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随钻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37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随钻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所述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方法,包括井点位置速度融合步骤,针对每口已钻井,确定VSP测井速度曲线和地面地震速度体间的速度差曲线;根据井的分层数据确定每个层位对应的控制节点;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和井的分层数据确定相邻两个控制节点间的平均速度;以平均速度为约束,对速度差曲线通过三次样条函数曲线模拟进行平滑处理;由平滑速度差曲线与地震速度体得到融合速度曲线;地震速度建模步骤,以地面地震速度体和至少一口已钻井的融合速度曲线为约束,通过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速度模型,得到融合后地面地震速度体。能够提高地震速度建模的效率和精度。能够提高地震速度建模的效率和精度。能够提高地震速度建模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随钻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特别涉及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随钻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钻井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地下隐蔽工程,地下情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钻井作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在钻井过程中,掌握未钻地层的各种参数与储层、断裂位置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在设计井位时,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成果与邻井钻探情况为当前井提供了初步的地质认识,随着钻井的钻进,已钻地层信息与前期地质认识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如果已钻地层地质认识与前期相差较大,那么基于前期认识设计的靶点与实际储层位置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重新预测靶点位置,调整钻井轨迹,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
[0003]随钻VSP技术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进行垂直地震剖面(VSP)测量,实时预测井筒周围、钻头前方的地层构造,具有实时测量、不损失钻井时间的优点,但仪器稳定性受井况影响较大,钻头工艺要求较高,且费用高昂,不利于规模化应用。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是一种简化的随钻VSP地震导向技术,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震信息融合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点位置速度融合步骤,针对每口已钻井,确定VSP测井速度曲线和地面地震速度体间的速度差曲线;根据井的分层数据确定每个层位对应的控制节点;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和井的分层数据确定相邻两个控制节点间的平均速度;以所述平均速度为约束,对所述速度差曲线通过三次样条函数曲线模拟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速度差曲线;由所述平滑速度差曲线与所述地面地震速度体得到融合速度曲线;地震速度建模步骤,以所述地面地震速度体和至少一口已钻井的所述融合速度曲线为约束,通过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速度模型,得到融合后地面地震速度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VSP测井速度曲线和地面地震速度体间的速度差曲线,具体包括:将VSP测井速度曲线按照地面地震速度体的采样规则进行重采样;针对重采样后的VSP测井速度曲线中的每个采样点,计算该采样点的VSP测井速度与地面地震速度的差值,得到VSP测井速度曲线和地面地震速度体间的速度差曲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井的分层数据确定每个层位对应的控制节点,具体包括:根据井的分层数据确定离每个层位最近且地震分层界限满足设定条件的点,确定VSP测井速度曲线中离所述点最近的采样点作为该层位对应的控制节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和井的分层数据确定相邻两个控制节点间的平均速度,具体包括: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得到每个控制节点的地震波双程旅行时间,根据公式(1)确定相邻两个控制节点间的平均速度:公式(1)中,V
ave
(k)表示第k个控制节点与第k

1个控制节点之间的采样点的平均速度,x
k
表示第k个控制节点的深度值,x
k
‑1表示第k

1个控制节点的深度值,t
k
表示第k个控制节点的地震波双程旅行时间,t
k
‑1表示第k

1个控制节点的地震波双程旅行时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速度差曲线通过三次样条函数曲线模拟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速度差曲线,具体包括:对相邻两个控制节点间的速度差曲线利用公式(2)进行三次样条函数曲线模拟,得到平滑速度差曲线:公式(2)中,x表示速度差曲线在第k个与第k

1个控制节点间的一个采样点的深度值;S(x)表示深度值为x的采样点的平滑速度差,所述S(x)为三次多项式;M
k
表示S(x)的二阶导数在第k个控制节点处的取值;M
k
‑1表示S(x)的二阶导数在第k

1个控制节点处的取值;ΔV
k
表示第k个控制节点处VSP测井速度与地面地震速度的差值;ΔV
k
‑1表示第k

1个控制节点处
VSP测井速度与地面地震速度的差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平均速度为约束,具体包括以公式(3)为约束条件:公式(3)中,S(x
J
)表示速度差曲线在第k个与第k

1个控制节点间的深度值为x
J
的采样点J的平滑速度差,J=1,2,
……
N,N表示速度差曲线在第k个与第k

1个控制节点间的采样点个数;Vs(x
J
)表示采样点J的平面地震速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地面地震速度体和至少一口已钻井的所述融合速度曲线为约束,通过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速度模型,得到融合后地面地震速度体,具体包括:针对所述地面地震速度体中的每一横向采样平面,利用公式(4)得到平面内的采样点的融合后地面地震速度:公式(4)中,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甲庆徐兴荣寇龙江袁焕王靖刘金涛吴杰金保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