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56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数据线,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供应电压;薄膜晶体管,连接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中的每一者的栅极电极与数据线之间,且控制电压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供应;栅极线,连接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且传输用于切换薄膜晶体管的信号;以及多个电流供应线,在第一方向上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形成区外部布线,电流供应线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接触,以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供应电流。发光晶体管供应电流。发光晶体管供应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使用有机半导体元件的光源元件已投入实际使用,且使用有机半导体元件作为光源元件的显示器已在商业上可用。在使用有机半导体元件作为光源元件的显示器的开发中,对更高亮度、更高清晰度、更低功耗及更长寿命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以进一步改善性能。
[0003]使用有机半导体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传统显示器的像素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也称为“OLED”)及控制被容许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晶体管制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根据从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也称为“TFT”)输入的电流发光的装置,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基板上形成至夹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层中。
[0004]然而,关于此种配置,以下专利文件1阐述一种通过控制施加至作为用于减少控制元件的数目及增加发光面积以增加亮度的元件的栅极电极的电压来调节流动电流的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vertic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VOLET)(也称为“VOLET”),所述晶体管根据流经晶体管本身的电流的量来发光。以下专利文件2阐述使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显示器,且预期显示器的亮度显著增加。
[0005]引用列表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专利文件1:WO 2009/036071
[0008]专利文献2:专利文件2:JP

T

2014

505324
[0009]专利文献3:专利文件3:JP

A

2018

197864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问题
[0011]近年来,显示器不仅用于家用电视及个人计算机,而且用于例如车站广告及活动大厅背景等各种目的。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显示器的发展中,随着上述性能改善,扩大(enlargement)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0012]在使用有机半导体元件的显示器中,形成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及类似物设置于显示单元中,且驱动这些的驱动器设置于显示单元的外边缘部分中。此种配置目前仍作为通用配置采用于诸多显示器中。
[0013]根据此种配置,当显示器扩大时,从布置于外边缘部分中的每一驱动器输出的信号的传输距离增加,以便控制及驱动整个显示单元之上的每一元件。然后,对驱动器与每一元件进行连接的布线变长,且驱动器与元件之间的布线的电阻值变大。举例而言,当布线的电阻值增加时,会引起由于流动电流或信号延迟或劣化而导致的电压降(voltage drop)
(也称为电流电阻降“IR

Drop”)。
[0014]具体而言,在用于向发光元件供应电流的电流供应线中,当布线的电阻值增加时,即使在施加相同的电压以容许电流从电流供应单元流动至每一发光元件的情形中,随着距电流供应单元的距离增加,电压也根据布线的电阻值及流动电流而下降。然后,相对于显示图像数据所必需的电流值,实际供应的电流的量减少。然后,当此种影响变得显著时,出现显示缺陷而使可由人在视觉上辨别的亮度逐渐降低。此外,在诸多情形中,电流供应线被配置成由布置成一行的一组发光元件共用。因此,当电流供应线的布线的电阻值变化时,在每一行中出现亮度差异,且出现线性显示缺陷。
[0015]作为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措施的方法,可想到将检测每一像素的发光亮度且虑及如专利文件3中所阐述的电压降的量为数据线供应电压的方法应用于电流供应线。然而,当添加复杂的电路时,发光区被极大地压缩,且高亮度受到阻碍。此外,由于元件的数目增加,因此存在有可能出现故障或缺陷的可能性。
[0016]另外,可想到使用其中设置有驱动器的外边缘部分、添加外部装置及类似操作,但扩大外边缘部分及添加外部装置会在即使需要各种用途的情况下限制显示器的使用模式及安装地点。
[0017]此外,可想到其中当假设变化的电压值通过回馈及类似操作应用于控制中时在计算方法中出现误差的情形,且亮度的变化不被校正从而可不在视觉上被辨别为显示缺陷的可能性相当大。因此,合意地根据所述装置的结构而非根据对亮度的变化的校正来采取针对显示缺陷的措施。
[0018]此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检查使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显示器,且发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还具有以下问题。
[0019]相似于场效晶体管,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具有包括源极电极、栅极电极及漏极电极的配置。然而,与例如薄膜晶体管等场效晶体管不同,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设置有包括有机EL层及有机半导体层的发光层。由于这些层的材料的特性,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特征在于,相较于例如薄膜晶体管等场效晶体管而言,在源极电极(阳极电极)与漏极电极阴极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容易受到施加于电极之间的电压的影响。
[0020]即,使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显示器的特征在于,相较于在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及薄膜晶体管的配置中的情形而言,亮度相对于电流供应线的电压降更大幅地波动,且如上所述的显示缺陷更容易显现。
[0021]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中电流供应线的电压波动降低的使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显示器。
[0022]问题的解决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器包括:基板;多个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在基板上在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布置成阵列,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各自从基板侧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以栅极电极、源极电极及漏极电极的次序形成,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具有发光层;数据线,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供应电压;薄膜晶体管,连接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中的每一者的栅极电极与数据线之间,且控制电压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供应;栅极线,连接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且传
输用于在薄膜晶体管的通电(energization)与中断(interruption)之间切换的信号;以及多个电流供应线,在第一方向上在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形成区外部布线,且相对于第三方向在距基板的距离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相同的区或比栅极电极更远离基板的区中布线,电流供应线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接触,以向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供应电流。
[0024]本说明书中的“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形成区”指代其中当等于或高于阈值的电压施加于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时电流从源极电极经由发光层朝漏极电极流动以发光的区。
[0025]执行半导体的制造工艺,进而使得根据材料、生长方向及类似因素在基板上以预定次序层叠材料,且一般而言,单独地形成对每一元件与形成所述元件本身的层进行连接的布线层。为此,举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器,包括:基板;多个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在所述基板上在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布置成阵列,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各自从所述基板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以栅极电极、源极电极及漏极电极的次序形成,且在所述源极电极与所述漏极电极之间具有发光层;数据线,向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电极供应电压;薄膜晶体管,连接于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栅极电极与所述数据线之间,且控制电压向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电极的供应;栅极线,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电极,且传输用于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通电与中断之间切换的信号;以及多个电流供应线,在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形成区外部布线,且相对于第三方向在距所述基板的距离与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电极相同的区或比所述栅极电极更远离所述基板的区中布线,所述电流供应线与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接触,以向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供应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所述发光层遍及所述多个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形成,且在所述电流供应线与所述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当从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时,所述堤层形成于所述源极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及不同于所述栅极电极的区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在所述电流供应线与所述垂直有机发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电极之间设置有有机树脂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有机树脂层形成于所述垂直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井宏充刘博马克西姆
申请(专利权)人:麦瑞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