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98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8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活塞部件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相对配合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流路切换装置在滑动配合的两者的其中之一在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凹部。有凹部。有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体系统中需要用到流路控制装置,如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路,冷媒可能会有相变,冷媒在不同状态下,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流路流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供一种在系统中根据流体状态改变流路流通方式的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定义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设置有凹部,和/或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部设置有凹部。
[0005]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
[0006]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在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在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的流路包括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
[0007]或者提供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
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
[0008]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设置有凹部,和/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部设置有凹部。
[0009]本文中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与间接抵接,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与间接连通如通过管路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及管路连接等,两者连通并不是封闭的意思,是指两者之间直接连通或通过其他部件连通,如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两者并不是直接连通,两者通过活塞部件连通,连通的流路还包括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等等。
[0010]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活塞部件与本体部滑动配合;活塞部件滑动设置,通过在滑动配合组的两者其中之一的滑动配合部位设置凹部,这样即使有小颗粒的杂质进入,也会进入凹部,减少杂质卡在滑动配合部位的可能性,且凹部位于与另一部件对应配合部位,如冷媒中具有油,也能形成油封,使两者之间的配合密封性相对更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在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在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在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6为活塞部件的又一实施例在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7为图6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二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8为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一种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9为图8所示活塞部件的示意图;
[0018]图10、图11为图9所示活塞部件的D

D向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图11为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0019]图12、图13为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4为图12、图13所示流路切换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15为流路切换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11第一腔,112第二腔,113第三腔,
[0024]21第一接口部,22第二接口部,231第三接口部,232辅助接口部,241第四接口部,242第五接口部,40本体部,401本体一部,402本体二部,4021内壁部,4022、4023密封配合部,41内壁部,42第一限位部,45第二限位部,50活塞部件,503第三活塞部件,5031第三活塞,5032、5033密封部,51第一活塞部件,510通流部,511外壁部,5111第一导向部,5112第二导向部,512密封部,513内壁部,514限位部,515通孔,516密封配合部,517弹簧抵接部,518限位部,519间隔部,52第二活塞部件,521外壁部,522扩口部,523密封部,524内壁部,525密封件,5251密封部,526挡件,527弹簧抵接部,528限位部,5281导向部,5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定义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设置有凹部,和/或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部设置有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在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在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的流路包括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3.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设置有凹部,和/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部设
置有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设置有所述凹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所述凹部在两种工作状态,在一种工作状态,所述凹部位于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部对应配合部位;在另一种工作状态,所述凹部至少有部分没有位于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部对应配合部位,所述凹部有部分露出,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所在的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