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及植入系统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410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和植入系统及应用。其中,所述椎间植入物,包括驱动件、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椎间植入物具有撑开态和合拢态,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可分离地设置以便形成用于容纳植骨材料的容骨腔,所述第一支撑体具有相对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槽,所述驱动件包括相连的推动件和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斜槽内,所述推动件沿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可移动,以便实现所述椎间植入物在所述撑开态和所述合拢态之间转变。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具有结构简单、植骨效果好和骨融合率高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及植入系统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和具有该椎间植入物的植入系统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颈椎椎间融合术能有效的治疗颈椎退变和不稳等问题,它可以融合上下椎体,具有维持椎间隙高度、恢复生理前凸、减轻神经根压力、维持脊柱稳定的效果,其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相关技术中,椎间植入物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设置在两者之间具有楔形面的中间体,通过中间体的楔形面推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靠近或远离以实现椎间植入物高度的调节。但中间体自身结构挤占容骨腔的空间,存在植骨腔小的问题,进而导致椎间植入物的稳定性和融合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该椎间植入物具有结构简单、植骨效果好和骨融合率高的优点。此外,椎间植入物可以进行充分的撑开,提升了恢复脊椎生理曲度的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椎间植入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椎间植入物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包括驱动件、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椎间植入物具有撑开态和合拢态,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可分离地设置以便形成用于容纳植骨材料的容骨腔,所述第一支撑体具有相对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斜槽具有朝所述第二支撑体敞开的槽口,所述驱动件在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推动件和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斜槽内,所述推动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滑柱的延伸方向可移动,以便通过所述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倾斜方向移动实现所述椎间植入物在所述撑开态和所述合拢态之间转变。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通过第一支撑体上的第一斜槽与驱动件的第一滑柱,通过驱动所述推动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滑柱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转化为第一滑柱沿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椎间植入物在所述合拢态和撑开态之间转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此外,随着第一滑柱与第一斜槽的配合,推动件也会在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提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下高度的同时,推动件所占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的容积并不会随着推动件的移动而变化,从而在所述椎间植入物由合拢态转至撑开态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升了容骨腔的空间,因而提升了可植入的骨填充材料,增加了可撑开椎间植入物的骨
融合效果。由此,具有提升椎间植入物的稳定性和融合性的优点。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具有结构简单、植骨效果好和骨融合率高的优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主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由所述第一支撑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所述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滑柱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深度方向可滑动配合在在所述第一斜槽内,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第二斜槽,所述驱动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斜槽内,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主体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斜槽靠近所述前端设置,所述第二斜槽靠近所述后端设置,所述第一斜槽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斜槽倾斜角度,以便所述推动件能够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高度和角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具有朝着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开口的第三斜槽,所述第三斜槽与所述第一斜槽为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三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由所述第二支撑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设有第三斜槽,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三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斜槽和所述第一斜槽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设置有第三斜槽和第四斜槽,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所述第二滑柱沿所述第四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斜槽内,所述第三斜槽和所述第一斜槽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沿所述预设平面对称设置,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槽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由前至后的方向倾斜45
°
,所述第三斜槽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由后至前的方向倾斜45
°
,所述第一斜槽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斜槽倾斜角度。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具有第一滑移面,所述第一滑移面与所述第一斜槽的槽壁面接触。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还包括第三滑移面,所述第三滑移面与所述第三斜槽的槽壁面接触,所述第一滑移面和所述第二滑移面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移面和所述第三滑移面中的每一者均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周壁相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还包括第四滑移面,所述第四滑移面与所述第四斜槽的槽壁面接触,所述第二滑移面和所述第四滑移面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滑移面和所述第二滑移面中的每一者均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周壁相切。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柱的横截面呈水滴形;和/或,所述第二滑柱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植入物具有撑开态和合拢态,所述椎间植入物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可分离地设置以便形成容骨腔,所述第一支撑体具有相对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斜槽具有朝所述第二支撑体敞开的槽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相连的推动件和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斜槽内,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滑柱的延伸方向可移动,以便通过所述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倾斜方向移动实现所述椎间植入物在所述合拢态和撑开态之间转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主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由所述第一支撑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所述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滑柱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深度方向可滑动配合在在所述第一斜槽内,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第二斜槽,所述驱动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斜槽内,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斜槽靠近所述前端设置,所述第二斜槽靠近所述后端设置,所述第一斜槽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斜槽倾斜角度,以便所述推动件能够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高度和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具有朝着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开口的第三斜槽,所述第三斜槽与所述第一斜槽为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三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互靠近或远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由所述第二支撑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中的每一者均设有第三斜槽,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三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和/或,所述第三斜槽和所述第一斜槽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沿所述椎间植入物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设置有第三斜槽和第四斜槽,所述第一滑柱沿所述第一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斜槽内,所述第二滑柱沿所述第四斜槽的深度方向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斜槽内,所述第三斜槽和所述第一斜槽在垂直于所述椎间植入物的高度方向的预设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沿所述预设平面对称设置,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互靠近或远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槽沿上下方向由前至后的方向倾斜45
°
,所述第三斜槽沿上下方向由后至前的方向倾斜45
°
,所述第一斜槽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斜槽倾斜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撑开颈椎的椎间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具有第一滑移面,所述第一滑移面与所述第一斜槽的槽壁面接触;和/或,所述第二滑柱包括第二柱体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具有第二滑移面,所述第二滑移面与所述第二斜槽的槽壁面接触。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代亚楠张勋甄超段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