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域PPP
‑
RTK定位技术的改进,属于GNSS精密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于非差非组合的PPP
‑
RTK高精度连续定位依赖利用地面参考网数据快速生成连续高精度卫星精密产品和大气改正产品。随着参考网服务范围增大,跟踪站数量和密度的不断增加,现有集中式参考网数据处理技术将网中所有跟踪站数据一起进行处理,存在模型复杂、计算效率低、产品生成时延长等问题,无法满足广域PPP
‑
RTK实时高精度定位要求。
[0003]申请号为CN201910269641.X,申请日为2019年4月3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基于PPP算法的高精度定位方法和系统中,公开了能够不依赖于地面地位基站,仅依靠移动终端,利用双频GNSS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并结合GNSS精密轨道和钟差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整网分成多个子网,保证各子网中所有接收机具有相同的共视卫星;步骤二、利用各子网共视卫星的GNSS 数据,估计子网的卫星产品和大气改正产品;步骤三、根据估计子网的卫星产品和大气改正产品,采用S变换理论进行基准统一,得到整网基准一致的卫星产品和大气改正产品;步骤四、对整网基准一致的大气改正产品进行内插,得到各时刻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引起的接收机与卫星的观测方向距离误差,即得到大气延迟改正数据;步骤五、将大气延迟改正数据与卫星产品代入到各子网下用户采用的PPP
‑
RTK定位模型,从而实现用户的精确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网是指:假设整网有个参考站同步观测到个GNSS卫星,观测频率为个,整网满秩卫星产品和大气产品解算公式表示为:;其中为接收机号,为卫星号,为频率,分别为伪距和相位的观测值;和分别为接收机钟差和卫星钟差;为天顶对流层延迟;为电离层斜延迟的系数;为第一频点的斜电离层延迟;为频率对应的载波相位波长;为整周模糊度;和分别为接收机码偏差和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为卫星码偏差,和分别为接收机相位偏差和卫星相位偏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网分成多个子网具体为:将整网分成个子网,第子网有台接收机,各子网解算的卫星产品和大气产品及其协方差阵为: ;各类产品的具体表达形式为:;
表示子网中的号接收机,各子网得到的卫星产品和大气改正产品选择的基准是不同的,如卫星相位偏差估计在子网1和2中选择的基准模糊度分别为和,用户在这2个子网中进行模糊度解算的公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各子网共视卫星的GNSS 数据具体为:卫星处理器到发射天线、接收机天线到信号输出,不同频率甚至同一频率不同码和相位存在硬件延迟;由于所有卫星在接收机端的硬件延迟一致,归入接收机钟差;卫星端的硬件延迟不同的卫星大小不一样,产生的码延迟称为卫星码偏差,相位延迟称为卫星相位偏差,卫星端码偏差比相位偏差量级大;大气改正产品是利用各子网跟踪站GNSS观测估计大气延迟误差,包括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误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广域分布式非差非组合PPP
‑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成,查九平,侯鹏宇,刘腾,潭冰峰,柴艳菊,张啸,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