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21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设置有传送带机构,所述安装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孔块,所述第一螺孔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该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通过设置清洁防护装置,在第二螺纹杆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二螺孔块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连接杆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防护板运动,使其可以对喷墨印刷机体上的控制显示区进行防护,避免落灰。避免落灰。避免落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印刷设备
,具体为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指的是采用柔性电极作为导墨材料,进而进行喷墨印刷的设备,印刷一般需要将图形或者文字印刷至指定的印刷品上,进而实现复刻图形的功能。
[0003]现有技术的喷墨印刷设备主要包括底座、安装框、传送带机构、喷墨印刷机体、控制显示区、第一矩形框、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和螺孔块,使用时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螺孔块运动,进而可以带动喷墨印刷机体运动,进而对传送带机构上的印刷品进行印刷。
[0004]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墨印刷机体的控制显示区在不使用时容易积攒灰尘,且位于喷墨印刷机体底部的喷墨孔槽容易粘附墨汁,长期积累会导致其难以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墨印刷机体的控制显示区在不使用时容易积攒灰尘,且位于喷墨印刷机体底部的喷墨孔槽容易粘附墨汁,长期积累会导致其难以清理,十分不便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设置有传送带机构,所述安装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孔块,所述第一螺孔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螺孔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墨印刷机体,所述喷墨印刷机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区,所述喷墨印刷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孔槽,所述喷墨印刷机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清洁防护装置,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压装置。
[0009]所述清洁防护装置包括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外表面一侧与喷墨印刷机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孔块。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螺孔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L型连接杆滑动设置在矩形通槽的内壁,所述L型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型防护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螺孔块的外表面与L型连接杆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件,所述连接杆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框,所述第三矩形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螺孔块,所述第三螺孔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毛。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一侧与底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螺纹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压板。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的内壁滑动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该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通过设置清洁防护装置,在第二螺纹杆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二螺孔块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连接杆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防护板运动,使其可以对喷墨印刷机体上的控制显示区进行防护,避免落灰,在第三螺纹杆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三螺孔块运动,进而可以带动清洁刷毛运动,便可以对喷墨印刷机体底部的喷墨孔槽周边进行清洁,避免长期粘附难以清理。
[0019]2.该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通过设置固压装置,在第四螺纹杆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螺纹筒上下运动,进而可以带动U型压板运动,使得U型压板可以对传送带机构上的印刷品进行固定。
[0020]3.该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螺孔块,使得第一螺纹杆可以带动给第一螺孔跨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连接杆和喷墨印刷机体运动,进而可以进行印刷。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底座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L型防护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第三矩形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U型压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座;2、安装框;3、传送带机构;4、喷墨印刷机体;5、控制显示区;6、第一矩形框;7、第一电机;8、清洁防护装置;81、第二矩形框;82、第二电机;83、第二螺纹杆;84、第二螺孔块;85、矩形通槽;86、L型连接杆;87、L型防护板;88、连接杆件;89、第三矩形框;810、第三电机;811、第三螺纹杆;812、第三螺孔块;813、横板;814、清洁刷毛;9、固压装置;91、安装板;92、第四电机;93、第四螺纹杆;94、螺纹筒;95、U型压板;96、圆形块;97、限位杆;10、第一螺纹杆;11、第一螺孔块;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的内壁设置有传送带机构3,安装框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框6,第一矩形框6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孔块11,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10和第一螺孔块11,使得第一螺纹杆10可以带动第一螺孔块11运动,第一螺孔块1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第一螺孔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墨印刷机体4,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区5,喷墨印刷机体4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孔槽,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清洁防护装置8,底座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压装置9,清洁防护装置8包括第二矩形框81,第二矩形框81的外表面一侧与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矩形框8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2,第二电机8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3,第二螺纹杆8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孔块84,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83和第二螺孔块84,使得第二螺纹杆83可以带动第二螺孔块84运动,进而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2),所述安装框(2)的内壁设置有传送带机构(3),所述安装框(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框(6),所述第一矩形框(6)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孔块(11),所述第一螺孔块(1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一螺孔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墨印刷机体(4),所述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区(5),所述喷墨印刷机体(4)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孔槽,所述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清洁防护装置(8),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压装置(9);所述清洁防护装置(8)包括第二矩形框(81),所述第二矩形框(81)的外表面一侧与喷墨印刷机体(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框(8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2),所述第二电机(8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3),所述第二螺纹杆(8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孔块(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极喷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块(8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86),所述第二矩形框(81)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85),所述L型连接杆(86)滑动设置在矩形通槽(85)的内壁,所述L型连接杆(86)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林胡嘉玮李彩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地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