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聚烯烃微孔透气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组合物,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聚烯烃微孔透气膜。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微孔膜是以聚丙烯为原料,填充一定比例固体颗粒(如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钛、滑石粉等矿物填料)的复合材料,经吹塑、压延或流延等方法制成薄膜,然后通过适当条件下的单轴或双轴拉伸得到大量细小且互通直径在0.01
‑
10μm之间的微孔膜。因此,直径100μm左右的水滴不能透过微孔膜表面的孔。如果膜的内外表面存在适当的浓度梯度,则直径为0.0004μm的水气、空气及其它气体能通过扩散和对流自由地通过曲折的孔道。聚丙烯微孔膜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在医疗、工业用的透气膜、微滤膜、超滤膜、分离膜、电池用隔膜、电容器用隔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CN100362027C中公开了一种聚烯烃抗菌透气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将10
‑
30份的纳米碳酸钙和10
‑
65份的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聚丙烯、致孔剂和抗氧剂复合助剂;以100重量份的聚丙烯为基准,所述致孔剂的用量为50
‑
12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复合助剂的用量为0.1
‑
2重量份;所述致孔剂为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00
‑
16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以100重量份的聚丙烯为基准,所述致孔剂的用量为60
‑
11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复合助剂的用量为0.2
‑
1.8重量份;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为600
‑
13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的熔融焓为
△
H
mPP
,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熔融焓为
△
H
m组合物
;其中,
△
H
mPP
与
△
H
m组合物
之差为15
‑
38J/g,优选18
‑
32J/g。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中共聚物包含来自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和来自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B,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8
‑
55%,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5
‑
52%;优选地,所述共聚单体选自苯乙烯、α
‑
甲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碳四烯烃和碳五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
‑
51%,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9
‑
51%。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致孔剂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按照以下步骤制得:(1)在惰性气氛中,将马来酸酐、共聚单体和引发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形成均相溶液;(2)所述均相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共聚物乳状悬浮液后,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致孔剂;其中,以马来酸酐和共聚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
‑
90wt%,所述共聚单体的用量为10
‑
50wt%;所述反应介质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到6的烷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单体选自苯乙烯、α
‑
甲基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浓度为5
‑
25wt%,优选为5
‑
20wt%;优选地,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浓度为0.01
‑
5wt%,优选为1
‑
4wt%;优选地,基于马来酸酐和共聚单体的总重量,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
‑
60wt%,所述
苯乙烯的用量为40
‑
50wt%。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乙基;优选地,所述烷烃为碳原子数为6到12的烷烃;优选地,基于反应介质的总体积,所述烷烃的用量为50
‑
90vol%,优选为60
‑
80vol%。8.根据权利要求5
‑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61
‑
100℃,优选为70
‑
90℃;聚合时间为1
‑
24h,优选为2
‑
12h。9.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致孔剂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氛、引发剂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将马来酸酐与共聚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得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单体选自混合碳四和/或混合碳五;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酐与所述共聚单体的重量比为1:(0.2
‑
3);优选为1:(0.8
‑
3);优选地,以所述马来酸酐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05
‑
20mol%;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选自乙酸异戊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和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有机溶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马来酸酐的浓度为5
‑
25wt%,优选为10
‑
20wt%。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反应的条件包括:共聚反应温度为50
‑
100℃,优选为70
‑
90℃;共聚反应压力为0.2
‑
2MPa,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波,张雅茹,刘振杰,张晓萌,初立秋,李娟,张洁,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