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175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果蔬保鲜领域,具体为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薯蔓多糖、壳聚糖和微胶囊混合制备涂膜液,从而提高保鲜防腐的效果。壳聚糖具有成膜性、疏水性和抑菌性,可以弥补薯蔓多糖阻湿性能差、抗菌效果不佳的短板,还能与薯蔓多糖形成交联网络,增强对蒲菜的物理保护。微胶囊的芯材为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壁材为聚多巴胺,加入微胶囊能够改善膜层的力学强度,避免膜层发生龟裂;此外,经过微胶囊具有缓释的维生素C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后会发生反应,防止蒲菜被氧化,从而延长蒲菜的保鲜时间,充分留住营养成分。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蔬保鲜
,具体为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狭叶香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可食用蔬菜,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适合加工成鲜切产品,但蒲菜生长期短,采后呼吸旺盛,在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褐变,进而出现变色、变味、质地劣变、营养价值损失等品质问题,影响蒲菜的销售。
[0003]涂膜技术是在果蔬的表面涂上一层极薄的膜,以此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阻止果蔬水分散失,防止外界氧气与果蔬内部成分发生氧化作用,防止果蔬发生酶促褐变,从而保护果蔬的营养成分、色、香、味、形,延长果蔬的货架期。常规的贮藏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而寻找保鲜效果好、天然、可降解的保鲜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开发一种新的涂膜液应用于蒲菜保鲜是亟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无菌水中,加热至30~40℃,在100~180rpm的转速下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保持转速,缓慢滴加氨水,搅拌10~15min,匀速滴加正乙烷和正硅酸四乙酯,搅拌反应10~12h,离心、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硅复合微球;萃取去除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紫外灭菌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0007]步骤2:将维生素C溶于无菌水中,加入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升温搅拌至无菌水完全挥发,得到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0008]步骤3:将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和乙醇溶液混合,超声分散5~10min;升温,加入盐酸多巴胺,搅拌并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反应、洗涤、过滤、干燥、紫外灭菌得到微胶囊;
[0009]步骤4:将薯蔓多糖、微胶囊、壳聚糖、甘油、冰醋酸和无菌水混合搅拌配置涂膜液,将狭叶香蒲洗净,沥干后切成小段,在涂膜液中浸泡后捞出晾干,使得蒲菜的表面形成涂膜。
[0010]进一步的,步骤1中,各组分用量,按重量计,1~2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50~180份无菌水、3~5份氨水、15~22份正乙烷、3.5~6份正硅酸四乙酯。
[0011]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为浓盐酸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0012]进一步的,步骤2中,各组分用量,按重量计,4~5份维生素C、10~20份无菌水、1.2~2份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0013]进一步的,步骤2中,无菌水挥发温度为50~80℃。
[0014]进一步的,步骤3中,各组分用量,按重量计,2~3份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80~100份乙醇溶液、0.2~0.3份盐酸多巴胺、0.05~0.1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0015]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95%。
[0016]进一步的,步骤3中,超声分散时间为5~10min;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30~60min。
[0017]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涂膜液中各组分含量,按重量比计算,0.1~0.2%薯蔓多糖、0.25~0.8%微胶囊、0.5~1%壳聚糖、0.75~1.2%甘油、1~3%冰醋酸,余料为无菌水。
[0018]进一步的,步骤4中,狭叶香蒲的切断长度为5~8cm,浸泡时间为2~3min。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法明制备的涂膜液主要包含薯蔓多糖,壳聚糖和微胶囊具有辅助成膜、改善性能的作用。其中,壳聚糖具有成膜性能,能够与薯蔓多糖交联,提高膜层的强度,增强对蒲菜的物理保护效果。微胶囊能够起到缓释维生素C的作用,有效延长保鲜时间。此外,由于微胶囊中含有二氧化硅,可以提高膜的力学性能,有效防止膜层发生龟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以下实施例中主要材料及其来源如下:
[002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S号:57

09

0)、氨水(CAS号:1336

21

6)、正硅酸四乙酯(CAS号:562

90

3)、乙醇(CAS号:64

17

5)、盐酸多巴胺(CAS号:62

31

7)、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AS号:77

86

1)、甘油(CAS号:56

81

5)、冰醋酸(CAS号:64

19

7)均购买于阿拉丁;维生素C(CAS号:50

81

7)购买于聚生源生物;壳聚糖(CAS号:9012

76

4)购买于依涵生物,货号:YH

000431。
[0023]薯蔓多糖为自制(参考文献:马春颖,何余堂.薯蔓活性多糖的分离提取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05):184

186+189.),具体制备流程为:将薯蔓烘干、粉碎,按料液比1:20加水,在70℃下超声辅助处理20min,过滤、滤液蒸发浓缩,并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采用Sevage法去除蛋白质,清洗、冷冻干燥得到高纯度薯蔓多糖。
[0024]实施例1:
[0025]按照重量比将0.2%薯蔓多糖和99.8%无菌水配置成涂膜液,将狭叶香蒲洗净,沥干后切成5cm左右小段,10℃下在涂膜液中浸泡2min,捞出晾干,使得蒲菜的表面形成涂膜。
[0026]实施例2:
[0027]步骤1:将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50g无菌水中,加热至30℃,在100rpm的转速下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保持转速,缓慢滴加3g氨水,搅拌10min,匀速滴加15g正乙烷和3.5g正硅酸四乙酯,搅拌反应10h,离心、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硅复合微球;使用浓盐酸/无水乙醇混合溶液萃取去除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紫外灭菌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0028]步骤2:将4g维生素C溶于10g无菌水中,加入1.2g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升温至60℃,缓慢搅拌至无菌水完全挥发,得到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0029]步骤3:将2g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和80g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混合,超声分散5min;升温至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狭叶香蒲洗净,沥干后切成小段,在含有薯蔓多糖的涂膜液中浸泡后捞出晾干,使得蒲菜的表面形成涂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叶香蒲的切断长度为5~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间为2~3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温度为10~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液中,按重量计百分数计,薯蔓多糖的含量为0.1~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蒲菜采后防褐变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无菌水中,加热至30~40℃,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滴加氨水,搅匀后加入正乙烷和正硅酸四乙酯,反应10~12h,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硅复合微球;萃取去除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紫外灭菌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步骤2:将维生素C溶于无菌水中,加入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升温搅拌至无菌水完全挥发,得到负载维生素C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侠朱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