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290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变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网,输出端连接负载,用于改变电流频率;限流模块,当变流模块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限流模块连接在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负载之间,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既能在储能系统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接入限流模块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从而避免负载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的冲击。避免负载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的冲击。避免负载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系统的并离网功能使得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间的交直流切换,实现“永不断电”的效果。其中,并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与电网相连接,吸收电网电能或者向电网发电。离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不与电网连接,由储能系统提供电能。
[0003]传统的储能系统,在进行并离网切换时,由于电网的接入,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瞬时冲击电流,这会严重影响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会引发储能系统的爆炸造成火灾。同时,传统的储能系统是根据电流实时采样,再由充放电功率和环境因素限制自身的电流输出值。但是,当电流采样和环境监测出现异常时,其无法对异常进行快速反应,这会造成电流控制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储能系统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会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冲击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其中储能系统包括:
[0007]变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网,输出端连接负载,用于改变电流频率;
[0008]限流模块,当所述变流模块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所述限流模块连接在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减小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监测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监测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过流信号。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流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限流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所述开关电路闭合时所述限流电路被短路,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是所述限流电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0011]优选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T1,电阻R2至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和齐纳二极管D2,电感L1,三极管Q1,所述电流互感器T1一侧线圈的异名端和所述电流互感器T2二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齐纳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的异名端,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容C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阻R4连接在所述齐纳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
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T1一侧线圈的同名端、所述电感L1、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的同名端依次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K1,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电阻R1,所述继电器K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继电器K1的受控端与所述电阻R1并联。
[0013]优选的,所述变流模块包括AC/DC变流器和DC/DC变流器,所述AC/DC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网,所述AC/DC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DC变流器的输入端,所述DC/DC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
[0014]进一步的,所述负载包括用电器和储能电池。
[0015]储能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储能系统。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既能在储能系统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接入限流模块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从而避免负载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的冲击,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中的检测模块还能在储能系统工作时实时监测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并在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出现异常时向控制器发出过流信号,提高储能系统对异常状况的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储能系统的并离网功能使得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间的交直流切换,实现“永不断电”的效果。其中,并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与电网相连接,吸收电网电能或者向电网发电。离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不与电网连接,由储能系统提供电能。
[0022]传统的储能系统,在进行并离网切换时,由于电网的接入,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瞬时冲击电流,这会严重影响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会引发储能系统的爆炸造成火灾。同时,传统的储能系统是根据电流实时采样,再由充放电功率和环境因素限制自身的电流输出值。但是,当电流采样和环境监测出现异常时,其无法对异常进行快速反应,这会造成电流控制异常。
[0023]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储能系统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会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冲击,从而导致储能系统故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0024]变流模块,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网,变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变流模块用于改变电流频率;
[0025]限流模块,当变流模块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限流模块连接在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负载之间,从而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
[0026]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增设了限流模块,限流模块会在储能系统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接入变流模块和负载之间,从而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以避免负载受到较大的瞬时电流冲击。
[0027]进一步的,为了确保在电流出现异常时储能系统能快速做出反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储能系统还包括:监测模块,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变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当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时,监测模块会向控制发送过流信号。
[00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0030]变流模块,变流模块用于改变电流频率,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网,变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
[0031]限流模块,当变流模块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限流模块连接在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负载之间,从而减小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
[0032]监测模块,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变流模块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网,输出端连接负载,用于改变电流频率;限流模块,当所述变流模块从离网状态切换至并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所述限流模块连接在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减小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监测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过流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限流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所述开关电路闭合时所述限流电路被短路,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是所述限流电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断开和闭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T1,电阻R2至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和齐纳二极管D2,电感L1,三极管Q1,所述电流互感器T1一侧线圈的异名端和所述电流互感器T2二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变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二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云洪张家力杨冰孙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