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击装置及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70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击装置及运输装置,其中防撞击装置包括:卸料斗,固定设置;卸料斗的内部具有用于卸料的卸料腔;卸料腔具有相互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挡板,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卸料腔内,挡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从入料口下落的矿石落在挡板上,沿倾斜设置的挡板滑落,并经过卸料腔从出料口输出至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了矿石直接撞击传送带,进而有效保护了传送带,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挡板作为直接承受矿石撞击的部件,随着挡板持续工作,挡板本身会产生较大磨损,为便于对挡板进行后续维护和更换,通过设置挡板可拆卸,可快速且便捷地更换挡板,并且有效提高了挡板更换的效率。并且有效提高了挡板更换的效率。并且有效提高了挡板更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击装置及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撞击装置及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物开采是一个移走矿体上的覆盖物,得到所需矿物的过程;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的过程,通常包括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等流程。在开采出矿石后,通常需要把矿石运输出去,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传送带运输的方式,将矿石进行运输,但是在把矿石放置到传送带上时,通常是将矿石直接倾倒至传送带上,下落的多个矿石会对传送带产生持续且较大的撞击,进而对传送带造成损伤,严重降低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击装置及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矿石直接撞击传送带,进而降低传送带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击装置,防撞击装置设置在传送带上方,防撞击装置包括:卸料斗,固定设置;卸料斗的内部具有用于卸料的卸料腔;卸料腔具有相互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挡板,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卸料腔内,挡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从入料口下落的矿石落在挡板上,沿倾斜设置的挡板滑落,并经过卸料腔从出料口输出至传送带上。
[0005]进一步地,防撞击装置还包括快拆组件,快拆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卸料斗上,其中,挡板与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地,快拆组件包括:承载杆,承载杆上开设有第一承载槽,第一承载槽沿承载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承载槽可拆卸地插接配合;螺纹帽,螺纹帽具有内腔,螺纹帽上具有贯通的插槽,插槽的形状与第一承载槽的形状相同;其中,卸料斗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凸出部,防撞击装置还具有第一通过孔,第一通过孔贯通第一凸出部和卸料斗的外壁;承载杆穿过第一通过孔,且与第一通过孔可转动地配合,承载杆上的第一承载槽与挡板插接配合,螺纹帽与第一凸出部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件插接在插槽和第一承载槽内,以固定承载杆。
[0007]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槽为T形槽,挡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插接部,插接部的形状、连接件的形状和插槽的形状均与T形槽的形状相适配。
[0008]进一步地,卸料斗的外壁上还具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对应设置,防撞击装置还具有第二通过孔,第二通过孔贯穿卸料斗的外壁,且一端位于第二凸出部内;承载杆的一端与第一通过孔配合,承载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通过孔内,第二凸出部在承载杆的长度方向上约束承载杆。
[0009]进一步地,卸料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承载槽,第二承载槽用于承载承载杆;快拆
组件还包括保护帽,保护帽可拆卸地设置在螺纹帽上,保护帽遮挡插槽,以约束连接件。
[0010]进一步地,挡板为多个,多个挡板均可拆卸地设置在卸料斗上,多个挡板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其中,下落的矿石由上至下依次沿多个挡板滑落,最终从出料口输出至传送带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运输装置用于运输矿石,运输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撞击装置;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架,固定设置;传送带,传送带用于运输矿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用于驱动传送带运动;其中,卸料斗固定设置在支架上且位于传送带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运输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清洁组件用于清洁传送带的表面。
[0013]进一步地,清洁组件包括刮泥板,刮泥板设置在支架或防撞击装置上,刮泥板的一端贴近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洁传送带。
[0014]进一步地,刮泥板采用弹性材料,清洁组件还包括调节部,调节部设置在支架上,且与刮泥板配合,以调节刮泥板贴近传送带的一端的位置。
[0015]进一步地,调节部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承载柱,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对应设置在传送带的两边,支架的一边具有第一凹槽,支架的另一边具有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定位柱配合,以约束第一定位柱的位置,第二凹槽与第二定位柱配合,以约束第二定位柱的位置,承载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连接;其中,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相对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可调节,以带动承载柱抵接在刮泥板上,通过控制刮泥板的形变,调节刮泥板贴近传送带的一端的位置。
[0016]进一步地,调节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部的承载柱设置在刮泥板的下方,第二部的承载柱设置在刮泥板的上方,通过控制第一部的承载柱和第二部的承载柱分别抵接在刮泥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共同调节刮泥板的形变。
[0017]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和从动轴,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转动轴和从动轴均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支架上,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转动轴和从动轴上,且与转动轴和从动轴同时转动,其中,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转动轴转动,带动传送带循环运动;支架包括架体和分别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对应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且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共同约束传送带上的矿石。
[0018]进一步地,运输装置还包括水泵和喷水管,喷水管的入口和水泵连通,喷水管的出口朝向卸料斗的入料口。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击装置,防撞击装置设置在传送带上方,防撞击装置包括:卸料斗,固定设置;卸料斗的内部具有用于卸料的卸料腔;卸料腔具有相互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挡板,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卸料腔内,挡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从入料口下落的矿石落在挡板上,沿倾斜设置的挡板滑落,并经过卸料腔从出料口输出至传送带上。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撞击装置,有效防止了矿石直接撞击传送带,进而有效保护了传送带,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挡板作为直接承受矿石撞击的部件,随着挡板持续工作,挡板本身会产生较大磨损,为便于对挡板进行后续维护和更换,通过设置挡板可拆卸,可快速且便捷地更换挡板,并且有效提高了挡
板更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5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示出了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8示出了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杆与挡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击装置设置在传送带(30)上方,所述防撞击装置包括:卸料斗(10),固定设置;所述卸料斗(10)的内部具有用于卸料的卸料腔(11);所述卸料腔(11)具有相互连通的入料口(12)和出料口(13);挡板(20),所述挡板(2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卸料腔(11)内,所述挡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从所述入料口(12)下落的矿石落在所述挡板(20)上,沿倾斜设置的所述挡板(20)滑落,并经过所述卸料腔(11)从所述出料口(13)输出至传送带(3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击装置还包括快拆组件(40),所述快拆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卸料斗(10)上,其中,所述挡板(20)与所述快拆组件(40)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40)包括:承载杆(41),所述承载杆(41)上开设有第一承载槽(411),所述第一承载槽(411)沿所述承载杆(4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件(42),所述连接件(42)与所述第一承载槽(411)可拆卸地插接配合;螺纹帽(43),所述螺纹帽(43)具有内腔,所述螺纹帽(43)上具有贯通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承载槽(411)的形状相同;其中,所述卸料斗(10)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凸出部(14),所述防撞击装置还具有第一通过孔(50),所述第一通过孔(50)贯通所述第一凸出部(14)和所述卸料斗(10)的外壁;所述承载杆(41)穿过所述第一通过孔(50),且与所述第一通过孔(50)可转动地配合,所述承载杆(41)上的第一承载槽(411)与所述挡板(20)插接配合,所述螺纹帽(43)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4)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连接件(42)插接在所述插槽和所述第一承载槽(411)内,以固定所述承载杆(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槽(411)为T形槽,所述挡板(20)包括板体(21)和设置在所述板体(21)上的插接部(22),所述插接部(22)的形状、所述连接件(42)的形状和所述插槽的形状均与所述T形槽的形状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10)的外壁上还具有第二凸出部(15),所述第二凸出部(15)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4)对应设置,所述防撞击装置还具有第二通过孔(60),所述第二通过孔(60)贯穿所述卸料斗(10)的外壁,且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15)内;所述承载杆(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过孔(50)配合,所述承载杆(4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过孔(60)内,所述第二凸出部(15)在所述承载杆(41)的长度方向上约束所述承载杆(4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腔(1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承载槽(111),所述第二承载槽(111)用于承载所述承载杆(41);所述快拆组件(40)还包括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螺纹帽(43)上,所述保护帽遮挡所述插槽,以约束所述连接件(4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20)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卸料斗(10)上,多个所述挡板(20)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其中,下落的矿石由上至下依次沿多个所述挡板(20)滑落,最终从所述出料口(13)输出至
传送带(30)上。8.一种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用于运输矿石,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防撞击装置;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架(70),固定设置;传送带(30),所述传送带(30)用于运输矿石;驱动组件(90),所述驱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伟金磊杜勇志李新鹏周志伟张佩翼于洪洋赵忠奇卑若楠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