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及其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46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0
一种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轴杆、第二轴杆、杆轴承、中间套筒和扭力杆,第一轴杆穿设于壳体,具有一外端与一第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接合端开设有收容孔;第二轴杆穿设于壳体,具有一外与一第二接合端,第二接合端开设有收容孔;杆轴承于第一轴杆的收容孔内,并且仅有一个杆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杆内;中间套筒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轴杆的收容孔内,而另外一部分穿设于杆轴承内,并收容于第一轴杆内,从而使杆轴承位于第一轴杆与中间套筒之间;以及扭力杆穿设于中间套筒内,其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轴杆的收容孔和第二轴杆的收容孔内,并且与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固定连接。并且与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固定连接。并且与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及其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转向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及其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主要的结构包括壳体、穿设壳体的上轴杆和下轴杆,其中上轴杆和下轴杆之间通过扭力杆连接,由于上轴杆的转动动力必须通过扭力杆传导到下轴杆,所以扭力杆与上轴杆、下轴杆的结合强度非常重要。现有的做法通常是:现有的扭力杆外通常套设一中间套筒,中间套筒与上轴杆之间设置有多个杆轴承,形成转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元件较多,也不利于简化制造安装流程。另外,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通常还包括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之间的夹角通常不是直角,因此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整车上的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其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其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0004]为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轴杆、第二轴杆、杆轴承、中间套筒和扭力杆,第一轴杆穿设于壳体,具有一外端与一第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接合端开设有收容孔;第二轴杆穿设于壳体,具有一外与一第二接合端,第二接合端开设有收容孔;杆轴承于第一轴杆的收容孔内,并且仅有一个杆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杆内;中间套筒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轴杆的收容孔内,而另外一部分穿设于杆轴承内,并收容于第一轴杆内,从而使杆轴承位于第一轴杆与中间套筒之间;以及扭力杆穿设于中间套筒内,其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轴杆的收容孔和第二轴杆的收容孔内,并且与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固定连接。
[0005]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前面所述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
附图说明
[000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有助于更清楚、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0007]图2示出了图1沿A

A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介绍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0009]请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使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上,包括:壳体10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上盖11具有第一通孔110,下盖12具有第二通孔120,该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120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120处分别设置有上、下轴承13。
[0010]第一轴杆30,穿设于壳体10的第一通孔110的上轴承13处,此处上轴承13为第一轴杆30提供侧向支撑力,以提高第一轴杆30承受侧向力的能力。第一轴杆30具有一外端31与一第一接合端32,第一轴杆的外端31具有环形齿部33,环形齿部33外露于该壳体10外,该第一轴杆30的第一接合端32的末端面沿第一轴杆30轴向开设有收容孔37,收容孔37由内而外具有孔径较大的内侧段371以及孔径较小的外侧段372。收容孔37的内侧段371的内壁包括一段平直内壁373。
[0011]第二轴杆40,穿设于壳体10的第二通孔120的下轴承13处,此处下轴承13为第二轴杆40提供侧向支撑力,以提高第二轴杆40承受侧向力的能力。第二轴杆40具有一外端41与一第二接合端42,第二轴杆的外端41具有环形齿部43,环形齿部43外露于该壳体10外,该第二轴杆40的第二接合端42端面沿该第二轴杆40的轴向设有收容孔44,该收容孔44由内而外具有孔径较大的内侧段441以及孔径较小的外侧段442,该收容孔内侧段441内壁包括一段平直内壁443,第二接合端42设置有引段45,该引段45收容于第一轴杆30的内侧段371内,从而使第一轴杆30与第二轴杆40接合。
[0012]杆轴承50,设置于第一轴杆30的收容孔37的内侧段371,相邻于第二轴杆40的引段45,杆轴承50的外壁与第一轴杆30的平直内壁373过盈配合。本实施方式中,杆轴承50是滚针轴承。本实施方式中,仅在第一轴杆30内设置一个杆轴承50,从而缩短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的轴向长度。
[0013]中间套筒55,呈纵长圆筒状。中间套筒55的一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内,其外壁抵靠第二轴杆40的平直内壁443,中间套筒55的另外一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穿设于杆轴承50内,并收容于第一轴杆30内,从而使杆轴承50位于第一轴杆30与中间套筒55之间,使中间套筒55与第二轴杆40固定连接而一同旋转,而与第一轴杆30可旋转地连接。杆轴承50的内壁与中间套筒55的外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0014]扭力杆60,呈长形,扭力杆60穿设于中间套筒55内,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杆30和第二轴杆40固定连接,扭力杆6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杆30和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37、44内。本实施方式中,扭力杆60与第一轴杆30和第二轴杆40的连接方式为:该扭力杆60的一端通过销子61固定在第一轴杆的收容孔37的外侧段372内,另一端通过销子61固定在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的外侧段442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扭力杆60接近端部的外周面环绕设置有若干凸肋(未图示),该扭力杆60的一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第一轴杆的收容孔37的外侧段372内,另一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的外侧段442内。
[0015]中间轴承座20,具有通孔21,中间轴承座20套设于第二轴杆40外。中间轴承座20设置有安装部22,壳体10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与安装部22固定连接,安装部22与上壳体11之间设置有上密封件221,安装部22与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下密封件222,用以防水防尘。上密封件221与下密封件222例如是密封圈或密封垫片,材质例如是硅胶或塑胶,本实施方式中,上密封件221与下密封件222的结构、材质均相同,从而统一密封件的规格、尺寸和结构,
简化元件选择、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错误安装。
[0016]中间轴承25,同轴收容固定于中间轴承座20的通孔21内。中间轴承25内壁同轴地抵靠第二轴杆40的外壁,外侧同轴地抵靠通孔21的内壁,使中间轴承座20可转动地与第二轴杆40固定在一起。中间轴承25与中间轴承座20之间设有一销垫26,使中间轴承25与中间轴承座20更稳固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中间轴承25和中间轴承座20,使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的结构更稳固,提高了整体强度和承受侧向力的能力。第二轴杆40上设置有凸台47,中间轴承25抵靠于凸台47,用以利用凸台47限定中间轴承25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承25与上、下轴承13同轴设置。另外,可选地,中间轴承25与上、下轴承13选用相同的轴承,从而简化元件选择、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错误安装。
[0017]扭力传感装置70,设置于第一轴杆30与第二轴杆40的交接处,用于检测第一轴杆30与第二轴杆40扭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使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上,所述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0)、第一轴杆(30)、第二轴杆(40)、杆轴承(50)、中间套筒(55)和扭力杆(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30),穿设于壳体(10),具有一外端(31)与一第一接合端(32),所述第一接合端(32)的末端面沿第一轴杆(30)轴向开设有收容孔(37);所述第二轴杆(40),穿设于壳体(10),具有一外端(41)与一第二接合端(42),所述第二接合端(42)的末端面沿第二轴杆(40)轴向开设有收容孔(44);所述杆轴承(50),设置于第一轴杆(30)的收容孔(37)内,并且仅有一个所述杆轴承(50)设置在第一轴杆(30)内;所述中间套筒(55)的一部分插设于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内,而另外一部分穿设于杆轴承(50)内,并收容于第一轴杆(30)内,从而使杆轴承(50)位于第一轴杆(30)与中间套筒(55)之间;以及所述扭力杆(60)穿设于中间套筒(55)内,其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轴杆(30)的收容孔(37)和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内,并且与第一轴杆(30)和第二轴杆(4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筒(55)的一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内,所述中间套筒(55)的另外一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穿设于杆轴承(5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30)的收容孔(37)具有孔径较大的内侧段(371),所述收容孔(37)的内侧段(371)的内壁包括一段平直内壁(373);所述第二轴杆(40)的收容孔(44)具有孔径较大的内侧段(441),所述收容孔的内侧段(441)的内壁包括一段平直内壁(443);第二接合端(42)设置有引段(45),该引段(45)收容于第一轴杆(30)的内侧段(371)内,从而使第一轴杆(30)与第二轴杆(40)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动力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轴承(50),是滚针轴承,设置于第一轴杆(30)的收容孔(37)的内侧段(371),相邻于第二轴杆(40)的引段(45),所述杆轴承(50)的外壁与第一轴杆(30)的平直内壁(373)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动力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广昌冯明飞孙继勇张学俭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