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4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脊柱外科腰椎手术内固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和C型槽;C型槽设置在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翼凸设有多个,多个翼凸分别沿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减少椎旁肌等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减少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减少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脊柱外科腰椎手术内固定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诉为神经源性跛行或臀部和腿部疼痛,如果保守治疗失败或生活质量逐渐受损,则需手术治疗。经典的手术治疗是减压以缓解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源性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需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是为了防止腰椎滑脱等腰椎失稳逐步进展,并允许广泛的腰椎减压,包括部分切除增生肥大的关节突关节。然而,腰椎融合术也有其局限性。腰椎融合会增加邻近活动节段的应力,并可能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腰椎融合失败后假关节形成也会降低临床疗效。腰椎融合术依赖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提供稳定的融合环境,而安装椎弓根钉棒系统需要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对椎旁软组织造成损伤。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无动态稳定结构,现有技术是由连接杆A纵向固定于椎体B两侧,需要将固定椎板C切除节段及上下邻近节段椎体,并将全部节段的椎旁肌D完全剥离,创伤较大。
[0004]动态稳定技术是融合的另一种选择,目的是通过恢复稳定性来消除或尽可能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同时保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常用的动态稳定系统包括人工椎间盘(如Active

L、Prodisc

L等)、动态内固定系统(如Dynesys系统、K

ROD系统以及Isobar等)以及棘突间撑开装置(如Coflex、X

STOP等)。<br/>[0005]人工椎间盘通常分为球窝关节型(第一代人工腰椎间盘,如Charit
é
、ProDisc)、粘弹性型(第二代人工腰椎间盘,如activ

L、Freedom)两种。球窝关节设计在轴向上是完全刚体,并且没有像正常椎间盘或变形椎间盘一样对屈曲以及旋转进行限制,这将会导致活动范围的变化,节段性前凸形成或者关节突关节超负荷。粘弹性人工腰椎间盘(第二代人工腰椎间盘)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绝对优势,通常能够提供3个活动轴的6个自由度的活动;并且能够吸收振动;能够更好地缓解背痛和腿痛。然而,人工椎间盘的应用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出现椎间盘高度明显下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失稳的患者不适于采用此治疗方法。除此之外,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性能高度依赖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需进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患者同样不适用此种动态稳定装置。
[0006]动态内固定系统主要采用弹性连接棒取代传统刚性钛合金连接棒,从而使钉棒系统产生动态稳定效果。然而,此类动态稳定系统尚有不足。其中,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由聚碳酸酯聚氨酯柔性连接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轴心条带,以及钛合金椎弓根螺钉构成。Dynesys系统中有较少载荷作用于后方骨性单元,从而导致椎弓根螺钉周围应力集中现象更为明显。其植入后的运动限制导致椎弓根螺钉的扭矩更高,屈伸和侧弯的扭矩分别增加56%和86%。K

ROD系统由钛合金椎弓根螺钉、两根钛合金线缆连接棒和两根聚芳醚酮柔性连接棒组成。此系统无法按照脊柱曲度进行有效折弯,并且在切割后会破坏连接棒内部结构,影响其机械性能。Isobar系统为半刚性稳定系统,主要由通用的椎弓根螺钉和两根动态
连接棒组成。此系统同样不适用于长节段固定,并且无法按照实际脊柱曲度要求进行折弯。除此之外,上述动态内固定系统均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0007]棘突间撑开装置(如Coflex、X

STOP等)为固定于棘突间隙的弹性结构。其主要作用为撑开棘突间隙,扩大椎间孔,增加后柱载荷,使腰椎力线前移,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其适应症较窄,主要适用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无明显腰椎失稳、腰椎后柱完整的患者。不适用于椎间盘高度明显下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失稳的患者。除此之外,其植入后棘突所受应力增加,因此会增加手术节段棘突骨折的风险。并且,此类动态稳定系统伸展及旋转稳定性较差,对腰椎的稳定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在置入后能使固定脊柱节段保留活动度,降低内固定系统应力集中现象,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减少内固定节段,并且减少椎旁肌等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并能够有效减少其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
[0010]所述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和C型槽;
[0011]所述C型槽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
[0012]所述翼凸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翼凸分别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
[0013]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为C型结构。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凸面;
[0016]所述凸面为弯曲面、且设置在所述C型结构的一侧;
[0017]所述凸面朝向椎体安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为所述凸面一侧到所述C型槽一侧的距离。
[0019]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中间的凹槽内卡入腰椎棘突。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固定孔;
[0021]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C型槽的上端和下端。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
[0023]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辅助连接装置相配合。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固定孔;
[0025]所述第二固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两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002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中心轴分别与所述C型槽的上端和下端的所述
第一固定孔的中心轴共面。
[0027]进一步地,所述C型槽内植入有适量的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夹层。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第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C型结构,其凸面朝向椎体,C型槽朝向外侧,根据实际要求对本动态稳定结构进行撑开或折弯,将腰椎棘突卡入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翼凸中间的凹槽内,在卡入后能使固定脊柱节段保留活动度,降低内固定系统应力集中现象,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
[0030]第二、本技术的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结构,放置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上下两个翼凸中间的凹槽结构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所述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1)和C型槽(5);所述C型槽(5)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所述翼凸(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翼凸(1)分别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1)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为C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面(2);所述凸面(2)为弯曲面、且设置在所述C型结构的一侧;所述凸面(2)朝向椎体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为所述凸面(2)一侧到所述C型槽(5)一侧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祥耀鲁世保张庆明王居勇曹立黄江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