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193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属于生物柴油生产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之间的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实现塔底液位控制和塔之间进出料的联通,无需仪表设置,无需人工控制参与,有利于连续稳定生产。有利于连续稳定生产。有利于连续稳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柴油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植物油脂经酯交换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为不同碳链长度的甲酯混合物,为了获得臭味小、色泽好、凝点低的生物柴油,需要采用多塔精馏将轻组分、棕榈酸甲酯和重组分切割出去,连续精馏过程中,塔底液位控制是影响生产稳定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常规技术中使用的控制方式一种是在塔底设置带远传功能的磁翻板液位计或者其它具有远传功能的液位计,既能进行现场液位指示,又能进行自控联锁;但是,由于塔底温度高(超过200℃)、液面有波动,导致液位信号失真,对稳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存在事故风险;另一种控制方式是在塔底设置视镜,通过实时观察视镜内液位的变化调整工艺参数,但是视镜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需专人实时巡查,另外,视镜的玻璃本身存在着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所述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在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之间的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实现塔底液位控制和塔之间进出料的联通,无需仪表设置,无需人工控制参与,有利于连续稳定生产。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所述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脱轻塔再沸器、16C塔再沸器、18C塔再沸器、重组分塔再沸器、脱轻塔塔底循环泵、16C塔底循环泵、18C塔底循环泵、重组分塔底循环泵、植物沥青罐、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16C塔塔底封头切线、18C塔塔底封头切线、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脱轻塔塔底回流口、16C塔塔底回流口、18C塔塔底回流口、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所述脱轻塔的左侧设置有脱轻塔再沸器,16C塔左侧设置有16C塔再沸器、18C塔左侧设置有18C塔再沸器、重组分塔左侧设置有重组分塔再沸器,所述脱轻塔塔底循环泵设置在脱轻塔与脱轻塔再沸器之间,16C塔底循环泵设置在16C塔与16C塔再沸器之间,18C塔底循环泵设置在18C塔与18C塔再沸器之间,重组分塔底循环泵设置在重组分塔与重组分塔再沸器之间,植物沥青罐设置在重组分塔右侧,所述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设置在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之间,所述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脱轻塔底部,16C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16C塔底部,18C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18C塔底部,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重组分塔底部,脱轻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脱轻塔左侧,16C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16C塔左侧,18C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18C塔左侧,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重组分塔左侧。
[0006]所述脱轻塔通过管体与脱轻塔再沸器、脱轻塔塔底循环泵连通,16C塔通过管体与16C塔再沸器、16C塔底循环泵连通,18C塔通过管体与18C塔再沸器、18C塔底循环泵连通,重组分塔通过管体与重组分塔再沸器、重组分塔底循环泵连通。
[0007]所述π形弯I与脱轻塔连通,π形弯II与16C塔连通、π形弯III与18C塔连通、π形弯IV与重组分塔连通。
[0008]所述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16C塔塔底封头切线、18C塔塔底封头切线、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的标高相同,标高范围为+2m~+10m。
[0009]所述脱轻塔塔底回流口、16C塔塔底回流口、18C塔塔底回流口、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的标高相同,标高范围为+6m~+20m。
[0010]所述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标高相同,标高范围为+6m~+20m。
[0011]所述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顶部均设置有回收管。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无仪表设置,维护成本低、故障率低。本专利技术采用π形弯控制塔底液位,靠物料的静压差实现前塔出料和后塔进料的联通,无仪表设置,没有因仪表的控制错误或故障影响稳定生产的风险。
[0014](2)省去人工操作,利于稳定生产。本专利技术采用π形弯控制塔底液位和塔之间进出料,无需人工操作干预,π形弯高度的设置可精准控制稳定塔底液位,使生产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脱轻塔、2

16C塔、3

18C塔、4

重组分塔、5

脱轻塔再沸器、6

16C塔再沸器、7

18C塔再沸器、8

重组分塔再沸器、9

脱轻塔塔底循环泵、10

16C塔底循环泵、11

18C塔底循环泵、12

重组分塔底循环泵、13

植物沥青罐、14

π形弯I、15

π形弯II、16

π形弯III、17

π形弯IV、18

脱轻塔(1)塔底封头切线、19

16C塔塔底封头切线、20

18C塔塔底封头切线、21

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22

脱轻塔塔底回流口、23

16C塔塔底回流口、24

18C塔塔底回流口、25

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8]所述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脱轻塔1、16C塔2、18C塔3、重组分塔4、脱轻塔再沸器5、16C塔再沸器6、18C塔再沸器7、重组分塔再沸器8、脱轻塔塔底循环泵9、16C塔底循环泵10、18C塔底循环泵11、重组分塔底循环泵12、植物沥青罐13、π形弯I14、π形弯II15、π形弯III16、π形弯IV17、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18、16C塔塔底封头切线19、18C塔塔底封头切线20、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21、脱轻塔塔底回流口22、16C塔塔底回流口23、18C塔塔底回流口24、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25,所述脱轻塔1的左侧设置有脱轻塔再沸器4,16C塔2左侧设置有16C塔再沸器6、18C塔3左侧设置有18C塔再沸器7、重组分塔4左侧设置有重组分塔再沸器8,所述脱轻塔塔底循环泵10设置在脱轻塔1与脱轻塔再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脂肪酸甲酯多塔精馏系统的自流式液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脱轻塔再沸器、16C塔再沸器、18C塔再沸器、重组分塔再沸器、脱轻塔塔底循环泵、16C塔底循环泵、18C塔底循环泵、重组分塔底循环泵、植物沥青罐、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16C塔塔底封头切线、18C塔塔底封头切线、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脱轻塔塔底回流口、16C塔塔底回流口、18C塔塔底回流口、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所述脱轻塔的左侧设置有脱轻塔再沸器,16C塔左侧设置有16C塔再沸器、18C塔左侧设置有18C塔再沸器、重组分塔左侧设置有重组分塔再沸器,所述脱轻塔塔底循环泵设置在脱轻塔与脱轻塔再沸器之间,16C塔底循环泵设置在16C塔与16C塔再沸器之间,18C塔底循环泵设置在18C塔与18C塔再沸器之间,重组分塔底循环泵设置在重组分塔与重组分塔再沸器之间,植物沥青罐设置在重组分塔右侧,所述π形弯I、π形弯II、π形弯III、π形弯IV设置在脱轻塔、16C塔、18C塔、重组分塔之间,所述脱轻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脱轻塔底部,16C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16C塔底部,18C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18C塔底部,重组分塔塔底封头切线设置在重组分塔底部,脱轻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脱轻塔左侧,16C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16C塔左侧,18C塔塔底回流口设置在18C塔左侧,重组分塔塔底回流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红申时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德称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