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46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多个连接铜片;每根电缆上均包裹有相应的连接铜片,连接铜片的另一端可与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巧,实用性强,通过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即可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铜片包裹与电缆上,从而避免将连接铜片焊接在电缆上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拆装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冲压的形式对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进行冲压,通过在本体上冲压多个接触端,从而降低了单个端子的制造成本,同时端子壳体对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进行固定,增加了端子的稳定性。端子的稳定性。端子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对线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是一种板对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的各式电子设备中,通常需要结构配合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来传递电性信号,举例而言,线端连接器用来连接线材,而板端连接器布设于电路板,由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结构配合,就能够在线材与电路板之间传递电性信号。
[0003]一般常见的有侧插式与直立式。不管是侧插式还是直立式都存在结构复杂和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线连接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相配合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两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多个连接铜片;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多根电缆,每根所述的电缆上均包裹有相应的连接铜片,所述的连接铜片与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接触。
[0006]作为优选的,每一组所述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通过相应的端子壳体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内。
[0007]作为优选的,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包括两个层叠放置的电源端子,所述的电源端子包括L型连接板,所述的L型连接板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端子接触端和电源端子焊接端。
[0008]作为优选的,每组所述的信号端子包括两个层叠放置的信号端子,所述的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本体,所述的信号端子本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信号端子接触端和信号端子焊接端。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铜片包括包裹部、以及接触部。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包裹部上设置有多个卡接部。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卡接部由两个弯曲成弧形的弹片组成。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接触部包括一环形部,以及设置在环形部上的两个接触片。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内还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的插杆插设在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插孔内并与连接铜片卡接。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下端还设置有导向柱,通过所述的导向柱与PCB板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体积小巧,实用性强,通过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即可实
现连接;而且本技术通过将连接铜片包裹与电缆上,从而避免将连接铜片焊接在电缆上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冲压的形式对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进行冲压,通过在本体上冲压多个接触端,从而降低了单个端子的制造成本,同时端子壳体对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进行固定,增加了端子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技术端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本技术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本技术连接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第一连接器,2

第二连接器;3

电缆;4

插杆;5

导向柱;
[0025]11

第一连接器壳体;12

电源端子;13

信号端子;14

端子壳体;15

L型连接板;16

电源端子接触端;17

电源端子焊接端;18

信号端子本体;19

信号端子接触端;20

信号端子焊接端;
[0026]21

第二连接器壳体;22

连接铜片;23

包裹部;24

接触部;25

卡接部;26

环形部;27

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与第一连接器1相配合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1内的两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21、以及多个连接铜片22;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1内设置有多根电缆3,每根所述的电缆3上均包裹有相应的连接铜片22,所述的连接铜片22与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接触。
[0029]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4所示,每一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通过相应的端子壳体14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内。
[0030]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5所示,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包括两个层叠放置的电源端子12,所述的电源端子12包括L型连接板15,所述的L型连接板15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端子接触端16和电源端子焊接端17。
[0031]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5所示,每组所述的信号端子13包括两个层叠放置的信号端子13,所述的信号端子13包括信号端子本体18,所述的信号端子本体18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信号端子接触端19和信号端子焊接端20。
[0032]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连接铜片22包括包裹部23、以及接触部24,所述的包裹部23、以及接触部24一体冲压成型。
[0033]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包裹部23上设置有多个卡接部25。本实
施例中,所述的卡接部25为2个,通过所述的卡接部25与电缆3固定连接。
[0034]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卡接部25由两个弯曲成弧形的弹片组成,两个所述的弹片相对弯曲设置。
[0035]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接触部24包括一环形部26,以及设置在环形部26上的两个接触片27,两个所述的接触片27分别与电源端子12、或信号端子13的接触端接触。
[0036]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1内还设置有多个插杆4,所述的插杆4插设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插孔内并与连接铜片22卡接。
[0037]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下端还设置有导向柱5,通过所述的导向柱5与PCB板连接。
[0038]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与第一连接器(1)相配合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器(2);所述的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1)内的两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21)、以及多个连接铜片(22);所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1)内设置有多根电缆(3),每根所述的电缆(3)上均包裹有相应的连接铜片(22),所述的连接铜片(22)的另一端可与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和信号端子(13)通过相应的端子壳体(14)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电源端子(12)包括两个层叠放置的电源端子(12),所述的电源端子(12)包括L型连接板(15),所述的L型连接板(15)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端子接触端(16)和电源端子焊接端(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对线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意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