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水透汽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及应用和自粘防水透汽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包括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增粘树脂、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第一稀释剂;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包括高分子量体系和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软单体为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及应用和自粘防水透汽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透汽膜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及应用和自粘防水透汽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防水透汽膜主要应用于保温层上部,用以保证建筑内部的水蒸气顺利排出,阻隔外部雨水侵入和水蒸气结露反渗入保温层,以及保证保温层的功能正常化。在建筑方面主要用于木结构房屋、钢结构屋面和外墙装饰保温幕墙等。
[0003]目前常规的自粘防水透汽膜均采用苯乙烯或丁基热熔压敏胶作为自粘层,涂胶后膜的透汽性会迅速下降至10g/m2.24h以内,不具有真正意义的透汽性。
[0004]为达到透汽性,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减小涂胶面积,如点涂、网涂等局部涂胶的方式来保持透汽性,如专利CN205314378U所述,自粘层采用直径50
‑
300μm的微孔热熔压敏胶,微孔面积占据整体胶层面积的70
‑
85%。但该技术势必会带来制造工艺复杂,品质无法把控,牺牲粘接强度等问题。
[0005]此外,现有的防水透汽膜的施工方式为松铺粘贴或者铆合固定,在固定部位粘贴密封胶带,再用塑料锚栓固定在基层上,但这样的方式无法适用于立面墙体。
[0006]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的自粘防水透汽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及应用和自粘防水透汽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自粘防水透汽膜由防水透汽膜和自粘压敏胶组成,防水透汽膜和自粘压敏胶均可实现良好的水蒸气透过率,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自粘防水透汽膜具有更优异的透汽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施工便捷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该透汽性自粘压敏胶为溶剂型压敏胶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增粘树脂、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第一稀释剂;
[0009]所述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包括: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
[0010]所述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软单体含量在70%
‑
95%之间,粘度范围在1200
‑
4500cps之间;
[0011]所述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软单体含量在20%
‑
40%之间,粘度范围在100
‑
1000cps之间。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为丙烯酸体系,引入了不同分子量的长侧链烷基酯共聚物,当气体分子扩散时,链的运动也同时发生,气体渗透率与分子链的柔性有关,分子链的柔性越大,气体透过性越好。本专利技术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中引入分子量高及
软单体含量高的丙烯酸酯,和,分子量低及软单体含量低、硬单体含量相对高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分子量高及软单体含量高的丙烯酸酯使得分子柔性增大、极性增强,得以提高透汽效果及增加附着强度,分子量低及软单体含量低、硬单体含量相对高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得以提高胶体整体内聚力。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以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的总重量计,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量为20
‑
50%,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量为5
‑
25%,增粘树脂的含量为5
‑
15%,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含量为1
‑
5%,第一稀释剂的含量为35
‑
50%。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软单体为C4
‑
C12长侧链烷基酯聚合物,所述C4
‑
C12长侧链烷基酯优选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
‑2‑
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6]所述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为松香系树脂、二甲基苯系树脂、酚系树脂、石油树脂和萜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一稀释剂为乙酸乙酯、正丁酮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在制备自粘防水透汽膜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粘防水透汽膜,该自粘防水透汽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水透汽膜底材层、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膜层;
[0021]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的材料为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
[0022]任选地,所述防水透汽膜底材层和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之间还设置有底涂层。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汽膜底材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经闪蒸法纺丝挤压成型的一体化构造膜(杜邦,牌号为Tyvek Supro2507B)、单向拉伸成型的微孔复合膜(普瑞玛,牌号为PREM145)和涂布透汽性高分子涂层的涂布复合膜(英特瑞普,B20)中的至少一种。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汽膜底材层的厚度为0.1
‑
5.0mm,克重为50
‑
500g/m2。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底涂层为聚合物和异氰酸酯固化剂以及任选的第二稀释剂复配形成。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为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烯烃和改性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二稀释剂为水、乙酸乙酯、正丁酮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与任选的第二稀释剂的质量之和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90
‑
97):(3
‑
10)。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1
‑
2μm,涂布干重为0.1
‑
2g/m2。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隔离膜层为离型纸和/或离型膜。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离型纸和离型膜各自独立地包括基材和涂布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基材为牛皮纸、格拉辛纸、PET膜、聚烯烃膜和铝箔中的至少一种。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涂层为有机硅、氟化物和氟硅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满幅涂布于所述隔离膜层上;所述自粘压敏胶的涂布干重为50
‑
300g/m2。
[0035]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所述的自粘防水透汽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S1:提供防水透汽膜底材层,并任选地在其上涂布底涂层组分以形成底涂层;
[0037]S2:在所述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其特征在于,该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包括如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增粘树脂、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第一稀释剂;所述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组合物包括: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软单体含量在70%
‑
95%之间,粘度范围在1200
‑
4500cps之间;所述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软单体含量在20%
‑
40%之间,粘度范围在100
‑
1000cps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其中,以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的总重量计,高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量为20
‑
50%,低分子量体系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量为5
‑
25%,增粘树脂的含量为5
‑
15%,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含量为1
‑
5%,第一稀释剂的含量为35
‑
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其中,所述软单体为C4
‑
C12长侧链烷基酯聚合物,所述C4
‑
C12长侧链烷基酯优选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
‑2‑
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粘树脂为松香系树脂、二甲基苯系树脂、酚系树脂、石油树脂和萜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稀释剂为乙酸乙酯、正丁酮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在制备自粘防水透汽膜中的应用。5.一种自粘防水透汽膜,其特征在于,该自粘防水透汽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水透汽膜底材层、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膜层;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的材料为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汽性自粘压敏胶;任选地,所述防水透汽膜底材层和所述透汽性自粘压敏胶层之间还设置有底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粘防水透汽膜,其中,所述防水透汽膜底材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经闪蒸法纺丝挤压成型的一体化构造膜、单向拉伸成型的微孔复合膜和涂布透汽性高分子涂层的涂布复合膜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宋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