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09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选择胶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
,涉及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共载抗肿瘤药物和抗成纤维药物于胶束

脂质体复合纳米粒中,同时两相界面均进行功能化修饰:外层脂质体表面修饰的NGR肽可使纳米粒靶向聚集于肿瘤组织,内部小粒径胶束表面修饰RGD肽可使其精确靶向肿瘤细胞。此外,在脂质材料中加入基质金属酶敏感的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使复合纳米粒可以逐级释药。

技术介绍

[0002]1889年英国医生Stephen Paget提出针对肿瘤转移的“种子

土壤”学说,这里“种子”指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而“土壤”是指为肿瘤生长提供合适微环境的器官或组织,只有在适宜的“土壤”中,“种子”才能被定植,增殖和转移。因此,“土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土壤”即“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由一系列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内皮细胞、周细胞、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组成,同时具有缺氧,弱酸性和组织液压力较高等特征。其中,作为ECM和旁分泌信号的主要产生者,CAFs是这些事件中的中心细胞类型。这些CAFs在肿瘤外部形成一道抑制性屏障,从而导致药物或纳米粒较差的肿瘤组织分布性和渗透性,进而不能达到有效剂量。因此,有效调节CAFs以便破坏肿瘤组织抑制性屏障,同时结合抗肿瘤药物治疗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抗肿瘤效果。紫杉醇(PTX)常被用作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而研究表明槲皮素(Que)可有效下调CAFs中Wnt16表达,进而重塑肿瘤微环境并增加纳米粒子对肿瘤部位的渗透,因此,Que和PTX组合用于协同抗肿瘤和抗纤维化治疗。
[0003]然而,PTX和Que都是难溶性药物,不能直接用于注射给药。不过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纳米递送系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方向。我们团队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聚乳酸

聚乙二醇共聚物(PLA
1300

PEG
2000
)可以很好的包载紫杉烷类药物,同时所形成的胶束具有20nm左右的粒径。此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脂质体也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材料,可以同时包载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因此,我们考虑将抗肿瘤药紫杉醇包载于PLA
1300

PEG
2000
聚合物胶束中,再将槲皮素和这个制备的小粒径的胶束共同包载于脂质体中。其中,小粒径胶束包在内水相中,而槲皮素包载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0004]以上所提出的胶束

脂质体复合纳米粒实现了抗肿瘤药物和抗纤维化药物的共载,但是对胶束或/和脂质体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从而增强其主动靶向作用仍然值得探索。氨肽酶N(APN/CD13)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许多实体瘤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高度表达。NGR肽是一种含有Asn

Gly

Arg(NGR)基序的肽,其与CD13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已被鉴定为靶向肿瘤血管系统的有效靶向配体。因此,我们考虑将NGR肽用于修饰脂质体的表面,以进一步提高胶束

脂质体复合纳米粒靶向肿瘤部位的能力。此外,据报道整合素受体在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而Arg

Gly

Asp(RGD)被广泛用作可以与整联蛋白受体结合的特异性配体。因此,我们选择将RGD修饰在胶束表面作为第二级选择性靶头,从而提高可以
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能力并被其摄取进入细胞。
[0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是Zn
2+
和Ca
2+
依赖的蛋白水解酶,负责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肿瘤组织中,MMP高度表达,并且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都起重要作用。特别的是,MMP

2和MMP

9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肺癌等肿瘤中高度表达。因此MMP被广泛作为一个微环境刺激信号来引导纳米粒的靶向递送和释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项目利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MMP这种特性以及相应MMP敏感的材料性质,在普通脂质制备体材料中加入MMP敏感的单硬脂酸甘油三酯(Triglycerol monostearate,TGMS),在肿瘤MMP丰富表达的微环境中,外层脂质体破裂,释放出内部小粒径胶束和脂质体中包含的药物,这样实现时空上逐级释放的第一步。
[0007]综上,本专利技术构建了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选择胶束

脂质体复合纳米粒用于同时包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和抗成纤维药物槲皮素,同时对胶束和脂质体表面分别进行RGD和NGR修饰增强其主动靶向性。此外,在普通脂质制备体材料中加入MMP敏感的单硬脂酸甘油三酯(Triglycerol monostearate,TGMS),在肿瘤MMP丰富表达的微环境中,外层脂质体破裂,释放出内部胶束和脂质体中包含的药物,这样实现时空上靶向释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治疗恶性增生性肿瘤和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用途。将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和抗成纤维药物槲皮素共载于胶束

脂质体复合纳米粒中,同时对内部小粒径胶束和外层脂质体表面分别进行RGD和NGR修饰增强其主动靶向性,还在普通脂质制备体材料中加入MMP敏感的单硬脂酸甘油三酯(Triglycerol monostearate,TGMS)。这样,复合纳米粒的脂质体外壳可对微环境高浓度MMP进行响应破裂,进而释放一级药物和内部小粒径胶束;内部小粒径胶束又进一步靶向进入肿瘤细胞释放二级药物。两种纳米粒均可实现药物靶向释药。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脂质体和内部小粒径胶束,外层脂质体的材料包括磷脂、胆固醇、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磷脂

聚乙二醇、磷脂

聚乙二醇

NGR聚合物;内部小粒径胶束的材料包括聚乙二醇

聚乳酸,RGD肽修饰的聚乙二醇

聚乳酸。其中,所述的外层脂质体的材料中磷脂

聚乙二醇

NGR聚合物的NGR肽的序列为CYGGRGNG;所述的内部小粒径胶束的材料中RGD肽的序列为cRGDfC。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按质量百分数计算,所述外层脂质体中中包括槲皮素,槲皮素占外层脂质体材料的0.1%

30%,优选1%

10%;所述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脂质体和内部小粒径胶束,外层脂质体的材料包括磷脂,胆固醇,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磷脂

聚乙二醇,磷脂

聚乙二醇

NGR聚合物;内部小粒径胶束的材料包括聚乙二醇

聚乳酸,RGD肽修饰的聚乙二醇

聚乳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脂质体的材料中磷脂

聚乙二醇

NGR聚合物中的NGR肽的序列为CYGGRGNG;所述的内部小粒径胶束的材料中RGD肽的序列为cRGDfC。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算,所述的外层脂质体中包括槲皮素,槲皮素占外层脂质体材料的0.1%

30%,优选1%

10%;所述的内部小粒径胶束中包括紫杉醇,紫杉醇占内部小粒径胶束的材料的0.1%

50%,优选1%

20%。4.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算,所述的胆固醇占外层脂质体的材料的总质量为0.1%

50%,优选2.5%

25%。5.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算,所述的外层脂质体的材料中磷脂

聚乙二醇占外层脂质体的材料的总质量为1%

80%,优选10%

30%。6.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双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的外层脂质体的材料中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占外层脂质体的材料的总质量为1%

50%,优选1%

30%。7.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靶向释药型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高钟镐段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