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投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62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投救生装置,包括:上筏体和下筏体均折叠放置在防水包裹件内待被释放;救生装置由飞机空投时,救生装置能够在空中展开,着水后,筏体能够自动展开充气成型;连接绳连接在上筏体和下筏体上,连接绳将上筏体和下筏体连接在一体;筏体件和连接件颜色醒目,能够发光示位,在水上漂浮时,易于为遇险人员发现。在遇险人员上风区域空投着水后,可在海面呈线性分布,将传统的需要遇险人员游向救生装置的点对点救援对接,变为救生装置以线状覆盖遇险人员的线对点的救援对接,有利于快速实现救援对接;借助海面风浪作用,救援装置可飘向遇险人员,将有效节省救援对接中遇险人员体力,大幅度增加了救援成功率。大幅度增加了救援成功率。大幅度增加了救援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投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救生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投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舰船、潜艇、运输机等海上遇险后,大量船员、艇员、机上乘员等漂浮海面待救,迫切需要进行及时救助。空投救助是快速有效的救援方式之一,通过运输机等将救生筏、救生船等救生器材空投至遇险海域,供遇险人员使用进行生存待救,等待救援舰船到来。
[0003]现有救生装置中存在如下不足:利用传统方式在海上空投救生筏、救生船等,往往难以将其准确投送到遇险人员附近,空投着水点可能与遇险人员相距较远,遇险人员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游向救生筏/船,海况较差时甚至无法获取救生筏/船,点对点救援对接的现实困难导致空投救助效能难以有效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投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空投救生装置空投落水后在海上呈线性分布,通过选择适当的风向投放,在海上风浪作用下,飘向遇险人员,与传统的空投救生装置空投落水后的点状分布相比,更易于为遇险人员发现和捕获,可大幅度提高救援效率,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空投救生装置,包括:
[0006]筏体件,其包括防水包裹件、上筏体和下筏体,所述上筏体和下筏体均折叠放置在所述防水包裹件内待被释放;
[0007]连接件,其设置在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上,其包括连接绳和浮球件,所述连接绳连接在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上,所述浮球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绳上为所述连接绳提供浮力,并且所述连接绳将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连接在一体,对遇险人员进行线性救援。
[0008]优选地,还包括降落伞件,其与所述上筏体连接,其包括降落伞,所述降落伞连接在所述上筏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防水包裹件包括防水袋、过载锁控装置和装置固定带,所述防水袋用于包裹折叠后的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所述过载锁控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水袋内,所述装置固定带两端将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束缚压置后连接在所述过载锁控装置上。
[0010]优选地,所述上筏体包括筏体、筏体固定带、水敏锁控装置和高压充气瓶,所述筏体通过海伞锁连接在所述降落伞的伞绳上,所述筏体折叠后用所述筏体固定带捆系固定,并且捆系后的所述筏体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水敏锁控装置上,所述水敏锁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筏体上,所述高压充气瓶设置在所述筏体上并受所述水敏锁控装置控制。
[0011]优选地,所述筏体为上下对称设计,正反可用,整体为橙色和表面有反光材料;所述筏体上布置有闪光示位灯和第一海水电池;所述筏体上下面均装有所述闪光示位灯和所述第一海水电池,以便筏体正面或反面使用时均能正常发挥作用;筏体上设有连接耳扣。
[0012]优选地,所述下筏体与所述上筏体结构相同,所述下筏体与所述上筏体分别对应
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绳包括中心绳体、发光灯带和外表层,所述中心绳体为橙色,所述中心绳体两端均设有连接搭扣,所述中心绳体通过两端的所述连接搭扣分别扣置在所述下筏体和所述上筏体上的所述连接耳扣上;所述发光灯带沿中心绳体布置,由所述浮球件供电;所述外表层呈透明状,所述外表层包裹在所述发光灯带和所述中心绳体的外面。
[0014]优选地,所述浮球件包括浮球、泡沫填充物、第二海水电池、闪光标位灯和海水染色剂,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连接绳上,所述泡沫填充物、所述第二海水电池、所述闪光标位灯和所述海水染色剂均设置在所述浮球上;所述浮球呈空心透明球状,所述浮球表面涂有荧光粉,所述泡沫填充物呈橙色,所述泡沫填充物填充在所述浮球内;所述第二海水电池设置在所述浮球内部,所述第二海水电池靠近所述浮球的进水口一侧布置;所述闪光标位灯设置在所述浮球内,并且所述闪光标位灯与所述第二海水电池电连接;所述海水染色剂设置在所述浮球内,并且所述海水染色剂位于所述进水口处。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绳穿过所述浮球,并且所述连接绳在所述浮球穿孔处两侧通过绳结与所述浮球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连接绳上的所述浮球数量设置有多个。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两端折叠后分别对应放置在折叠后的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内,并且所述连接绳未折叠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水敏锁控装置上,其固定强度能够承受降落伞开伞装置固定带脱落筏体下降造成的过载,所述连接绳两端的连接搭扣分别对应连接在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的所述连接耳扣上。
[0017]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设置了上筏体、下筏体和连接件,通过将连接设置的上筏体、下筏体和连接件在遇险人员上风区域空投着水后,可在海面呈线性分布,将传统的需要遇险人员游向救生装置的点对点救援对接,变为救生装置以线状覆盖遇险人员的线对点的救援对接,有利于快速实现救援对接;同时,借助海面风浪作用,救援装置可飘向遇险人员,将有效节省救援对接中遇险人员体力,大幅度增加了救援成功率;
[0019]2)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通过将上筏体、下筏体和连接件折叠盘绕和捆系固定在防水包裹件内,便于在飞机上放置和空投使用;通过设置降落伞件、过载锁控装置、水敏锁控装置、海伞锁等,可实现救生装置的缓慢降落、空中展开、着水成型、伞筏脱离等关键步骤,有效保证了救生装置降落着水后的线性分布。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的救生装置折叠放置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降落伞件和筏体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筏体充气成型后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连接搭扣局部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浮球件组成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连接绳纵向切面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连接绳横向切面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空中展开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在水面成线性分布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的救援流程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救援相对位置情形分类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空投救生装置中C点位于AB之内救援示意图。
[0034]其中:1

降落伞,2

降落伞包,3

降落伞拉环,4

防水袋,5

过载锁控装置,6

装置固定带,7

筏体,8

筏体固定带,9

水敏锁控装置,10

高压充气瓶,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筏体件,其包括防水包裹件、上筏体和下筏体,所述上筏体和下筏体均折叠放置在所述防水包裹件内待被释放;连接件,其设置在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上,其包括连接绳和浮球件,所述连接绳连接在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上,所述浮球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绳上为所述连接绳提供浮力,并且所述连接绳将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连接在一体,对遇险人员进行线性救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落伞件,其与所述上筏体连接,其包括降落伞,所述降落伞连接在所述上筏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包裹件包括防水袋、过载锁控装置和装置固定带,所述防水袋用于包裹折叠后的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所述过载锁控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水袋内,所述装置固定带两端将所述上筏体和所述下筏体束缚压置后连接在所述过载锁控装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筏体包括筏体、筏体固定带、水敏锁控装置和高压充气瓶,所述筏体通过海伞锁连接在所述降落伞的伞绳上,所述筏体折叠后用所述筏体固定带捆系固定,并且捆系后的所述筏体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水敏锁控装置上,所述水敏锁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筏体上,所述高压充气瓶设置在所述筏体上并受所述水敏锁控装置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筏体为上下对称设计,正反可用,整体为橙色和表面有反光材料;所述筏体上布置有闪光示位灯和第一海水电池;所述筏体上下面均装有所述闪光示位灯和所述第一海水电池,以便筏体正面或反面使用时均能正常发挥作用;筏体上设有连接耳扣。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筏体与所述上筏体结构相同,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阳屈也频杨林刘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七二八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