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03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6
本申请涉及标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干胶标签,其解决了现有标签粘贴后再需要从物体上撕离时的撕离难度大等问题。本不干胶标签包括面纸层和底纸层,面纸层和底纸层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面纸层的横截面、底纸层的横截面和不干胶层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不干胶层与底纸层之间设置有网格层,网格层包括主绳索与若干根副绳索,主绳索与副绳索相互交织,主绳索沿所述不干胶层的对角线分布,且主绳索的两端延伸至不干胶层外。本标签撕离时,面纸层受力更为均匀,不易发生破裂,从而降低面纸层被撕破需要二次撕离的风险,降低标签整体从目标物上撕离的难度。上撕离的难度。上撕离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干胶标签


[0001]本申请涉及标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干胶标签。

技术介绍

[0002]不干胶标签与传统的标签相比,具有不用刷胶、不用浆糊、不用蘸水、无污染、节省贴标时间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快捷。
[0003]中国专利CN205881320U公开了一种不干胶标签,该不干胶标签包括矩形片状的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的一角设有片状的撕片,标签本体背面涂有一层不干胶,而撕片背面没有不干胶,撕片上开有圆孔,圆孔上系有一根细线,细线端部固定绑有球形垂球。
[0004]在粘贴上述不干胶标签时,可手握撕片,将标签本体撕下,粘贴于对应物体上,由于垂球重力作用,使细线保持垂直绷紧状态,可当做铅垂使用;粘贴好标签本体之后,可剪去细线和垂球,亦可留下细线和垂球作为装饰;粘贴好标签本体后,撕片依然翘起,方便手握撕片撕下标签本体。
[0005]但是,上述专利中的不干胶标签仍存在以下缺陷:标签本体粘贴好后,如需要将标签本体撕下时,手握撕片进行撕离,但是由于手作用于标签本体的一角处,标签本体容易被撕破,再二次撕离时,上述撕片已经断裂不起作用,重新寻找可以作为手握的部位较难,导致使用后的不干胶标签撕离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降低粘贴后的标签需要从物体上撕离时的撕离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不干胶标签。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不干胶标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不干胶标签,包括面纸层和底纸层,所述面纸层和底纸层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面纸层的横截面、底纸层的横截面和不干胶层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所述不干胶层与底纸层之间设置有网格层,所述网格层包括主绳索与若干根副绳索,所述主绳索与副绳索相互交织,所述主绳索沿所述不干胶层的对角线分布,且所述主绳索的两端延伸至不干胶层外。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两手握住主绳索的两端进行撕离,带动整个网格层、不干胶层、面纸层从底纸层上分离;或者握住面纸层的边角处,通过面纸层进行撕离,由于不干胶层具有粘性,因此,不干胶层与网格层会随着面纸层从底纸层上分离,待上述各层结构与底纸层分离后,再通过不干胶层将面纸层粘贴于目标物上;待需要将面纸层从目标物上撕离时,可两手握住主绳索的两端进行撕离,由于主绳索的撕离动作,会带动整个网格层离开目标物,从而带动面纸层与目标物分离,当然,在该过程中,也可两手同时握持面纸层与主绳索对应的两个边角进行撕离。由于上述过程中,面纸层受到的大部分力是整个网格层施加的,与手握一角进行撕离的方式相比,面纸层受力更为均匀,不易发生破裂,从而降低面纸层被撕破需要二次撕离的风险,降低标签整体从目标物上撕离的难度。
[0010]优选的,所述网格层还包括四根分别与所述不干胶层的四条边壁一一对应的边绳,所述边绳靠近与其相对应的边壁且两者相平行,所述主绳索和副绳索均与所述边绳相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边绳后,当握住主绳索的端部进行撕离时,主绳索的移动会带动边绳移动,从而向面层纸的边缘施力,并带动副绳索移动,向面层纸的其它区域施力,从而使得面层纸受力更为均匀,降低面层纸破损的风险。
[0012]优选的,所述主绳索的端部具有插接头,所述底纸层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相对应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头插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接孔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绳索的端部通过插接头插接于底纸层的插接孔内,可对网格层进行定位,避免后续涂胶、印刷等工序中网格层发生大的偏移。
[0014]优选的,所述不干胶标签包括拉索和垂球,所述拉索的上端与所述插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拉索的下端与所述垂球相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贴标签时,将面纸层从底纸层上撕离,垂球可辅助使用人员判断面纸层的粘贴是否垂直竖立;拉索与插接头可拆卸连接,使得垂球可用于辅助多个标签的粘贴。
[0016]优选的,所述插接头呈圆柱状,所述插接头沿自身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拉索的上端具有能够与所述通孔相扣接的扣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索通过扣环与通孔配合,实现与插接头的可拆卸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主绳索有两根,其中一根主绳索沿所述不干胶层的其中一条对角线设置,另一根主绳索沿所述不干胶层的另一条对角线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两根主绳索后,撕离标签时,可一只手握住其中一根主绳索的一端,另一只手握住另一根主绳索的一端进行撕离,提高面纸层的受力均匀性。
[0020]优选的,若干根所述副绳索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副绳索与其中一根主绳索相平行,另一组副绳索与另一根主绳索相平行。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应两根主绳索均设计有副绳索,进一步提高标签撕离时标签的受力均匀性。
[0022]优选的,同一组副绳索中,相邻的两根副绳索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根副绳索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样可以提高标签撕离时,标签的受力均匀性。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面纸层撕离过程中,面纸层受到的大部分力是整个网格层施加的,与手握一角进行撕离的方式相比,面纸层受力更为均匀,不易发生破裂,从而降低面纸层被撕破需要二次撕离的风险,降低标签整体从目标物上撕离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格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面纸层;2、底纸层;3、不干胶层;31、边壁;4、网格层;41、主绳索;411、插接头;42、副绳索;43、边绳;5、拉索;51、扣环;6、垂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图2所示,本不干胶标签包括面纸层1和底纸层2,面纸层1和底纸层2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3,面纸层1的横截面、底纸层2的横截面和不干胶层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
[0033]本实施例中,其中,底纸层2可采用牛皮纸、PET、铜版纸、PE等材料,不干胶可以采用压敏胶粘剂,面纸层1可采用纸张、薄膜等。
[0034]如图2、图3所示,不干胶层3与底纸层2之间设置有网格层4,网格层4包括主绳索41与若干根副绳索42,主绳索41与副绳索42相互交织,主绳索41沿不干胶层3的对角线分布,且主绳索41的两端延伸至不干胶层3外。
[0035]其中,主绳索41的直径大于等于副绳索42的直径,主绳索41和副绳索42可采用棉、剑麻等天然绳索,也可采用聚丙烯、聚酯纤维等人造纤维制成的人造绳索。
[0036]主绳索41与副绳索42相互交织,可采用副绳索42在主绳索41上缠绕形成环扣的方式。
[0037]本实施例中,主绳索41有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干胶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纸层(1)和底纸层(2),所述面纸层(1)和底纸层(2)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3),所述面纸层(1)的横截面、底纸层(2)的横截面和不干胶层(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所述不干胶层(3)与底纸层(2)之间设置有网格层(4),所述网格层(4)包括主绳索(41)与若干根副绳索(42),所述主绳索(41)与副绳索(42)相互交织,所述主绳索(41)沿所述不干胶层(3)的对角线分布,且所述主绳索(41)的两端延伸至不干胶层(3)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干胶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层(4)还包括四根分别与所述不干胶层(3)的四条边壁(31)一一对应的边绳(43),所述边绳(43)靠近与其相对应的边壁(31)且两者相平行,所述主绳索(41)和副绳索(42)均与所述边绳(4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干胶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绳索(41)的端部具有插接头(411),所述底纸层(2)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411)相对应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头(411)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马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地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