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供蜡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26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供蜡箱,包括主体部和外壳,主体部包括底座和容置槽,底座设有出料通道、连通口、中间腔和出液口,容置槽、出料通道、连通口、中间腔、出液口顺次连通,连通口设有第三堵头,第三堵头连接有驱动杆,底座的左方设有用于驱动驱动杆的直线驱动器;出料通道、连通口、第三堵头、驱动杆和直线驱动器合称为第一组合结构,第一组合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主体部设于外壳内,底座与外壳的底壁之间设有散热空间,外壳的底壁设有散热孔,底座与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架。底座与外壳的底壁之间留出散热空间,底座的散发的热量能从散热空间和散热孔散发到外壳的外部,降低供蜡箱内的温度,直线驱动器、电连接线路等部件不易失效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供蜡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机供蜡箱。

技术介绍

[0002]蜡型3D打印机需要设置供蜡箱以把蜡融化,然后供给到打印喷头。为了防止飘入灰尘、毛屑等杂质,专利CN202111680529.9提出了一种3D打印机供料装置,其设置有加热箱、容置槽、电磁阀等部件;使用中发现,这种供料装置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其散热效果不好,而加热箱是需要持续加热以融化蜡的,这就导致供蜡箱内温度较高,导致电磁阀、电连接线路等部件容易失效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3D打印机供蜡箱。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打印机供蜡箱,包括主体部和外壳,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座和容置槽,所述底座设有出料通道、连通口、中间腔和出液口,所述容置槽、出料通道、连通口、中间腔、出液口顺次连通,所述连通口设有第三堵头,所述第三堵头连接有驱动杆,所述底座的左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的直线驱动器;所述出料通道、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三堵头、所述驱动杆和所述直线驱动器合称为第一组合结构,所述第一组合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设有散热空间,所述外壳的底壁设有散热孔,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架。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打印机供蜡箱,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一组合结构,两个第一组合结构能交替使用,防止料筒内的蜡消耗完毕导致供料中断;通过设置第一支架支撑起底座,底座与外壳的底壁之间留出散热空间,底座的散发的热量能从散热空间和散热孔散发到外壳的外部,降低供蜡箱内的温度,直线驱动器、电连接线路等部件不易失效损坏。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线驱动器与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架。直线驱动器无需与底座连接,直线驱动器可与底座间隔设置,防止底座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直线驱动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3D打印机供蜡箱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之外的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前壁、后壁。这样3D打印机供蜡箱可通过两个滑轨滑动安装在3D打印机上,拉出3D打印机供蜡箱即可进行料筒的取放,外壳的底壁可悬空设置、无需贴近3D打印机的其他部件,便于进行散热。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料通道竖向设置,所述出料通道内沿竖向滑动设有承接槽,所述承接槽的顶部敞开,所述承接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承接槽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所述承接槽内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三开口的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的底部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这样
不使用时,承接槽在第一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处于升起状态,第一堵头封堵第三开口,防止灰尘、毛屑等杂质或虫蚁等动物通过第三开口进入3D打印机内部,需要恢复使用时用吸尘器清理容置槽即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内沿横向滑动设有卡块,所述承接槽的左侧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卡块设有卡入部和推动部,所述卡入部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推动部向右凸出于底座,所述推动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所述外壳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动部的驱动装置。通过设置卡块和驱动装置,开始使用时放入料筒,料筒将承接槽下压,使得卡槽下降至与卡块持平,卡块在第二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卡入部插入卡槽内;当料筒内的蜡液将要流尽时,卡块能防止承接槽上移,使料筒内的蜡液能完全流出;当料筒内的蜡液完全流出后,驱动装置驱动卡块向左移动,卡入部离开卡槽,承接槽向上移动封闭出料通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推动部的右方,所述横杆与所述安装座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右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竖杆与所述安装座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抵接,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从左之后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竖杆的顶端设有按压板。这样按压下按压板,可使第二斜面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斜面向左移动,即横杆向左移动,横杆推动推动部向左移动,实现对推动部的驱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动部的右端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横杆的横截面积。这样能防止推动部与横杆错位,使横杆能稳定推动推动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连接于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这样第二弹性构件设置于底座之外,便于检查更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弹簧。这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套于所述推动部之外。这样能防止第二弹性构件掉落,结构稳定。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打印机供蜡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打印机供蜡箱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底座的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100

外壳;101

第一支架;102

第二支架;103

滑轨;104

散热孔;200

底座;203

出料通道;204

中间腔;205

出液口;210

直线驱动器;211

第三堵头;212

驱动杆;220

承接槽;221

第一堵头;222

第一连杆;223

孔板;224

第一弹性构件;229

限位槽;251

卡入部;252

滑移板;253

顶杆;254

第二弹性构件;300

容置槽;401

按压板;402

竖杆;403

横杆;404

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供蜡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包括底座(200)和容置槽(300),所述底座(200)设有出料通道(203)、连通口、中间腔(204)和出液口(205),所述容置槽(300)、出料通道(203)、连通口、中间腔(204)、出液口(205)顺次连通,所述连通口设有第三堵头(211),所述第三堵头(211)连接有驱动杆(212),所述底座(200)的左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212)的直线驱动器(210);所述出料通道(203)、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三堵头(211)、所述驱动杆(212)和所述直线驱动器(210)合称为第一组合结构,所述第一组合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外壳(100),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外壳(100)内,所述底座(200)与所述外壳(100)的底壁之间设有散热空间,所述外壳(100)的底壁设有散热孔(104),所述底座(20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架(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供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21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架(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供蜡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00)之外的两个滑轨(103),两个所述滑轨(103)分别设于所述外壳(100)的前壁、后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供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203)竖向设置,所述出料通道(203)内沿竖向滑动设有承接槽(220),所述承接槽(220)的顶部敞开,所述承接槽(220)的底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承接槽(220)与所述底座(20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224),所述承接槽(220)内设有用于封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晗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