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86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涉及医疗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目的在于实现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在离线采集,多基线全程管理,患者重复入组管理这些不同场景的覆盖支撑,完成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的实施需求。包括:S1、数据采集计划下发后,判断是否可以在线采集数据,若可以,则进入在线采集部署,否则进入离线采集部署;S2、上述在线采集部署或离线采集部署完成后,判断进行多基线采集,若是,则进行多基线采集,否则进行常规采集;S3、上述多基线采集或常规采集完成后,判断是否重复入组,若是,则完成重复入组后,返回步骤S2,否则,转入步骤S4;S4、完成数据采集计划。成数据采集计划。成数据采集计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和计算机软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围绕肿瘤疾病的患者症状管理,至始至终会贯穿于患者诊疗的整体过程。针对特异性疾病的诊疗全程管理,在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实施落地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复杂场景,如何在多场景下都能够为医患提供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数字化全程管理切实落地的前提。
[0003]传统的患者管理平台缺乏和症状关联相关的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也无法满足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电子化使用需求。通过周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满足更加贴近临床使用实际场景,打造一套完善的支撑平台,可以支持离线采集,支持不同阶段的患者症状追踪,对于患者多次诊疗周期能够进行有效的跟踪,能够根据症状的变化在系统中可以实时的追踪到患者的状态,当症状的分诊登记发生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会进行快速的介入,这些是数字化症状全程管理落地的关键能力。
[0004]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PRO(Electronic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或生活质量以及诊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价。ePRO数据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收集而来的,这些问卷作为测评工具,由明确的概念框架构成,反应参与者的症状、功能、健康形态或生命质量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可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对临床治疗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5]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以数字化症状管理的切实落地为目标,通过引入更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方案,来实现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在离线采集,多基线全程管理,患者重复入组管理这些不同场景的覆盖支撑,完成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的实施需求,在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等维度支撑上述场景的数字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目的在于实现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在离线采集,多基线全程管理,患者重复入组管理这些不同场景的覆盖支撑,完成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系统平台的实施需求。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数据采集计划下发后,判断是否可以在线采集数据,若可以,则进入在线采集部署,否则进入离线采集部署;S2、上述在线采集部署或离线采集部署完成后,判断进行多基线采集,若是,则进行多基线采集,否则进行常规采集;S3、上述多基线采集或常规采集完成后,判断是否重复入组,若是,则完成重复入组后,返回步骤S2,否则,转入步骤S4;S4、完成数据采集计划。
[0008]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离线采集部署具体包括:当需要多个终端同时进行离线采集时,并且需要每个终端的采集条目是统一标准,所以将统一在中心数据库平台进行采集
项目采集内容的定义,支持采集终端以集中在线同步,分布离线采集的方式,在局域网当中实现对项目定义的同步;然后再使用离线数据采集,收集项目统一需求的围绕患者症状的阶段数据,再通过局域网,将离线采集的数据同步导入到中心平台,使医患数据能够在一个平台中完成数据的统一整合及分析。
[0009]更为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离线采集部署具体包括:通过项目后台管理模块,对所有项目涉及采集的数据条目、格式、字段长度等数据的内容进行标准化数据电子表单设计,在系统建立需要采集的所有表单结构和电子化数据的规范要求定义,保存至主服务器SQL数据库表中;同时定义项目针对患者采集数据的频次计划,每个频次包含供采集终端进行项目结构的同步;主服务器提供了基于RESTful API的接口,包括携带token的请求认证机制,认证通过后,按照POST接口方式将对应项目的表单结构和采集计划的定义通过项目模板同步到本地;当选择“采集终端”部署模式,“采集终端”系统运行在终端本地,在本地的访问也会采用HTTPS的访问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采集终端上设定的服务器局域网IP地址,当数据采集应用需要同步项目结构时,通过HTTP RESTful接口的形式进行局域网通信,将主服务器上的基础数据做远程同步,下发到采集终端上;在导入过程中,依然采用标准的RESTful API接口,与主服务器进行token认证,通过POST请求的方式,建立文件流,将压缩后的数据文件,上传至主服务器,后台通过标准接口,将数据写入到结构化数据库中,每个数据写入时都会有数据的格式和值的校验,确保数据的质量;主服务将上传的ZIP文件自动解压,读取CSV文件中的数据,并根据字段ID保存到对应的SQL数据库表中;主服务器的数据管理应用,可以实现对采集终端数据同步的记录和查询,当采集终端通过同步将数据上传到主服务器后,会在SQL数据库中形成上传记录包括时间、采集终端ID、同步数据数量,以及附件数。当用户打开主服务器界面时,前端页面通过标准的HTTP接口,获取动态的同步上传记录,将这些条目显示在页面上,供管理员进行确认;主服务器会将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并按照每个患者的编号进行索引;最终按照约定的文件数据格式输出成文件,便于持续更新的数据汇总后,同步存储到中心数据平台;在导出数据的加密文件,采用RSA对成加密方式进行数据加密,同时采用CA证书进行文件签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在线同步的方式,采用HTTPS的方式进行SSL的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取。
[0010]优选的,步骤S2所述的进行多基线采集具体包括:通过多基线采集,使全程管理的整体计划变为多个基线的采集队列,在出现需要对患者状态时间进行调整的时候,及时进行调整,通过频次基线关联关系,来自动根据新的时间来调整采集计划,更新患者的症状信息;每次基线时间的调整,会对该时间为起始的阶段的所有采集计划、统计分析等进行自动的调整,实现患者情况动态变化下的症状管理计划的变更,也能够支持基线的多次调整。
[0011]更为优选的,步骤S2所述的进行多基线采集具体包括:根据和数据库中计划日期的比较,判断是否影响了患者已上报的频次,对比各阶段采集计划的内容条目,确认是否影响的已答频次问题是否可以被移动分配到新的频次,如果没有影响那么就生成新的采集计划,也可以通过清空的按钮让患者根据新的采集计划进行重新答题,后台SQL数据库会把数据保存为历史记录,并将已答状态标签置空,允许重新写入数据,系统平台提供历史数据处理功能;如果影响,系统要对受影响的频次的历史数据进行保存和处理,系统为研究者提供了手动操作的菜单,这里需要医护人员来人工判断被影响的已答频次,内容是否需要重新上报评估;如果需要,那么将会把已答频次的状态重置,并且重新触发采集计划,让患者进
行新的答题,如果认为该频次已答问卷是可以被保留或移动的,新的频次内容里包含了所答问题的条目则会出现可移动按钮,研究者通过点击移动频次,选择将已答频次的内容移动到哪个新的频次,同时后台SQL数据库会将频次指针分配到对应的新频次,给这次答题赋予新的答题频次标签。
[0012]优选的,步骤S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数据采集计划下发后,判断是否可以在线采集数据,若可以,则进入在线采集部署,否则进入离线采集部署;S2、上述在线采集部署或离线采集部署完成后,判断进行多基线采集,若是,则进行多基线采集,否则进行常规采集;S3、上述多基线采集或常规采集完成后,判断是否重复入组,若是,则完成重复入组后,返回步骤S2,否则,转入步骤S4;S4、完成数据采集计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离线采集部署具体包括:当需要多个终端同时进行离线采集时,并且需要每个终端的采集条目是统一标准,所以将统一在中心数据库平台进行采集项目采集内容的定义,支持采集终端以集中在线同步,分布离线采集的方式,在局域网当中实现对项目定义的同步;然后再使用离线数据采集,收集项目统一需求的围绕患者症状的阶段数据,再通过局域网,将离线采集的数据同步导入到中心平台,使医患数据能够在一个平台中完成数据的统一整合及分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症状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离线采集部署具体包括:通过项目后台管理模块,对所有项目涉及采集的数据条目、格式、字段长度等数据的内容进行标准化数据电子表单设计,在系统建立需要采集的所有表单结构和电子化数据的规范要求定义,保存至主服务器SQL数据库表中;同时定义项目针对患者采集数据的频次计划,每个频次包含供采集终端进行项目结构的同步;主服务器提供了基于RESTful API的接口,包括携带token的请求认证机制,认证通过后,按照POST接口方式将对应项目的表单结构和采集计划的定义通过项目模板同步到本地;当选择“采集终端”部署模式,“采集终端”系统运行在终端本地,在本地的访问也会采用HTTPS的访问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采集终端上设定的服务器局域网IP地址,当数据采集应用需要同步项目结构时,通过HTTP RESTful接口的形式进行局域网通信,将主服务器上的基础数据做远程同步,下发到采集终端上;在导入过程中,依然采用标准的RESTful API接口,与主服务器进行token认证,通过POST请求的方式,建立文件流,将压缩后的数据文件,上传至主服务器,后台通过标准接口,将数据写入到结构化数据库中,每个数据写入时都会有数据的格式和值的校验,确保数据的质量;主服务将上传的ZIP文件自动解压,读取CSV文件中的数据,并根据字段ID保存到对应的SQL数据库表中;主服务器的数据管理应用,可以实现对采集终端数据同步的记录和查询,当采集终端通过同步将数据上传到主服务器后,会在SQL数据库中形成上传记录包括时间、采集终端ID、同步数据数量,以及附件数;当用户打开主服务器界面时,前端页面通过标准的HTTP接口,获取动态的同步上传记录,将这些条目显示在页面上,供管理员进行确认;主服务器会将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并按照每个患者的编号进行索引;
最终按照约定的文件数据格式输出成文件,便于持续更新的数据汇总后,同步存储到中心数据平台;在导出数据的加密文件,采用RSA对成加密方式进行数据加密,同时采用CA证书进行文件签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在线同步的方式,采用HTTPS的方式进行SSL的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石丘玲王旭聂宇贤赵铭
申请(专利权)人:石丘玲聂宇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