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包括步骤一:优化盘片厚度、结构;步骤二:优化盘片安装方法;步骤三:转盘的前设置调节初沉池,并且让调节初沉池与转盘前段底部相连,共同调节水位;步骤四:依托于步骤一,转盘可以做的更加紧凑,将一个主轴的盘片分为两个处理段,为缺氧段和好氧段,减少设备数量;步骤五:设置瓢舀器,使流向后段转盘的污水合理布水并轻微曝气,也使后段转盘出水可以回流至前端处理处理单元;步骤六:安装排气管,保证内部氧气的供应,并带走异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能够使得村镇生物污水达标排放,并优化工艺,占地更小、运行成本降低,与目前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相比,更加绿色节能。色节能。色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多污染,例如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在发现这些环境问题的时候,人们也在不断的研发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在处理水污染问题时,有一种处理方法,叫生物转盘工艺,是将一根中轴穿过多个圆形塑料盘片的圆心,行成一种多盘片叠加的生物转盘,并将该生物转盘放置在存有污水的池体或箱体中,沿着中轴轴向方向带动盘片旋转,从而通过附着在盘片上的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0003]目前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流程为:“格栅、集水井、调节池、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段生物转盘、好氧段生物转盘、二沉池、过滤器、消毒”。
[0004]根据目前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在生物转盘前端设置多个单独的工艺段,造成工艺路线较长,占地较大,设备较多;2、市面上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盘片多采用较厚的塑料材质盘片且类型单一,在沿主轴单位体积安装的盘片数量有限,导致设备无法做到更小;3、需要建设不同功能的池体且分别安装生物转盘,来区别缺氧段生物转盘和好氧段生物转盘,转盘数量增多,控制系统增多;4、在污水回流时要单独设置回流水泵,设备数量增多、控制系统增多;5、同一个池体内的生物转盘在沿着水流流动的方向上,存在微生物分布不均匀,前端生物层厚,后端生物层薄的情况,使生物转盘利用率降低;6、现有的转盘工艺,有的在池内增加曝气,有的则不采用曝气,曝气的转盘需要增加曝气设备,不采用曝气的转盘,导致污水溶解氧不足,容易产生臭味。
[0005]综上所述,目前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存在工艺流程较长、工艺集成性较低、设备数量较多、工程占地较大、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包括步骤一:优化盘片材质、盘片厚度和盘片结构的问题。采用的盘片材质为聚丙烯、聚氯乙烯、乙丙共聚、聚偏氟乙烯等材质,并在其中添加抗紫外等添加剂使其其化学性质的稳定,保证使用寿命,颜色可根据项目自定义,盘片厚度为1
‑
3毫米,表面为磨砂,结构为半圆或者扇形的片状见附图1,每个盘片有2至10个直径为2厘米至10厘米的圆形穿孔,穿孔位置加厚见附图1,每个盘片表面为平行于圆切线的褶皱或者垂直于切线的褶皱,褶皱形状为波
浪形,沿盘片直径剖面看出,盘片的褶皱为正弦函数曲线或者正三角形锯齿线见附图2,每个盘面边缘位置则不在褶皱,为平面,以保证结构稳定见附图2,褶皱的横截面的厚度为1
‑
5厘米,盘片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冲压成型后,进行物理或者化学的改性,确保其亲水性;步骤二:盘片安装方式,通过连接管a穿过每个盘面中间的圆孔,两种不同方向褶皱的盘片交替层叠,叠加到一定数量后,将圆管固定到主轴上的安装框架上,见附图3,以此类推完成整个盘片的安装,因盘片厚度薄,且采用交替叠加,故单位体积的盘片数量得到增加,可是设备做的紧凑,降低占地。并且两种结构的盘片交替层叠,可以使污水在盘片行成的腔体内部无规则流动,使污水在盘片腔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提高盘片利用率;步骤三:转盘的前处理单元改为调节初沉池a,代替原有的调节池、初沉池和厌氧池,调节初沉池a出水端的垂直方向设置一个至多个出水管,与转盘前段的多个进水口水平相连,构成连通器结构,使调节初沉池a和转盘前段水面一致,共同调节污水,且可根据工艺需求在调节初沉池a设置刮泥机、搅拌器、曝气器等设备。这可极大的缩减工艺段,减少设备数量减少占地。对于污水处理规模较小的项目,则可将调节初沉池a放置到转盘下方,与转盘为上下结构,更能节省占地;步骤四:同一池体或设备内沿着转盘中轴方向,将转盘分为两个区域,中间留有空隙,空隙为20厘米到2米,转盘池体或箱体为长方形,截面为半圆或者多边形,沿长边方向,中间设置隔墙,转盘中轴沿池体长边安装,安装周污水沿中轴方向流入,第一段为缺氧段,第二段为好氧段见附图4。此方法优化工艺,将两个处理段集合到一个转盘主轴上。
[0008]步骤五:第一段转盘和第二段转盘的末端靠近圆形边缘位置安装多个矩形瓢舀器f,盒子材质为聚丙烯、聚氯乙烯、乙丙共聚、聚偏氟乙烯等,并在后端池壁固定安装接收槽,接收槽连接管道,随着转盘的转动污水被瓢舀器f通过瓢舀的方式,将污水舀至高点倒入后端收集槽,并通过管道输送。前段向后段输送的管道为后段布水管e,将污水通过穿孔管洒至后端的盘片上,后段布水管的穿孔由前向后依次减少。后段收集槽的回流管d向前端延申,将污水回流到前端转盘或者调节初沉池a。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前段流入后段的污水通过后段布水管e跌落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曝气和布水,让盘片微生物均匀分布,使后段转盘充分利用,比推流式方法盘片利用率提高,且可对污水进行一定的曝气,增加溶解氧含量。后段污水通过回流管d,可将污水回流至前端处理单元,无需设置回流水泵,只需怎加矩形盒子的数量和大小即可完成流量的控制;步骤六:转盘池体将转盘一半以上包覆,上半部分设置盖板,盖板设置观察口和通风口,并在盖板或不接触水面的池壁安装多个排气管g,将管道垂直伸至上方,行成烟囱状,使排气管道上端与通风口行成压差,进而可进行空气流通,保证内部氧气的充足,并带走异味;优选的,步骤一和步骤二,采用厚度更小的交错层叠安装的盘片,使单位体积盘片数量更多,污水在交错层叠安装盘片行成的空腔内停留更长时间,处理效率提高,并对盘片进行。
[0009]优选的,步骤三,转盘的前处理单元改为调节初沉池a,代替原有的调节池、初沉池和厌氧池,优化工艺路线,使用一个处理单元完成多个作用,并且让调节初沉池与转盘前段缺氧段底部相连,行成连通器,共同调节水位,处理规模较小时,也可采用上下结构。
[0010]优选的,步骤四,依托于步骤一和步骤二的优化,使单位体积的盘片数量增多,转
盘可以做的更加紧凑,所以可以将一个主轴的盘片分为两个处理段,分别为缺氧段和好氧段,优化工艺。
[0011]优选的,步骤五,设置瓢舀器,使一个主轴的前段转盘流向后段转盘的污水合理布水并轻微曝气,也使后段转盘出水可以无需泵送即可回流至前端处理处理单元。
[0012]优选的,步骤六,安装多个排气管,加速转盘盖板内的空气流通,保证内部氧气的供应,并带走异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路线优化变短,转盘可做的更加紧凑,减少部分设备,优化曝气和回流,增加空气流通,从而减少系统的占地,降低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系统自动控制的难度,与目前主流的生物转盘工艺相比,更加的绿色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盘片正面示意图图2为盘片褶皱截面示意图图3为转盘盘片交错层叠示意图,其中a:盘片连接杆,b:盘片。
[0015]图4为转盘工艺流程图,其中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优化盘片厚度、结构,采用褶皱的结构,提高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步骤二:优化盘片层叠安装方法;步骤三:转盘的前处理单元改为调节初沉池,代替原有的调节池、初沉池和厌氧池,优化工艺路线,并且让调节初沉池与转盘前段缺氧段底部相连,行成连通器,共同调节水位,处理规模较小时,也可采用上下结构;步骤四:依托于步骤一,使单位体积的盘片数量增多,转盘可以做的更加紧凑,所以可以将一个主轴的盘片分为两个处理段,分别为缺氧段和好氧段,优化工艺,减少设备数量;步骤五:设置瓢舀器,使一个主轴的前段转盘流向后段转盘的污水合理布水并轻微曝气,也使后段转盘出水可以无需泵送即可回流至前端处理处理单元;步骤六:安装排气管,加速转盘盖板内的空气流通,保证内部氧气的供应,并带走异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物转盘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步骤二,采用步骤一结构的盘片进行步骤二的交错层叠安装,行成腔体,转盘转动时污水在腔体内无秩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勰,汪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