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715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的齿轮本体表面采用先渗金属、后渗碳的工艺获得一层厚度为0.1-0.8mm,其元素平均含量为钨2-5%、钼5-12%、铬2-5%、钒0.5-2%和碳0.8-2.5%的耐磨合金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钢铁材料制成的齿轮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铬和钒渗金属工艺;(2)对合金层进行固体渗碳;(3)将上述渗金属、渗碳的齿轮试样淬火;(4)在箱式炉中回火。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工艺先进,成本低,节约合金,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具体是一种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
技术介绍
传统使用的齿轮一般由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材料制成,这种齿轮的不足是表面硬度低、耐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种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的齿轮本体表面采用先渗金属、后渗碳的工艺而获得的一层厚度为0. 1-0. 8mm,其元素平均含量为钨2-5%、钼5-12%、铬2-5%、钒0. 5-2%和厚度为l-5mm、碳含量为0. 8-2. 5%的耐磨合金层。 本专利技术耐磨齿轮表面合金层的制备方法是 1、在中碳钢或中碳钢合金材料制成的齿轮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铬和钒渗金属工艺,渗金属工艺为利用阴极溅射法,阴极电压_90(^,将钨、钼、铬、钒制成的烧结板和齿轮试样的温度升到100(TC,保温5h,使被溅射出的钨、钼、铬、钒离子、原子及粒子团迁移吸附并扩散进入到试样内部,形成合金层,保温结束后缓冷到室温; 2、对合金层进行固体渗碳将上述经渗金属的齿轮试样装入填充好的新旧渗碳剂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为合金钢的耐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的齿轮本体表面采用先渗金属、后渗碳的工艺获得一层厚度为0.1-0.8mm,其元素平均含量为钨2-5%、钼5-12%、铬2-5%、钒0.5-2%和碳0.8-2.5%的耐磨合金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申罡王成磊卜根涛陈选楠李冰黄学峰徐晋勇李柳林黄鹏科吴启科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