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24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导电端子分布在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位于舌板上表面的两根上侧电源端子及位于舌板下表面的两根下侧电源端子,两根上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上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上电源端子模块,两根下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下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下电源端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四根电源端子通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拓展了宽度,可降低电源端子的温升,提高电流导通能力。流导通能力。流导通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电子装置透过多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基于USB3.1规范所设计的USB Type

C,具有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并且支持双面插入。在标准USB Type

C电连接器的规范中,电连接器共设有24个端子,分为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在屏蔽板的上下侧对称排列,以符合允许双向拔插的需求。然而,因有限的空间中容纳了大量的端子,现有常规USB电连接器能承受的电流较小,随着消费者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增加,对其充电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运用于大电流电路时有短路的风险,且内部阻抗对大电流传输有一定的限制,若传递大电流,也不易散热。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电源端子具有更佳的电流导通能力。
[0005]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所述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分布在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舌板上表面的两根上侧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舌板下表面的两根下侧电源端子,两根所述上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上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上电源端子模块,两根所述下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下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下电源端子模块。
[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头部、尾部及连接所述头部及所述尾部的连接部,所述上侧电源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底侧与所述上连接板一体连接,所述下侧电源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顶侧与所述下连接板一体连接。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下贴合。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完全重叠。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电源端子模组及所述下电源端子模组为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为镂空状。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别嵌设在所述舌板前侧的两个拐角处的两个屏蔽片,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屏蔽片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的叠加厚度与所述屏蔽片的厚度相同。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 Type C电连接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四根电
源端子通过与连接板导通,可降低电源端子的温升,提高电流导通能力。
[00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17]图3为沿图1中电连接器的A

A线的剖面图,其中移除了金属壳。
[0018]图4为图1中所示导电端子及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5为图4中若干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6为图5中若干导电端子中的上电源端子模块及下电源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绝缘本体1、基体11、舌板12、金属壳2、收容腔21、导电端子3、接地端子31、差分信号端子对32、电源端子33、头部301、尾部302、连接部303、上侧电源端子33A、下侧电源端子33B、上连接板33C、下连接板33D、屏蔽片4、接地脚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0024]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为一种USB type C电连接器,符合USB 3.0通信协议。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金属壳2、若干导电端子3及两个屏蔽片4,绝缘本体1设有基体11及自基体11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12,金属壳2包覆绝缘本体1并形成环绕舌板12的收容腔21,收容腔21可收容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若干导电端子3共设有24根,分成上下两排,并以前后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在舌板12的上下表面;导电端子3的尾部向后穿出基体11并排成前后两排,采用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
[0025]结合图3及图4所示,图3为电连接器的舌板12处的剖面图,图3中为了方便观察未显示金属壳2,图4为导电端子3及屏蔽片4的立体分解图。若干导电端子3以上下一一对应的方式排成上下两排,其中上排的导电端子3由左向右依次包括接地端子31、差分信号端子对32、电源端子33、连续两组差分信号端子对32、电源端子33、差分信号端子对32及接地端子31,共12根端子;下排的导电端子3排布方式与上排端子完全相同。导电端子3包括头部301、尾部302及连接头部301及尾部302的连接部303,头部301埋入舌板12中,尾部302延伸出绝缘本体1用于焊板,连接部303部分嵌入舌板中。位于上排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03的上表面裸露在舌板12的上表面,位于下排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03的下表面裸露在舌板12的下表面,以与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两个屏蔽片4的结构相同,分别嵌设在舌板12前侧的两个拐角处,并位于上排导电端子3与下端导电端子3之间,屏蔽片4的末端设有接地的接地脚41,起到屏蔽作用。若干导电端子3与屏蔽片4可以在舌板12注塑成型时一起埋设在舌板12内。
[0026]结合图5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中的四根电源端子33可分为位于舌板12上表面的两根上侧电源端子33A及位于舌板12下表面的两根下侧电源端子33B。两根上侧电源端子33A与一上连接板33C一体连接设置,三者共同形成上电源端子模组;两根下侧电源端子33B与一下连接板33D一体连接设置,三者共同形成下电源端子模组。电源端子33通过上连接板33C或下连接板33D扩展了宽度,可降低电源端子33的温升,提高电流导通的能力。
[0027]上电源端子模组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两个上侧电源端子33A的连接部303的底侧与上连接板33C的上表面的两侧缘连接。下电源端子模组也是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两个下侧电源端子33B的连接部303的顶侧与下连接板33D的下表面的两侧缘连接。上连接板33C及下连接板33D的前后向的长度比连接部303的长度短些,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所述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分布在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舌板上表面的两根上侧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舌板下表面的两根下侧电源端子,两根所述上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上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上电源端子模组,两根所述下侧电源端子与一个下连接板一体连接形成下电源端子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头部、尾部及连接所述头部及所述尾部的连接部,所述上侧电源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底侧与所述上连接板一体连接,所述下侧电源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顶侧与所述下连接板一体连接。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金国秦海伟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