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升降底座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工业机器人因具有工作空间大、柔性好、可扩展性强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焊接、喷涂、加工等制造领域。然而,在一些作业空间更大更高的任务,购置大臂展机器人往往需要耗费几十万人民币,大部分还不能达到作业要求,无法根据实际生产中不同工位调整机械臂高度满足多样式的产品生产需要,且增加成本。
2、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底座和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提供一种可升降底座和机器人,目的在于解决实际生产中无法根据不同工位调整机械臂高度满足多样式的产品生产需要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升降底座,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有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箱体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箱体内固定连接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底板(4),所述底板(4)的顶面固定有所述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箱体(2)与所述第一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箱体(2)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箱体(2)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箱体(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箱体(3)与所述第二箱体(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箱体(3)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箱体(3)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底板(4),所述底板(4)的顶面固定有所述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箱体(2)与所述第一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箱体(2)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箱体(2)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箱体(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箱体(3)与所述第二箱体(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箱体(3)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箱体(3)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壁一侧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5)、第二轴承座(6)和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轴承座(5)、所述第二轴承座(6)和所述第一固定板(7)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滚珠丝杆(8),所述第一滚珠丝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6)和所述第一固定板(7)并与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滚珠丝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6)和所述第一固定板(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8)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0),所述第一支撑架(10)远离所述第一箱体(1)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顶面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箱体(2)与所述第一通孔纵向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2)内壁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1)、第四轴承座(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三轴承座(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中涛,刘元泽,陈绪兵,乐恒韬,吴松林,文天,梅再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