(112)内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a),所述温度传感器(a)与温控板(14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热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片(111)、第二发热片(112)为硅胶加热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曼张晓琴陈晓桢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