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复合型多功能仿生椎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74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3
一种固液复合型多功能仿生椎间盘属仿生椎间盘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终板组件、核心层和下终板组件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并固接;上终板组件和下终板组件结构相同,其中的终板上均设有涂层、钉齿组和微孔组;核心层由髓核、过渡环和四个纤维环自内至外排列固接而成,髓核由液体芯的低酰基凝胶和琼脂糖注入软支撑结构固体骨架的纤维素海绵中制成;过渡环和四个纤维环表面均涂有胶原纤维,且每两层的胶原纤维的斜度互相交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缓冲减震、动态抗疲劳功能,良好脊柱运动匹配性和抗压缩、抗剪切机械性。机械性。机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复合型多功能仿生椎间盘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仿生椎间盘
,具体涉及一种固液复合型多功能仿生椎间盘。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慢性腰痛的困扰,而椎间盘病变和退变是人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椎间盘退化的早期阶段主要采用物理疗法或传统药物治疗,退化的后期阶段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如脊柱融合术、全椎间盘置换术。脊柱融合术会使椎骨节段活动功能丧失,并且加速相邻椎骨节段退行性病变。而全椎间盘置换术既保留了椎骨节段的活动范围,又显著降低了相邻节段退变的风险,有效解决了融合术的不足,从而成为了更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
[0003]当今世界范围内常用的人工椎间盘主要采用球窝关节型和粘弹性一体型两种设计方案。球窝关节型人工椎间盘采用金属

金属、聚合物

聚合物或金属

聚合物材料设计,由于其都采用单一的固相材料,所以不兼备较好的缓冲减震功能、动态抗疲劳功能,不能更好地匹配脊柱的生理运动范围,使得非椎骨关节和小关节承受异常载荷,从而导致治疗节段和相邻节段的非椎骨关节和小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复合型多功能仿生椎间盘,椎间盘的外围轮廓与人体椎间盘的外围轮廓相同,其厚度为6

10mm,其特征在于:仿生椎间盘由上终板组件(A)、核心层(B)和下终板组件(C)组成,所述的上终板组件(A)由终板Ⅰ(1)、钉齿组Ⅰ(D)、微孔组Ⅰ(E)和涂层Ⅰ(2)组成,其中钉齿组Ⅰ(D)由六个钉齿组成,六个钉齿分两排,对称固接于终板Ⅰ(1)上面的b

b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微孔组Ⅰ(E)设于终板Ⅰ(1)的上面中心;涂层Ⅰ(2)涂于终板Ⅰ(1)的上表面;所述的下终板组件(C)由终板Ⅱ(11)、钉齿组Ⅱ(G)、微孔组Ⅱ(H)和涂层Ⅱ(12)组成,其中钉齿组Ⅱ(G)由六个钉齿组成,六个钉齿分两排,对称固接于终板Ⅱ(11)下面的b

b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微孔组Ⅱ(H)设于终板Ⅱ(11)的上面中心;涂层Ⅱ(12)涂于终板Ⅱ(11)的下表面;钉齿组Ⅰ(D)和钉齿组Ⅱ(G)中各两排钉齿与b

b中心线的间距W相同,均为:0.8

1cm;每排钉齿中相邻钉齿的间距L6均为:0.4

0.6cm;钉齿均为锥体,每个钉齿的高度H为1.5mm,底圆直径D为1.5mm;所述的核心层(B)由纤维环Ⅰ(4)、纤维环Ⅱ(5)、纤维环Ⅲ(6)、纤维环Ⅳ(7)、过渡环(8)和髓核(F)组成,且纤维环Ⅰ(4)、纤维环Ⅱ(5)、纤维环Ⅲ(6)、纤维环Ⅳ(7)、过渡环(8)和髓核(F)自外向内顺序排列并固接;纤维环Ⅰ(4)、纤维环Ⅱ(5)、纤维环Ⅲ(6)、纤维环Ⅳ(7)和过渡环(8)表面都附着有胶原纤维组,分别标记为胶原纤维组Ⅰ(3a)、胶原纤维组Ⅱ(3b)、胶原纤维组Ⅲ(3c)、胶原纤维组Ⅳ(3d)、胶原纤维组

(3e);其中纤维环Ⅰ(4)的胶原纤维组Ⅰ(3a)、纤维环Ⅲ(6)的胶原纤维组Ⅲ(3c)和过渡环(8)的胶原纤维组

(3e)与终板Ⅱ(11)前部上表面的夹角α1为20

40度;与终板Ⅱ(11)后部上表面的夹角α2为50

70度,夹角α1到α2沿纤维环周向呈梯度增大,梯度为3

7度,且胶原纤维组Ⅰ(3a)和胶原纤维组Ⅲ(3c)在b

b中心线两侧呈对称分布;纤维环Ⅱ(5)的胶原纤维组Ⅱ(3b)和纤维环Ⅳ(7)的胶原纤维组Ⅳ(3d)的排列方式相同,与胶原纤维组Ⅰ(3a)、胶原纤维组Ⅲ(3c)和胶原纤维组

(3e)的方向相反,即与终板Ⅱ(11)的夹角α1和α2互补;纤维环Ⅰ(4)的厚度L1为1.5

2mm、纤维环Ⅱ(5)的厚度L2为1

1.5mm、纤维环Ⅲ(6)的厚度L3为0.5

1mm、纤维环Ⅳ(7)的厚度L4为0.2

0.5mm、过渡环(8)的厚度L5为0.05

0.2mm;髓核(F)由软支撑结构固体骨架(9)和液体芯(10)组成,所述软支撑结构固体骨架(9)的材料为纤维素海绵,液体芯(10)由低酰基凝胶和琼脂糖构成,液体芯(10)的低酰基凝胶和琼脂糖注入软支撑结构固体骨架(9)的纤维素海绵中,制成髓核(F);上终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辉范维果任雷王坤阳王胜利宋广生李凯伟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