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61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扩增所述d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该dCAPS标记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是否含有TAC1的基因型,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有AetTA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涉及一种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作物株型主要由穗部形态、植株高度、分蘖数量和角度以及叶夹角等性状决定。分蘖角度定义为主茎与最外侧分蘖间形成的角度,其与作物的光合利用效率、逆境抗性以及产量紧密相关。过窄的分蘖角度通常会导致植株间空气流动差,湿度增大进而引起病害发生,而过大的分蘖角度通常会导致植株间相互遮挡,降低光合利用效率,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开发具有合理分蘖角度的作物材料,通过合理密植,能够极大提高产量。
[0003]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小麦高产育种,主要侧重要于聚合与千粒重、分蘖数量和株高以及各种抗性相关基因,极少关注与分蘖角度相关基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在小麦中与分蘖角度相关基因报道较少。
[0004]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植物,其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两次多倍化过程:第一次多倍化事件发生在约50万年前,由乌拉图小麦(A
u
A
u
; 2n = 2x = 14)和山羊草属植物拟山羊草(BB)发生天然杂交,形成了野生二粒小麦(A
u
A
u
BB)。第二次多倍化事件发生在大约8000年前,由栽培二粒小麦(A
u
A
u
BB)和少数几例节节麦(DD)杂交形成早期的六倍体小麦。经过不断的驯化,早期的六倍体小麦逐渐演变成为现代六倍体面包小麦。
[0005]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2n=14)是普通六倍体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属于普通小麦重要得二级基因资源库。节节麦自然群体按照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可分为L1、L2和L3等三个主要系,L1和L2系又进一步细分为2E、2W、1W、1E

X和1E

H/1E

Y等亚系(Zhou, Y. Bai, S. Li, H. et al. Introgressing the Aegilops tauschii genome into wheat as a basis for cereal improvement. Nat Plants.7, 774

786(2021); Li, H.Nie,F. Zhu, Let al. New insights into the dispersion history and adaptive evolution of taxon Aegilops tauschii in Chin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49, 185

194(2022))。其中我国黄河流域为节节麦分布的最东端,其中蕴含有特有的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例如代表节节麦种质T093为从河南濮阳采集到,并且完成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构建(Zhou, Y. Bai, S. Li, H. et al. Introgressing the Aegilops tauschii genome into wheat as a basis for cereal improvement. Nat Plants.7, 774

786(2021))。目前仅有2E系中少数几个节节麦参与六倍体小麦形成,而且参与时间较晚导致现有六倍体小麦中D基因组的多样性明显低于A和B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小麦D亚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要远远低于节节麦自然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0006]TAC1最早在水稻中被鉴定到,并证实参与调控水稻分蘖角度。之后,TAC1同源基因陆续在拟南芥、玉米、油菜、桃树、杨树、李子树和小麦中被鉴定到,分别控制分蘖角度、叶片角度以及分枝角度。
[0007]分子标记是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之一,它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
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的反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几十种不同类型的标记。根据标记原理,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可分为: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技术的DNA标记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等。这些分子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作图和基因定位研究、疾病诊断、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标记是根据SNPs位点的DNA序列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然后将PCR反应产物与限制性内切酶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分子标记。但SNP位点恰好位于酶切位点的情况较少,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改良。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Sequence,dCAPS)是在CAPS标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分子标记,它的原理是通过在扩增引物中引入错配碱基,SNP位点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从而使不同等位基因能被区分鉴定。dCAPS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基因型鉴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开发用于鉴别小麦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该dCAPS标记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是否含有TAC1的基因型,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有AetTAC1

T093基因的直立株型小麦。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扩增所述d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扩增上述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的试剂盒。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利用上述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鉴定小麦直立株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待测节节麦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dCAPS分子标记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再对酶切产物进行电泳分离,若酶切产物显示一个205bp条带则待测节节麦品种为匍匐株型,若酶切产物显示180bp一个条带或者205bp、180bp两个条带则待测节节麦品种为直立株型。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在小麦直立株型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根据节节麦TAC1基因SNP4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了一个dCAPS分子标记,利用dCAPS标记对节节麦T093、AK58和AK58

T093渐渗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扩增所述d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2.含有扩增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的试剂盒。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节节麦直立株型的dCAPS分子标记鉴定节节麦直立株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待测节节麦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纯鹏周云李浩李政阿吉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