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辆用侧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43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0
提供一种车辆用侧窗玻璃,其能够抑制侧窗玻璃的前方部分起雾,抑制侧视镜识别性的降低。该车辆用侧窗玻璃具有玻璃板(10)、和存在于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SI)上并包含吸水性树脂或亲水性树脂的防雾膜(50),玻璃板的包含前方侧侧边(11)及其邻近部分的前方侧侧端部具有不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1),玻璃板的包含后方侧侧边(12)及其邻近部分的后方侧侧端部以及玻璃板的包含上边(13)及其邻近部分的上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具有不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2和/或73),满足式:Sb+Su>Sf。Sf为前方侧的不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1)的面积,Sb为后方侧的不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2)的面积,Su为上方侧的不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3)的面积。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3)的面积。存在防雾膜的区域(73)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侧窗玻璃


[0001]本申请要求以2021年11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1

179268号作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全部纳入本文。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侧窗玻璃。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等的车辆用窗玻璃中,有时会在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上设置防止起雾的防雾膜。作为防雾膜,已知有包含吸水性树脂的膜(专利文献1的[
技术介绍
]项)。
[0003]作为对玻璃板设置防雾膜的方法,可列举在玻璃板的表面上贴附具有防雾膜/基材膜/粘接层的层叠结构的带粘接层防雾膜的方法、在玻璃板的表面上贴附具有脱模膜/防雾膜/粘接层的层叠结构的脱模膜和带粘接层防雾膜之后将脱模膜剥离的方法、以及在玻璃板的表面上形成防雾涂层膜作为防雾膜的方法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1085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上述防雾膜在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量时便不再具有起雾防止效果。本专利技术人对侧窗玻璃施加有防雾膜的车辆进行了实际驾驶试验后,发现根据车外和车内的环境,即使具有防雾膜,侧窗玻璃有时也会起雾。机动车等车辆中,若驾驶员侧或副驾驶座侧的侧窗玻璃的包含前方侧侧边及其邻近部分的前方侧侧端部(也简称为前方部分)起雾,则侧视镜的识别性会降低,驾驶安全性降低,这是不理想的。
[0006]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侧窗玻璃前方部分起雾、抑制侧视镜识别性降低、并且提高驾驶安全性的车辆用侧窗玻璃。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车辆用侧窗玻璃。[1]一种车辆用侧窗玻璃,该车辆用侧窗玻璃具有玻璃板、和存在于所述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上并包含吸水性树脂或亲水性树脂的防雾膜,其中,在俯视下,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将车辆的后退方向定义为后方时,在嵌入车辆的状态下,所述玻璃板具有前方侧侧边、后方侧侧边和上边,所述防雾膜具有前方侧侧边、后方侧侧边和上边,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前方侧侧边及其邻近部分的前方侧侧端部具有不存在所
述防雾膜的区域,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后方侧侧边及其邻近部分的后方侧侧端部以及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上边及其邻近部分的上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具有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满足下式(1):
[0008]Sb+Su>Sf
···
(1)上述式中,Sf为前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Sb为后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Su为上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前方侧侧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前方侧侧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f[mm2],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重叠的情况下,Sb[mm2]为0,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分开的情况下,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b[mm2],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重叠的情况下,Su[mm2]为0,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分开的情况下,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u[mm2]。专利技术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侧窗玻璃中,相较于玻璃板的前侧侧端部,合计面积比玻璃板的前方侧侧端部更大的玻璃板的后方侧侧端部和/或上端部更先起雾扩散。驾驶员或乘客会在侧窗玻璃的前方部分起雾前发现处于容易起雾的环境内,随即就能采取起雾预防对策。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侧窗玻璃能够抑制侧窗玻璃的前方部分起雾,因此能够抑制侧视镜识别性降低,能够提升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第1形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第2形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C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第3形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所示为防雾膜的各边的确定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般而言,薄膜结构体根据厚度被称为“膜”和“片”等。本说明书对此不作明确区分。因此,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膜”有时会包含“片”。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明确记载,则“玻璃板表面”是指除了玻璃板的端面(也称为侧面)以外的面积较大的主面。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明确记载,则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将车辆的后退方向定义为后方。此外,只要没有明确记载,则“前后”、“上下”、“左右”、“纵横”、“内外”是指在车辆用侧窗玻璃嵌入车辆的状态(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的“前后”、“上下”、“左右”、“纵横”、“内外”。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明确记载,则紫外线为300~380nm波长范围内的光,红外线为780~25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明确记载,则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将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包含的意义来使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2][车辆用侧窗玻璃]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示意性剖视图(II

II线剖视图)。图3A~图3C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的第1~第3形态的示意性剖视图。为了方便识别,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适当地与实际物体不同。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窗玻璃1具有玻璃板10、和存在于玻璃板10的车内侧表面SI上的防雾膜50。防雾膜50为包含吸水性树脂或亲水性树脂的膜。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将车辆的后退方向定义为后方时,在嵌入车辆的状态下,玻璃板10在俯视下具有前方侧侧边11(边AB)、后方侧侧边12(边CD)、上边13(边AD)和下边14(边BC)。玻璃板10的平面形状根据车型适宜地设计。玻璃板10的各边可以是1根直线、多根直线的组合、1根曲线、1根以上直线与1根以上曲线的组合中任一种。
[0014]本实施方式中,防雾膜50的尺寸比玻璃板10小,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将车辆的后退方向定义为后方时,在嵌入车辆的状态下,其在俯视下具有前方侧侧边51、后方侧侧边52、上边53和下边54。防雾膜50的各边可以是1根直线、多根直线的组合、1根曲线、1根以上直线与1根以上曲线的组合中任一种。
[0015]在玻璃板10上设置防雾膜5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在玻璃板的表面上贴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侧窗玻璃,该车辆用侧窗玻璃具有玻璃板、和存在于所述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上并包含吸水性树脂或亲水性树脂的防雾膜,其中,在俯视下,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将车辆的后退方向定义为后方时,在嵌入车辆的状态下,所述玻璃板具有前方侧侧边、后方侧侧边和上边,所述防雾膜具有前方侧侧边、后方侧侧边和上边,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前方侧侧边及其邻近部分的前方侧侧端部具有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后方侧侧边及其邻近部分的后方侧侧端部以及所述玻璃板的包含所述上边及其邻近部分的上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具有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所述车辆用侧窗玻璃满足下式(1):Sb+Su>Sf
···
(1)上述式中,Sf为前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Sb为后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Su为上方侧的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的面积[mm2],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前方侧侧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前方侧侧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f[mm2],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重叠的情况下,Sb[mm2]为0,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分开的情况下,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后方侧侧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b[mm2],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重叠的情况下,Su[mm2]为0,在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与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分开的情况下,在所述防雾膜的所述上边上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以1mm间距设置测定点,在各测定点对所述玻璃板的所述上边画最短线段,所有该线段的长度[mm]的合计值为Su[mm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窗玻璃,其中,Sb+Su相对于所述玻璃板的整体面积的比例与Sf相对于所述玻璃板的整体面积的比例之差为0.2~1.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侧窗玻璃,其中,所述玻璃板的所述后方侧侧端部具有不存在所述防雾膜的区域,并且所述车辆用侧窗玻璃满足下式(2):Sb>Sf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千晶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