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结构及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59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盘结构及智能机器人,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基体,设有一对行走轮;第一防压组件,设于基体沿运行方向上的前部边沿上;以及第二防压组件,设于基体的底部且位于行走轮沿运行方向上的前方;第一防压组件包括设于基体的前部边沿处的第一触发件和沿基体的前部边沿分布的第一移动件,第一移动件浮动设于基体的前部边沿上;第二防压组件包括设于基体底部且位于行走轮前方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二移动件,第二移动件浮动设于基体的底部;第一移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第一触发件侧移动而触发第一触发件;第二移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第二触发件侧移动而触发第二触发件;行走轮在第一触发件和/或第二触发件被触发后停止运动。止运动。止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结构及智能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底盘结构及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摆脱简单、重复、低技术含量劳动的需求增多,机器人逐渐走入人们生活之中来帮助完成相应的工作。现在的餐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繁重,强度大,重复性高,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餐饮企业选择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
[0003]市场上,送餐机器人的底盘上通常设有雷达避障功能,但是雷达本身具有扫描开角,不能覆盖360度,且雷达扫面平面有一定的高度,当障碍物低于扫描平面的高度时,雷达不能识别障碍物,会导致机器人撞上障碍物。在餐厅中,经常会出现顾客将脚伸到过道中的情况,脚底到脚背的高度通常情况下都会低于送餐机器人雷达扫描平面的高度,这种情况下送餐机器人就可能会压到顾客的脚,且压上之后机器感觉不到异常,不会停止,甚至对顾客造成二次伤害。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设有行走轮,可在地面上行走;第一防压组件,设于所述基体沿运行方向上的前部边沿上;以及第二防压组件,设于所述基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行走轮沿运行方向上的前方;其中,所述第一防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体的前部边沿处的第一触发件和沿所述基体的前部边沿分布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浮动设于所述基体的前部边沿上;所述第二防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体底部且位于所述行走轮前方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浮动设于所述基体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件受外力作用朝向所述第一触发件侧移动而触发所述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受外力作用朝向所述第二触发件侧移动而触发所述第二触发件;所述行走轮在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或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后停止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压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所述基体之间偏压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沿所述运行方向浮动设于所述基体上;和/或,所述第二防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和所述基体之间偏压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沿垂直于所述运行方向的方向浮动设于所述基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导向座,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座抵接;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所述导向座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对所述第一移动件进行运动导向和运动限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向座上的固定导向套和设于所述第一移动件上的活动导向套,所述固定导向套套设在所述活动导向套外侧;其中,所述固定导向套的内壁与所述活动导向套的外壁适配,所述固定导向套的内壁和所述活动导向套的外壁均为圆锥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套的内壁的孔径和所述活动导向套的外壁的外径在所述第一移动件至所述行走轮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的态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朝向所述第一触发件侧的面体上设有连接柱,所述活动导向套固设在所述连接柱外。7.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李士杰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