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59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2
本申请提供一种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底部设有四周上翘的滑板,平台的接地比压小于其所滑行地面的最小承载压强,以确保平台不会沉陷于湿地;平台上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绞龙推进器,两边推进器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且各自设有独立驱动器,用于推动平台滑行和转向;所述绞龙推进器的轴承座设置在滑板上面,对应绞龙螺旋叶片下方的滑板设有避让槽,透过滑板避让槽切入滩涂地面的局部绞龙螺旋叶片可以更高效地推进滑板快速前行,大而平的滑板和定位地螺钉能确保其平稳停驻,更适于滩涂开发建设施工和维护作业;增设悬空浮体的平台还能在涨潮后浮行于水面,设有暗水舱、流线型密封盖板和侧封闭过水通道的混合浮体,可进一步提升推进效率。提升推进效率。提升推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运输人员、材料和设备的运载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潮间带环境的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包括转运平台、施工平台和储料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运载平台(或称运载工具)以轮船、汽车和飞机等几种水、陆、空专用平台最为普遍,此外还有为特殊用途开发的水陆两栖车和陆空两栖车等跨界运载平台,本申请主要在无滚轮滑浮运载平台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尤其是滑行和/或浮行于潮间带的运载平台,理论上该平台也适用于雪地、草地和沼泽地。
[0003]滩涂、沼泽等地面(以下统称湿地),因为单位面积承载压强小且摩擦系数低,普通轮式车辆无法行驶(打滑或陷入);履带式车辆能够通过积水不深的湿地但也会陷入深水湿地,即便是配置有浮体的履带式车辆,也存在驱动效率低的问题;轮船可航行于深水区但是又会在浅水区搁浅;为此人类专利技术了泥撬和空气动力艇等滑行运载平台,此类滑行运载平台的接地比压大于湿地承载压强,不会陷入湿地,但是湿滑的地面难以形成反作用力,又给动力推进造成障碍,结果要么延续人畜拉动的原始推进方式,要么采用空气动力推进,但是空气动力艇相对承载力小、重心不稳、且造价高昂,并不适合湿地建设开发和维护作业。
[0004]著名的“水陆两栖螺旋推进车”享有水陆两栖全地形之王的美名,该车的车架下面设有一对或多对左右对称分布的滚筒,并在滚筒外周固定连续的螺旋叶片,左右各对滚筒上的螺旋叶片的旋向均是相反的,可有效抵消侧向分力,而且其超大尺寸的空心滚筒还能提供足够的浮力,使得该车能浮在水面之上自由航行,除了不能在铺装路面上行驶外,水陆两栖螺旋推进车能在雪地、湿地(包括滩涂)、沙地和布满植被的山地上自由行驶。但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水陆两栖螺旋推进车还存在以下显著问题,其一,成本高、寿命短,超大尺寸高承载空心滚筒及螺旋叶片加工难度大,致使其加工成本高;此外四倍行程、双向摩擦的使用状态必然会降低其使用寿命,二次更换又进一步增加成本;其二,效率低、能耗高,滚筒圆度不容易保证,加之侧向分力损失,能源效率低,使用过程费用高;其三,其超大滚筒会在湿地上留下较深的沟槽(深度接近滚筒半径),严重干扰湿地上的生物环境。
[0005]技术专利:一种用于滩涂娱乐的泥浆滑行器(申请号:CN201320772796.3),在泥撬上增设明轮推进器,思路大方向是对的,但是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未认识到泥浆属于非牛顿流体,当明轮推进器的推板快速下压泥浆时,泥浆会急剧“变硬”,致使明轮推板无法顺利切入泥浆之中,结果滑行速度太低;此外,该方案不能浮行于水面。
[0006]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两栖泥涂舟(申请号:CN201610905468.4),意图在船的基础上兼顾滩涂滑行和硬地滚轮行走,其螺旋叶片推进器主要是为水上推进设计的,当该舟从水面驶入滩涂时或从硬地驶入滩涂时,因为嵌入U形槽内的螺旋推进器整体高于舟底面(低了则会在硬地滚轮行走时刮地),导致推进器不吃泥,驱动轮胎又会打滑,均无法产生推力,不能在滩涂上滑行;另外,由于舟底吃泥后其浮力大部分消失,此时若遇涨潮,将有没顶之灾。
[0007]中国的经济集中在东部,而能源却集中在西部,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又上升为国家
治理的战略定位,按照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东部各省也在谋求本地新能源发电,比如海上风力发电和滩涂太阳能发电等。滩涂太阳能发电不占用耕地,也不影响湿地生态,发展前途宽广,唯一的困难是缺乏合适的运载平台进行开发建设以及建成后的维护管理。
[0008]是故,如何提供一种在湿地中高效行驶,并且成本不高、易于普及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包括转运平台、施工平台和储料平台,具有成本低、适用广、安全可靠等优点。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以下简称运载平台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平台底部设有前端上翘的滑板,所述运载平台的接地比压小于其滑行地面的最小承载压强;所述滑板上设有一对或多对动力驱动的绞龙推进器和/或所述滑板上设有悬空浮体,各对绞龙推进器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且螺旋叶片下沿低于滑板底平面。滑板面积大、接地比压小,可以在湿地上有效承载所述运载平台,前端上翘的滑板可减小前行阻力,并且有效防止淤泥涌入滑板上表面,优选的是滑板四周均上翘,即后边和侧边(包括避让槽的周边)也有向上的翘板或导向边,以便倒车或侧向(拐弯)滑行;优选的是所述绞龙推进器上设有半封闭护罩,上面以及两边封闭的护罩用于遮挡绞龙推进器侧向甩上来的泥浆,避免污染作业甲板以及周边环境;由于无需像螺旋推进车那样依靠超大尺寸空心滚筒承担浮力,因此相对纤细的绞龙推进器转轴可以设置在滑板之上,易于安装且承力结构好;螺旋叶片下沿低于滑板底平面的部分切入湿地,可以有效推进滑板快速前行,相比宽大的明轮推板,纤薄的螺旋叶片更容易切入非牛顿流体;相比大尺寸的螺旋滚筒,具有同等推力的绞龙推进器直径更小、功耗更少,同时又不会像螺旋滚筒那样在湿地上产生较深的沟槽,减少对湿地中动植物的干扰;成对配置且旋向相反的绞龙推进器还可以更好地消除侧向分力;此外,绞龙推进器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普及;通常小型运载平台只需配置一对绞龙推进器,而大型运载平台可以配置两对甚至多对绞龙推进器,以增加推进力,大型运载平台可以运载诸如打桩机、起重机、挖掘机等重型施工机械,构成施工平台,适用于太阳能发电场的开发建设;需要说明的是:未设有浮体的平台只能在滩涂上滑行,若遇涨潮则难免没顶,为了增加平台的适用性,可在滑板上增设浮体,但是当非悬空浮体(以滑板为浮体底面)陷入淤泥时,因为淤泥阻隔导致水体无法流入浮体底面,结果会导致其浮力消失,只能靠推进器驱动平台滑行运动,再借助运动所产生的不平稳扰动使得水体渗入滑板底面,或可恢复浮体的浮力,所以非悬空浮体仅适用于配置有推进器的运载平台;当平台上未设有推进器时,所述浮体则必须是悬空浮体或包含有悬空浮体的混合浮体,所述悬空浮体有位于滑板上方的独立下表面,当其有效排水量大于平台总质量时,配置有悬空浮体的平台无需推进器扰动也可以借助有效排水量所产生的浮力将平台浮起,适用于那些不需要频繁移动的储料平台(即材料储备船),省去推进器使其造价更低,可与配置有驱动器的平台联合使用。
[0011]本文使用的术语“或”、“或者”以及“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A、B或者C”以及“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例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滑板上设有一对或多对动力驱动的绞龙推
进器和/或所述滑板上设有悬空浮体”,这句话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1、所述滑板上设有一对或多对动力驱动的绞龙推进器,未设有悬空浮体(但是不排除设有非悬空浮体):2、所述滑板上设有悬空浮体,未设有动力驱动的绞龙推进器(但是不排除设有其它动力驱动系统,比如空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平台底部设有前端上翘的滑板,所述运载平台的接地比压小于其滑行地面的最小承载压强;所述滑板上设有一对或多对动力驱动的绞龙推进器和/或所述滑板上设有悬空浮体,各对绞龙推进器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且螺旋叶片下沿低于滑板底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浮体下面设有暗水舱,所述暗水舱经由透水管连通高位透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上设有密封盖板,所述盖板的周边与滑板密封连接构成非悬空浮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上设有混合浮体,左右两边绞龙推进器上部设有前后贯穿的侧封闭纵向过水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各对绞龙推进器左右对称分布且单边各自设有独立驱动器,各对绞龙推进器轴线向前或向后收窄成锐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滑行及浮行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推进器的轴承座设置在滑板上面,推进器的转轴中心至滑板底平面的距离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子望孙洪源岳永宏毕建敏毕重孟李东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