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及其高程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膨胀岩土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高程可调整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及其高程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基的工后变形沉降具有多种形式,其中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是轨道不平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基中某个或某些地层长期持续的次固结变形、铺轨时尚未完成的主固结变形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临近区域荷载变化等环境影响造成的附加沉降变形等,都将引起路基的工后沉降;地层天然的不均匀分布、不均匀荷载的作用,将导致工后沉降分布不均匀。
[0003]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对沉降控制都提出了严格标准,日本要求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00mm;德、法等国甚至提出了交付运营后“零沉降”的控制标准,德国铁路技术规范规定:无砟轨道的工后总沉降量要比扣件的最大调整量小40mm,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波长小于20m时要求最大沉降幅值应控制在15mm范围以内,当路基发生大于20m波长的不均匀沉降时其最大沉降幅值应控制在30mm以内,且为了避免因列车荷载而引起的基础形变还应留出5mm的预留量。
[0004]中国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支承层及基床底层之间的顶升筏板,在所述顶升筏板及基床底层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顶升单元,其中所述顶升筏板包括一定厚度的结构层,且具备一定的抗弯强度以及抗冲切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筏板设置在支承层下方一定范围内,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顶升筏板的厚度和强度同步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升单元之间的间距取决于顶升筏板的厚度、埋设深度和上部轨道的结构型式,所述顶升单元设置在支承层顶贴近轨道板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95m~2.35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轨道限位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单元呈矩阵排列或三角形排列形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单元为机械式或液压式或电子式或膜袋式顶升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筏板筏板包括一定厚度的轻质混凝土结构层,所述结构层上设置有横向通常配筋和纵向通常配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筏板的顶升区附近还设置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常配筋为若干呈间距排列的钢筋。11.一种权利要求1
‑
10任一项所述的高程可调整路基结构的高程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顶升筏板设置在支承层与基床底层之间一定范围内;S2:将顶升单元设置在顶升筏板及基床底层之间;S3:钻制注浆孔并注浆填充;S4:当路基发生下沉变形时,抬升顶升筏板并在所述顶升筏板的下方填充填充层,在抬升过程对抬升区段以及其顺延段的高程变化量进行控制;或当路基发生上拱变形时,通过调低顶升单元或清除顶升筏板下方的一定厚度的填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泰灃,邓逆涛,蔡德钩,张千里,闫宏业,陈锋,王立军,尧俊凯,王鹏程,闫鑫,程智博,王李阳,刘振宇,李竹庆,张栋,张新冈,朱忠林,刘杰,程远水,郭增强,王蕴嘉,郭惠芹,梁经纬,刘晓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