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98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8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活塞部件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相对配合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还包括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之间的流路,使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的流体经过所述过滤件;从而减少杂质流经活塞部件。流经活塞部件。流经活塞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体系统中需要用到流路控制装置,如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路,冷媒可能会有相变,冷媒在不同状态下,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流路流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供一种在系统中根据流体状态改变流路流通方式的控制装置,且可以减少杂质流经活塞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部,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之间的流路,使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的流体经过所述过滤件;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
[0005]本文中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与间接抵接,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与间接连通如通过管路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及管路连接等,两者连通并不是封闭的意思,是指两者之间直接连通或通过其他部件连通,如所述第三接口部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第三接口部与第一接口部之间除了经过过滤件,还包括经过其他部件如活塞部件等。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之间的流路包括第一接口部部分的流路、活塞部件的流路及两者之间其他部件的流路、及第一接口部与所述活塞部件之间两个或多个部件一起形成的流路。
[0006]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活塞部件与本体部滑动配合;活塞部件滑动设置,且在第一接口部,或在第一接口部到活塞部件之间的流路中设置过滤件,使从第一接口部到活塞部件的流体经过过滤件过滤,从而减少杂质流经活塞部件,以减少因杂质而使滑动表面损伤的可能性而保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09]图3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在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在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10]图5为图2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6为图5所示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7为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二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8为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另一种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9为图8所示活塞部件的示意图;
[0015]图10、图11为图9所示活塞部件的D

D向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图11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0016]图12、图13为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14为图12、图13所示流路切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15为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11第一腔,112第二腔,113第三腔,21第一接口部,22第二接口部,231第三接口部,232辅助接口部,241第四接口部,242第五接口部,40本体部,401本体一部,402本体二部,4021内壁部,4022、4023密封配合部,41内壁部,42第一限位部,45第二限位部,50活塞部件,503第三活塞部件,5031第三活塞,5032、5033密封部,51第一活塞部件,510通流部,511外壁部,5111第一导向部,5112第二导向部,512密封部,513内壁部,514限位部,515通孔,516密封配合部,517弹簧抵接部,518限位部,519间隔部,52第二活塞部件,521外壁部,522扩口部,523密封部,524内壁部,525密封件,5251密封部,526挡件,527弹簧抵接部,528限位部,5281导向部,529密封配合部,53活塞配合座,531密封部,537弹簧抵接部,539密封配合部,54固定件,561第一密封件,562第二密封件,60盖,61折弯孔,611纵孔,612横孔,62密封配合部,701第一弹簧,702第二弹簧,703第三弹簧,71、72、73密封圈,80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请参图1

图7,图1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该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该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该流路切换装置的B

B向的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该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二活塞部件的立体示意图。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40、活塞部件50、盖60、第一弹簧701,盖60与本体部40固定或限位,如通过螺纹固定配合密封圈71、密封圈74密封,或盖60与本体部40焊接固定或通过卡簧限位等。第一弹簧701一端与本体部的腔的底壁即第二限位部45抵接,第一弹簧701另一端与活塞部件50的弹簧抵接部517抵接,抵接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抵接。活塞部件50能在本体部40的腔内滑动,本体部的内腔在相对靠近第三接口部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42,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42为一个台阶部。定义活塞部件50的滑动行程S,在第一工作状态,参图3与图4,活塞部件50的限位部514与本体部的第一限位部42抵接,在第二工作状态,活塞部件50的密封部512与盖60的密封配合部62相抵并配合密封。活塞部件50包括第一活塞部件51与第二活塞部件52,第二活塞部件52与第一活塞部件51滑动配合;定义第二活塞部件52相
对第一活塞部件的滑动行程S1。定义活塞部件的外壁中与本体部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本体部的内壁中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定义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中用于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中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定义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活塞部件相对本体部的位置为第一工作位置,定义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活塞部件相对本体部的位置为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活塞部件相对第一活塞部件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本体部、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与和所述本体部固定或限位的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活塞部件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或所述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在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三接口部之间;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弹簧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部,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之间的流路,使从所述第一接口部到所述活塞部件的流体经过所述过滤件;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部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三接口部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内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外壁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定义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状态为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在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比,所述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

;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通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在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的流路包括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A)的通流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接口部的通流部(B)的通流截面积的0.2倍

0.7倍之间,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A)的通流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C)的通流截面积的0.3倍

0.7倍之间;或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A)的通流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接口部的通流部(B)的通流截面积的0.4倍

0.6倍之间,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A)的通流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C)的通流截面积的0.4倍

0.6倍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辅助接口部,所述辅助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弹簧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接口部与所述辅助接口部之间;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作用力、与所述第二弹簧对所述第一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