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125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在防水门的下游巷道两侧,对称布置安装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两个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均布置有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以地下突水的水流压力作为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的加载压力,通过进液控制阀和单向阀适应水流压力变化,利用加载缸体内活塞面积改变,调整保护防水门所需的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过大所导致的防水门容易推垮破坏的问题,实现保护防水门的重要作用。重要作用。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地下水患防治
,尤其是涉及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井水患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矿井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对矿井生产、安全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为减小矿井突水影响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要在关键巷道内设置防水门,例如通往强含水带、积水区和有大量涌水可能区域的巷道都需要设置防水门,防水门对矿井水在巷道内流动起到截流的重要作用。常规的防水门结构主要由门板、门框、合页连接结构及锁紧结构等部件组成。巷道突水时,防水门一侧受水压冲击作用(防水门上游巷道侧),另外一侧无压力作用(防水门下游巷道侧),防水门两侧压力存在差值。由于地下水水流被防水门截流,作用在防水门的压力随着水流速度、水位变化而变化,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也在变化,高偏差压力是导致防水门被冲垮破坏的根本原因,进而使得突水水流淹没井下其他巷道及硐室,扩大突水影响范围。因此,为了降低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减少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对防水门的破坏作用,提高防水门抵抗地下水水流的冲击破坏能力,防水门需要安置加载保护装置。
[0003]此外,矿井地下出现突水险情时,防水门快速关闭与锁紧后,井下人员需要全部迅速撤离井下。井下无人情况下,常规电控控制加载装置难以得到有效操作控制,并且电控加载装置在有水环境下,容易出现电路短路导致的故障问题。因此,一种防治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亟需探索,实现无人操作下,通过加载保护装置自适应防水门上游突水水流的压力大小,调整作用在下游巷侧防水门的推力大小,降低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提高防水门抵抗地下水冲击破坏的能力,是当前矿山地下水害治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能够在无人操作条件下,通过自适应防水门上游巷道突水水流的压力大小,调整作用在下游巷侧防水门的推力大小,降低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包括防水门,所述防水门的下游巷道两侧,对称布置安装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两个所述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均布置有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所述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包括导水管地下暗管,导水管地上明管,低压加载缸,中压加载缸,和高压加载缸,所述低压加载缸内布置低压加载缸活塞,所述中压加载缸内布置中压加载缸活塞,所述高压加载缸内布置高压加载缸活塞,所述低压加载缸活塞与低压加载缸活塞杆连接,所述中压加载缸活塞与中压加载缸活塞杆连接,所述高压加载缸活塞与高压加载缸活塞杆连接,所述低压加载缸通过管线连接低压进液控制阀与单向阀一,低压进液控制阀与单向阀一并联布置,所述中压加载缸通过管线连接中压进液控
制阀与单向阀二,中压进液控制阀与单向阀二并联布置,所述高压加载缸通过管线连接高压进液控制阀与单向阀三,高压进液控制阀与单向阀三并联布置。
[0007]优选的,低压加载缸活塞的面积为S1,中压加载缸活塞的面积为S2,高压加载缸活塞的面积为S3,S3>S2>S1。
[0008]优选的,所述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设置有加固的反力墙,用于固定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并且为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提供较大的反力。
[0009]优选的,所述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在所述防水门巷道两侧开挖沟槽,将排水管线布置在沟槽内,密封形成所述导水管地下暗管,所述导水管地下暗管一侧与防水门上游巷道底板地面的过滤装置连接,另一侧与与防水门下游巷道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布置的导水管地上明管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低压加载缸活塞杆的前端,通过铰接座与加载板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低压加载缸、所述中压加载缸、所述高压加载缸的缸体分别布置有低压加载缸排气孔、中压加载缸排气孔、高压加载缸排气孔。
[0012]优选的,所述低压加载缸一端加工布置有低压加载缸外螺纹,所述中压加载缸一段加工布置有与所述低压加载缸外螺纹匹配的中压加载缸内螺纹,所述低压加载缸与所述中压加载缸通过内、外螺纹连接,中压加载缸与高压加载缸同样通过匹配的内、外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防水门由门板和门框组成,所述门板和所述门框由合页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地下突水的水流压力作为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的加载压力,解决常规电控加载装置在有水环境下,容易出现电路短路导致的故障问题,且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加载。通过进液控制阀和单向阀适应水流压力变化,利用加载缸体内活塞面积改变,调整保护防水门所需的推力。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防水门两侧压力差值过大所导致的防水门容易推垮破坏的问题,实现保护防水门的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巷道防水门及加载保护装置布置平面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低压缸与中压缸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中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液控阀门布置图
[0019]图中:1、防水门门板,2、防水门门框,3、合页,4、过滤装置,5、导水管地下暗管,6、导水管地上明管,7、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8、加固的反力墙,9

1、低压进液控制阀,9

2、中压进液控制阀,9

3、高压进液控制阀,10

1、单向阀一,10

2、单向阀二,10

3、单向阀三,11、低压加载缸,12、中压加载缸,13、高压加载缸,14、低压加载缸活塞,15、中压加载缸活塞,16、高压加载缸活塞,17、加载板,18、低压加载缸活塞杆,19、中压加载缸活塞杆,20、高压加载缸活塞杆,21、低压加载缸排气孔,22、中压加载缸排气孔,23、高压加载缸排气孔,24、铰接座,25、低压加载缸外螺纹,26、中压加载缸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包括:
[0022]在巷道内布置常规技术的防水门,防水门由门板1和门框2组成,门板1和门框2由合页3连接。
[0023]向所述防水门的下游巷道两侧,对称布置安装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
[0024]所述的两个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均布置有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即有两套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对下游巷道侧的防水门加载。
[0025]所述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设置有加固的反力墙8,用于固定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并且为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提供较大的反力。
[0026]所述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由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包括防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门的下游巷道两侧,对称布置安装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两个所述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硐室均布置有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所述的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7,包括导水管地下暗管5、导水管地上明管6、低压加载缸11、中压加载缸12和高压加载缸13,所述低压加载缸11内布置低压加载缸活塞14,所述中压加载缸12内布置中压加载缸活塞15,所述高压加载缸13内布置高压加载缸活塞16,所述低压加载缸活塞14与低压加载缸活塞杆18连接,所述中压加载缸活塞15与中压加载缸活塞杆19连接,所述高压加载缸活塞16与高压加载缸活塞杆20连接,所述低压加载缸11通过管线连接低压进液控制阀9

1与单向阀一10

1,所述低压进液控制阀9

1与所述单向阀一10

1并联布置,所述中压加载缸12通过管线连接中压进液控制阀9

2与单向阀二10

2,所述中压进液控制阀9

2与所述单向阀二10

2并联布置,所述高压加载缸13通过管线连接高压进液控制阀9

3与单向阀三10

3,所述高压进液控制阀9

3与所述单向阀三10

3并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巷道防水门自适应加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加载缸活塞14的面积为S1,所述中压加载缸活塞15的面积为S2,所述高压加载缸活塞16的面积为S3,S3>S2>S1。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金龙陈琳田昌贵张汉泉周芳祝希明刘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