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包括烧杯以及设于所述烧杯口部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烧杯之间设置有过滤筛绢,所述过滤筛绢内凹于所述烧杯的口部。本申请由三部分组成,下方的烧杯、中间的过滤筛绢和上方的雾化器,将待分离的土壤或培养基放置于滤纸上再放在过滤筛绢上,开启雾化器,雾化器形成的水膜加快了松材线虫的移动,使培养基表面的松材线虫通过水珠快速流到烧杯中,分离速度较快,减少了松材线虫的死亡。减少了松材线虫的死亡。减少了松材线虫的死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松材线虫分离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林业病害,可危害包括57种松属树种在内的70多种针叶树。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害自1982年首次在南京中山陵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上发现后,尽管得到全力防治,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因松材线虫病损失的松树累计仍达数十亿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且该病害仍在我国迅速扩张。目前全国有很多高校均在研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在松材线虫致病力检测以及防治效果验证均需要进行松材线虫接种实验,实验中的松材线虫需要分离。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贝曼漏斗分离法,这种方式耗时长,分离不彻底,所需仪器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使繁琐的步骤变得非常简单,加快了分离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具有操作简单和分离速度快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包括烧杯以及设于所述烧杯口部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烧杯之间设置有过滤筛绢,所述过滤筛绢内凹于所述烧杯的口部。
[000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分离的土壤或培养基放置于滤纸上再放在过滤筛绢上,然后,开启雾化器,雾化器所产生的水雾在土壤或培养基表面形成薄薄的水膜,使其松材线虫从土壤或培养基里游离出来,水膜在不断增厚形成水珠把线虫缓慢滴到下方烧杯中,防止松材线虫缺氧,同时减少杂质。
[000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烧杯的口部连接。
[000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雾化器在烧杯的口部安装定位。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槽的中间设置有雾化孔,所述雾化孔内安装有超声波雾化片,所述超声波雾化片背离所述定位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雾化孔连接的吸水棉,所述吸水棉与所述雾化器内的水箱连接。
[00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吸水棉将水箱内的水渗透给超声波雾化片,超声波雾化片通电产生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通过雾化孔进入到过滤筛绢。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筛绢包括与所述烧杯口部连接的滤架以及设于所述滤架上的筛绢。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滤架一方面用于筛绢的安装和支撑,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在烧
杯的口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申请由三部分组成,下方的烧杯、中间的过滤筛绢和上方的雾化器,将待分离的土壤或培养基放置于滤纸上再放在过滤筛绢上,开启雾化器,雾化器形成的水膜加快了松材线虫的移动,使培养基表面的松材线虫通过水珠快速流到烧杯中,分离速度较快,减少了松材线虫的死亡;
[0015]2.本申请本将分离松材线虫的多个仪器化为整体,使繁琐的分离步骤变得非常简单,加快了分离速度;与传统的漏斗分离法进行改进,由于松材线虫必须在水膜上移动,雾化器在样品表面形成薄薄的水膜,松材线虫从样品里游离出来,依赖水膜移动,水膜不断增厚形成水珠把线虫缓慢滴到下方容器中,防止松材线虫缺氧,同时减少杂质。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申请涉及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说明:烧杯1,雾化器2,定位槽201,雾化孔202,超声波雾化片203,吸水棉204,水箱205连接,过滤筛绢3,滤架301,筛绢3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参照图1,包括烧杯1以及安装于烧杯1口部的雾化器2,雾化器2和烧杯1之间安装有过滤筛绢3,过滤筛绢3置于烧杯1的口部、且中间内凹于烧杯1的口部。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2所产生的水雾渗透到过滤筛绢3上的土壤或培养基中,使土壤或培养基中的松材线虫从土壤或培养基中游离出来,然后,随着水雾的不断增加形成水珠,把带有松材线虫的水珠滴入到下方烧杯1中,从而实现松材线虫的分离,以及防止松材线虫缺氧死亡,同时减少杂质。
[0023]雾化器2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定位槽201,定位槽201与烧杯1的口部定位连接,定位槽201的中间开设有雾化孔202,雾化孔202内安装有超声波雾化片203,超声波雾化片203背离定位槽201的一侧安装有与雾化孔202连接的吸水棉204,吸水棉204与雾化器2内安装的水箱20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吸水棉204将水箱205内的水渗透给超声波雾化片203,超声波雾化片203通电产生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通过雾化孔202进入到过滤筛绢3。
[0024]过滤筛绢3包括安装于烧杯1口部的滤架301以及安装于滤架301上的筛绢302。在本实施例中,滤架301一方面用于筛绢302的安装和支撑,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在烧杯1的口
部。
[0025]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将待分离的土壤或培养基放置于滤纸上再放在过滤筛绢3上,然后,开启雾化器2,雾化器2所产生的水雾在土壤或培养基表面形成薄薄的水膜,使其松材线虫从土壤或培养基里游离出来,水膜在不断增厚形成水珠把线虫缓慢滴到下方烧杯1中,以实现松材线虫分离,防止松材线虫缺氧,同时减少杂质。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烧杯(1)以及设于所述烧杯(1)口部的雾化器(2),所述雾化器(2)和所述烧杯(1)之间设置有过滤筛绢(3),所述过滤筛绢(3)内凹于所述烧杯(1)的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2)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定位槽(201),所述定位槽(201)与所述烧杯(1)的口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松材线虫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馨阳王韬陶薛冰琳陈凤毛王华光董加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